小学数学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docx
《小学数学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数学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试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学问的根底。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洁的多边形,也是最根本的多边形。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熟悉,能够从平面图形中辨别出三角形,还熟悉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分类等有关三角形的学问。这些都是学生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的根底。我们把握好“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
2、80”这局部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特征的理解,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猎取新知,进展学生的思维力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更简单的几何图形学问打下坚实的根底。 二、说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力量目标:通过学生测量、撕拼、折叠、观看等活动,培育学生探究、发觉力量、观看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的奇怪心,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验探究的乐趣和胜利的欢乐,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 三、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和发觉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
3、80。 难点:通过小组争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究和发觉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阅历动身,让学生亲身经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解决数学问题,发觉数学规律,获得数学阅历。因此,我主要采纳的教学方法是:直观教学法和动手操作试验法。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整节课我以学生为主的“活动教学”贯穿全过程。设计有独立活动、同桌活动及分小组活动。在详细活动
4、中,虽然小学生的遗忘性较强,但不得不成认学生已学过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所以一开头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说,从学生说中导入故事,“三角形三兄弟的争吵”,引出与学生要学习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然后设疑: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由于学生在小学学过这样的学问,所以很轻松地就可以答出。所以我直接让学生分小组争论: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得出这样的结论。让学生大胆猜测,自主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再通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让学生确定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样,既培育了学生的观看力量和归纳概括力量,又培育了学生动手操作力量和创新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是自主探究
5、,证明规律;三是应用延长,解决问题;四是深化思维,拓展学问;五是课堂总结;六是作业布置。下面就详细的教学环节说说我的设想。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学问,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开头上课,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说三角形的特性、分类等有关学问,从学生说中导入故事,“三角形三兄弟的争吵”,引出与学生要学习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然后设疑: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二)自主探究,证明规律: 1、理解标目:学生有了探究的愿望和兴趣,可是不能没有目标的去探究,那样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没有结果,所以一开头我先不急于动手探究,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6、 2、猜测:目标明确后,我就让学生大胆猜测,形成统一的熟悉,使后边的探究和验证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 3、验证自主探究:学生形成统一的猜测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后,我就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既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是180度?,在活动中,我既不像过去那样告知学生怎么动手去验证,让学生做机械的操作员,不是随便放开让学生盲目的操作,而是把放和引有机的结合,鼓舞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让每个学生自主参加验证活动,而且使学生在经受观看、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进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力量。详细过程为:量量、拼一
7、拼、折一折说说、议议小结。 4、稳固内化: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习,要把握学问,形成技能技巧,肯定要通过练习。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要通过肯定的思索练习,课程标准提倡练习的有效性。对此,我特别留意将数学的思索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很好的发挥练习的作用,如:依据普遍三角形两个角求一个角,依据特别的三角形求出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详细在练习一,其次、应用延长练习一中都有表达,从中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量。这些练习设计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使学生不但稳固了学问,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得到不断的进展。 5、拓展创新:数学具有严密的规律性和抽象性。而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是从简洁到简单,思维
8、方式是从详细到抽象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面学习的学问往往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的根底。要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可以先让学生学会对学问的迁移。本课最终,我给学生出了一道通过对本节课所学学问的迁移就可以完成的问题,对学生进展思维训练,既培育了学生应用学问的力量,又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6、说课堂总结 采纳用先让学生归纳补充,然后教师再补充的方式进展: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学问?你有什么收获?(2)看书设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育学生的语言概括力量。 六、说教学板书 这是一节操作课,学生要把握的”概念较少,所以整个板书我以表格为主,主要把学生大量的验证成果展现出,让学生亲自动手后再通过观看
9、,一目了然,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简间但又层层涉及,形式活泼,颜色也较丰富。 总之,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充分表达一下特点:以学生进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练习表达了层次性,学问技能得于落实和进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2 各位教师: 下午好! 今日我们相聚在云周小学,共同行走在“生本”课堂的道路上。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也是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来评课。应教师的这节三角形内角和,无论是他的设计,还是他对课的演绎,都充分表达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学生的起点在哪里? 既然是生本课堂,那我们在
10、备课之前,就要做到备学生,找起点。新课导入时,应教师花了一些时间复习三角形的分类和平角的学问,充分唤醒学生对三角形的认知,分类是为了抓住三角形的本质,缩小验证时选材的范围,而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的练习,则为学生之后的验证搭好一个脚手架,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但从课堂上来看,局部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而且当出示平角那道题时,学生立即说出180是三角形内角和,而没有想到平角,这需要我们来反思这个环节的必要性。为什么学生会联想到内角和呢?我想可能是应教师在此之前询问了:“三角形有几个角?假如告知你两个角,会求第三个角吗?”同样是为了复习,却产生了负迁移,反而没有达成预定的效果。再此之后又介绍
11、“内角”等概念,这样难免有回课嫌疑。课堂选材要有取舍,我觉得这个环节可以删除。 二、既然量正确了,为什么还要拼? 有位教师说过:“数学教师和语文教师就是不一样,语文教师会发散,将一句简洁的话简单化;而数学教师会收敛,将简单的例题、方法融汇成一句话。”所以数学课上必需让学生亲身经受学问的进展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应教师放手让学生想方法验证猜测,学生首先会想到量出内角并相加,从反应来看,学生量得的结果都是180,既然得到想要的结果了,再拼不是多此一举了吗?课堂上应教师也对学生的准确结果赶到意外,毕竟量角的误差在哪里? 学生的心里总是不敢犯错的,这就会让许多数据失真。其实误差不仅仅只是存在于内角总和,
12、还存在于每个内角的度数。课堂反应上,对于同样的锐角,学生量出了“60,40,80和55,45,80”同样一个三角形,为什么内角度数会有所不同,此时通过比照,让学生明白量角时有误差,简单转变角度,看来量不是最精确的方法,而撕角拼角则不会转变它的大小。我想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将力气花在剪拼法上了。 三、如何凸显内角和的本质? 通过各种方法的验证,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莫非点到即止吗?应教师奇妙借助几何画板,转变三角形的外形和大小,并引导学生观看什么变了,什么不变?这一简洁的演示却寓意深远,无论外形大小如何转变,三角形内角和永久是180,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白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只要确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角形内角和 小学 数学四 年级 三角形 内角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