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汗病中医诊疗方案.docx
《小儿汗病中医诊疗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汗病中医诊疗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儿汗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2. 昼日汗出溱溱,动则尤甚者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者为盗汗。二证候诊断1. 肺卫不固证: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以头颈、胸背部汗出明显,动则尤甚,寻常易患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2. 营卫失调证:自汗或盗汗,遍身汗出而不温,畏寒怕风,不发热,或时有低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3. 气阴两虚证:以盗汗为主,也常伴自汗,汗出较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口渴唇干。舌质红,苔少或见
2、花剥苔,脉细弱或细数。4. 湿热迫蒸证:汗出以额和心胸为甚,见肤热,汗渍色黄,口臭,口渴不欲饮,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5. 气阳缺乏证:自汗或盗汗,面晄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长,或伴遗尿,口淡不渴。舌淡白,脉软。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煮散剂、中成药1. 肺卫不固证治法:益气固表。推举方药: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黄芪、白术、防风、煅牡蛎、浮小麦、麻黄根等。中成药:玉屏风颗粒等。2. 营卫失调证治法:调和营卫。推举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浮小麦、煅牡蛎等。中成药:黄芪颗粒等。3. 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推举方药:生脉散合黄芪散加减。太子参
3、或沙参、生地、麦冬、五味子、黄芪、煅牡蛎、瘪桃干等。中成药:槐杞黄颗粒等。4. 湿热迫蒸证治法:清利湿热。推举方药:泻黄散加减。生石膏、栀子、防风、藿香、甘草、麻黄根、糯稻根等。5. 气阳缺乏证治法:温阳扶正。推举方药:附子合麻黄根汤加减。附子、麻黄根、生牡蛎、浮小麦、黄芪、党参、白术、当归、桂枝、甘草等。二外治法1. 穴位敷贴疗法(1) 选用方剂方一:五倍子、煅牡蛎、丁香,比例3:10:1。方二:五倍子、五味子、煅龙骨、煅牡蛎、黄芪、麻黄根,比例1:1:3:3:3:1。方三:五倍子、五味子,比例2:1。方四:郁金、五倍子、黄柏,比例2:1:1。(2) 适应证型:各型汗证。(3) 制备方法:以
4、上药物按各自比例,将药物研末过80目筛,以醋或凡士林调和。(4) 操作标准:取配制成药3g,置于无菌敷料中,敷于脐部神阙穴、足底涌泉穴,夜敷晨取,连用57天为一疗程,可用23 疗程。(5) 留意事项: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药物移动、脱落。贴敷后皮肤有明显色素冷静为正常反响。贴敷后皮肤反响不明显,说明皮肤对药物耐受度较好,不影响疗效。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过敏性皮肤或瘢痕皮肤和以往贴敷中药过敏者, 留意易消灭过敏现象,严禁抓挠。2. 捏脊疗法(1) 穴位定位:“夹脊”穴,位于腰背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2) 操作方法:让患儿俯卧于床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儿 中医 诊疗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