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比长短.docx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比长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比长短.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比长短_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4页的例题,第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经受对客厅全景观看的过程,体会比拟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2、 联系生活实际熟悉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拟的结果。初步建立比拟的意识,学会比拟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表达比拟的结果。 3、 初步运用简洁的推理、推断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教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拟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拟的结果,今日教师要带小朋友到小红家去作客,我们一起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
2、和高矮,好吗?)提醒课题。 二、 联系生活比一比。 1、 通过观看、比拟,初步感知长短、高矮。 (1)、指导学生按肯定的挨次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看主题图,说说客厅里有些什么东西。 (2)、指导学生比拟两根吸管,两件衣服的长短,比拟饮料瓶、玻璃杯的高矮。 (3)、同桌沟通比拟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拟的,为全班沟通做预备。 (4)、沟通反应,说说比拟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重点组织学生争论如何比拟两盆花草的高矮,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汇报沟通体会比拟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拟的结果。 (5)、以吸管为例,引导学生用谁与谁比长(高)或谁与谁比短(矮)表述两个物体比拟的结果,其余3幅图请学生在四人小
3、组内相互说一说,再指名答复。 2、 通过开放性地找一找,比一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沟通讲座,教师巡察指导,搜集争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沟通。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沟通找到的比拟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拟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拟的结果。如桌子高,凳子矮;桌子比凳子矮;桌子比凳子高;凳子比桌子矮等等。 3、 组织争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拟结果的熟悉。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争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争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拟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 三、 综合运用,发慌学生的比拟意识。
4、 1、“想想做做”第一题。 (1)、“爸爸和孩子似乎一样高,”这种说法你有意见吗? (2)、引导学生运用今日学到的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正确意见。 (3)、适时进展关怀和帮忙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4)、读题,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完成练习。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察,搜集学生的反应的信息。 (3)、学生沟通,说明自己的想法,发慌学生的推理力量。 4、“想想做做”第4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练习。 (3)、提问:为什么小鹿,小白兔最矮? 四、 课堂小结,课外延长。 (1)、提问:今日,在学习中,你比拟了
5、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 (2)、学生自由沟通。 (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长短 高矮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看,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拟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通过小组活动探讨比照高矮的不同方法。 2培育学生操作力量、观看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 3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10页,及练习一的第6、8题。 教具、学具预备 115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3教学所用的实物图。 教学设计 教学长短 1引导学生观看。
6、 师谈话:今日,程教师为每个小组预备了一个精致的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 设计一个悬念,让学生一上课就把留意力集中在纸袋上,吸引学生参加学习活动。 请组长将纸袋中的东西倒出来。大家看一看,都有什么? 组长带着大家参与活动,促进小组合作沟通。 2沟通、汇报。 a.请各组说一说:你们的纸袋里有什么? b.小组沟通、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两枝铅笔,一枝绿色、一枝花色;两把尺子,一把是蓝色,一把红色,三根彩带,一根是粉色,一根是紫色,一根是白色。 c.要求学生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引导提问:你又发觉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觉: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短) 此处,让学生在分类放东西活动中,
7、通过眼睛看和动手操作,感知物体有长短。 3探究比拟长短的方法。 a.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知道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物体短些? b.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在这里,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各组学生边争论边动手,从不同角度发觉比长短的不同方法。并给学生沟通展现自己探究的成果。 c.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出: 看出来的。 把它们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或竖着放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两头都不对齐,如图: 也能比出物体的长短。 d.提醒比拟的一般方法。 教师强调: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放在桌子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子上,或者把彩带拉直平放在桌子上比长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也
8、就是说,比拟长短时,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e.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4反应练习。 a.比长短嬉戏 让学生可自由结合,自己选择的长短的“对象”告知学生:你们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情愿比什么就比什么。 沟通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比拟哪些物体的长短和比的结果。 b.出示教科书第12页第6题。教师谈话:你看蛇和鳄鱼也在为谁长谁短争吵起来。请小朋友来做裁判,好吗? 学生观看并沟通。 实物图中的蛇是特制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断后,我就将蛇卷曲的局部拉直,结果和学生说的一样,直观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依据学生的正确推断,准时表扬:你们真聪慧,没有被卷曲的迷惑。 教学高矮 1
9、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 问:谁情愿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 请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 学生拿到了下方贴的一朵红花。怎么着,也拿不到黑板上方贴的红花。 这时,教师轻松地将红花拿下来。 此处,设置摘红花的情景引入“高矮”教学内容,自然好玩。 问:程教师为什么能拿到这朵红花? 生:由于程教师个子比这个小朋友高。 师:这位小朋友为什么没能拿到这朵红花呢? 生:由于小朋友个子矮。 指出:下面我们共同讨论比高矮。 2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a.引入讨论内容。 师:谁情愿和这位小朋友比一比高矮。 (请一位和他高矮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并让两人分开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 师:大家能看
10、出谁高谁矮吗? 生:不简单看出来。 让学生自己发觉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念。 b.请各组同学争论比高矮的方法。 c.小组汇报、沟通。 得出结论: 脚跟并拢,站直,背*背,就能比出来了。 还可以*墙作记号,比一比谁高。 3反应练习。 a.独立完成第12页第7题。 b.排队嬉戏。 师:请第三小组同学从1报数请这七位小朋友上台按凹凸排成一排。(师观看,学生在站位置时,都与其他人进展了比拟。有个别的同学两个人高矮不相上下,学生也留意从鞋底的厚薄、鞋跟的凹凸来区分。) 排队嬉戏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到达了一个高潮。学生把一些细小环节考虑在内,想出不同的方法让7位同学排成一排。 教学设
11、计说明 长短,高矮都属于比拟物体长度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严密,所以我将它们放在一个课时处理。这局部知道无论从内容设计还是从呈现形式上都给我和学生带来全新的感觉,针对新教材,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表达标准的精神,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实际操作,感知以小组合作形成“长短”、“高矮”的概念。实行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自主参加、相互沟通,培育学生乐学,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这节课力争突出以下特点。 1设悬念,引发兴趣。 一个精致的纸袋里是什么?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他们的留意力在一下子就会集中在纸袋上。可能有的学生会用手摸,或用闻的方
12、法猜想里面是什么。课堂气氛特别活泼,他们会带着问号进入下一个环节。 2人人参加。 整堂课以小组合作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仆人。学生通过自己的观看,发觉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小组同学的争论,发觉比长短的各种方法。特殊是比蛇和鳄鱼长短时,学生都有自己比拟长短的一套方法,且方法多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3多种活动,多种收获。 在诸多活动中,使每个同学都学有所获。 专家评析 “长短、高矮”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长短、高矮的方法。这节课,主要使学生感知上述概念,探究比的方法。教材为学生供应了观看操作的内容,表达了把数学学问置入详细活动情境教学的
13、新理念。程教师按标准的要求,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组织一个个教学活动。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发觉和解决问题,获得胜利的体验。课堂气氛热闹活泼,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这节课具有以下特点: 1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 “兴趣”是的教师,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程教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用语言和不同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参加学习。例如,上课伊始,教师用“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简捷问话,把学生的留意力紧紧吸引到学具袋上,促使学生产生用学具袋里的东西进展活动的心理需求。进而,学生高快乐兴地展现学具袋里的东西,并在分类摆放的操作活动中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再如,在
14、学生探寻到比的方法之后,安排了比长短的嬉戏,让学生“自由结合,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情愿比什么就比什么”这使学生感到新颖:“教师让我们自己玩”学生活动的兴趣高,主动积极地选择各种比的对象,并仔细比出长短。在学会比高矮之后,安排了排队嬉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学会全力投入比一比的活动中,并体尝胜利的欢乐。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仆人。 2让学生主动探究,表达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程教师教学时,把探究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各组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争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现本组的讨论成果。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思索和指出比的方法,简单产生不同的或说多种比法。小组合作的
15、方式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促成多种方法的产生。各组讨论成果的展现,使学生了解和自己(本组)找到的不同的方法,由此领悟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有同的方法。这正表达了标准中提倡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在沟通各组讨论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尝胜利,观赏自己的发觉,感到“我行”,观赏本组的成果,感到“我们小组棒”,看到全班发觉的多种方法,会意识到“全班同学都很聪慧”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增加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比长短教案 这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比长短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盼望对大家有所帮忙。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长短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教案 长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