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称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称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称象_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称象,p88p91。教学目标:1、学会“再、象、像、做、点、照”这6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熟悉 “称、象、官、腿、柱、议、杆、秤、倒、艘、沉、止、微” 这1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详细方法和步骤。4、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5、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常多观看,遇事要开动脑筋想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2、知道曹冲称象的详细方法和步骤。3、指导学
2、生向曹冲学习,培育观看力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见过象吗?象是怎样的呢?生:象有大耳朵、长鼻子,体形很大,也特别重。(展现大象的图片)2、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怎么办呢?生:可以称一称。3、今日,我们学习课文称象。(板书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生:谁称的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结果怎样?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自由读课文,并划出文中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把语句读通顺,标出自然段。2、检查学生字和读课文状况。(1)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状况,并留意订正读音。本
3、课易读错的字较多。在检查学生读书时,要留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如曹:平舌音,读co;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一样,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意思也不同,简单用错,要留意区分;量:多音字,本课读“ling”。(2)出示生字及声调卡片,请学生认读,检查字音把握状况。3、分析各字字形,同时扩词、造句,稳固字义。(1)组织学生说出自己认犯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展汇报。出示田字格,演示两个生字的笔顺,其它的让学生演示,教师指正。(2)重点指导:“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留意“
4、在”与“再”二字的不同。(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单个指导。(4)沟通记忆方法:“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留意区分右半局部。“曹”和要留意笔画笔顺:曹:共11画,下半局部是“曰”字。“柱、秤、杆、倒”可利用熟字识记字形。(5)组词语再(再见) 象(大象) 像(似乎)做(做事) 点(点头) 照(根据)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说一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简介曹冲、曹操。2、讲读第1自然段:(1)指名读,思索: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2)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1700多年。(3)人家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
5、样做的?(他很快乐,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4)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2、讲读第2自然段:(1)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索:读懂了什么?(2)结合学生答复,指名读、齐读写象的句子,再看图答复:从哪些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3)结合学生答复官员们谈论的句子,举例说说“谈论”的意思,指名朗读写官员谈论的句子,读出问话的语气。3、说一说通过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了什么?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以及大象很重。四、随堂练习1、读拼音,写词语。2、选词填空。头 条 根 杆 棵 块 艘 把一( )秤 一( )肉 一( )船 一( )象一( )树 一(
6、)针 一( )钱 一( )刀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3、预习课文第3、4、5自然段。六、板书设计 21 称象 时间:古时候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事情:看大象 身子:像一堵墙 象:又高又大 有多重? 腿:像四根柱子 其次课时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第 21课 称象(板书课题),留意“称”字读一声。大家一起读课题。生:(齐读) 称象。师:请同学们翻开书。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1、2自然段段,今日我们学习第3、4、5自然段。一、学生朗读全文二、讲读第3自然段。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后,谁来说说人家送曹操一头怎样的象?师:是啊!这头大象真大,曹操特别想知道这么大的象究
7、竟有多重呢?官员们想出了那些称象的方法?曹操是怎么反映的?1、自由轻声读第3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2、官员们说出了两种称象的方法。你认为行不行?为什么?先在小组内争论,然后在班上沟通。方法一: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早一杆大秤。(不好:没人提得起这杆秤。)方法二: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不好:大象会死,很惋惜。)板书: 曹操官员们:造大称 宰象 直摇头3、读最终一句话,理解“直摇头”的意思。课件出示句子:(“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说明曹操对于官员们提出的称象方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4、再读一读,体会曹操的态度。三、讲读第4自然段。1、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2、 开
8、火车一人读一句。思:曹冲说的五句话里,哪几句是写他说的称象的过程?3、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划出),齐读24句4、师:曹冲的5句话,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曹冲说的第1句:告知我们他想出了称象的方法。其次层就是第2、3、4句:告知我们曹冲说的称象的过程。第三层是曹冲说的第5句话:告知我们曹冲的方法产生的结果。5、曹冲说这话的时候是怎么说的?他说就行了,为什么要站出来说?比拟“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和“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体会“才7岁”,说明曹冲的年龄很小。6、重点学习其次层。(1) 默读,思:曹冲说的称象的方法,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引读:学生用课文里的句子答复) (2)画出曹冲说的
9、称象的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沟通齐读) (3)教师依据学生说的内容用试验演示称象过程: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赶上“船”,“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其次步:把“象”赶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通过演示帮忙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局部一局部地称。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了“大象”的重量。由于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程度是一样的。以小组为单位边说边演示称
10、象过程。观看电脑演示。(4) 出示四个小问题,想一想曹冲当时: 为什么把大象赶上船后,要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为什么要到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再称船上的石头? 为什么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为什么要往船上放石头,而不放别的? (5)争论:曹冲说的以船代秤的方法比官员们说的方法哪个好?为什么?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杀大象。)(6)由此可以看出曹冲是怎样的孩子?(聪慧,爱动脑筋)(7)刚刚我们所说的都是曹冲称象中的问题,让我们把曹冲说的方法再读一读。读的时候要读出曹冲聪慧、爱动脑筋,把有志不在年高的志气读出来。四、讲读第5自然段1、齐读第5自然段,思索
11、:用曹冲想出的方法称象,结果怎样?哪个词告知我们?(果真)“果真”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2、“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方法很满足。)3、争论: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方法的?想一想。(1)曹冲听了官员们谈论造大秤的方法,想到了什么?(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2)曹冲听了官员们争论宰大象称象块的方法后又可能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思索:(1)学习曹冲专心听别人的谈论,积极动脑筋想方法。(2)学习曹冲擅长观看。五、扩展学习1、鼓舞学生创新,启发学和动
12、脑子想一想:曹冲的方法在当时的状况下是很好的,你还有什么比曹冲更好的方法?请你大胆地说一说。2、动脑筋思索,随着时代的进步,能不能想想方法简便快捷的称出大象的重量。3、答复后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六、随堂练习1、用下面的词语练习造句。谈论:_果真:_先然后:_有的有的也有的:_2、读一读,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1)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直”,说明曹操对官员们的想法特别不同意。) (2)曹操的儿子7岁。 曹操的儿子才7岁。(“才”,说明曹冲刚刚7岁,强调年纪很小。) (3)大象有多重呢?大象究竟有多重呢?(“究竟”,说明大家都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3、按曹冲称象的方
13、法的先后挨次标序号。( )赶象上岸 ( )称石重量 ( )船舷画线 ( )赶象上船 ( )船上装石七、板书设计板书: 11 称象 曹操 官员们:造大秤 宰象 直摇头 曹冲 :以船代秤 以石代象 点头微笑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称象 称象 综合课。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亲自动手作试验,弄懂曹冲称象的方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情愿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通过亲自动手作试验,弄懂曹冲称象的方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了解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方法,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称
14、出大象的重量。读中感悟、以操作促理解字词卡片、小黑板、试验材料(小水盆、冰淇淋盒、橡皮泥)、熟悉杆秤,会用杆秤称东西、让学生提前了解船上装了东西会下沉两课时第一课时、提醒课题、用夸大的手法画一头又大又重的象,占满黑板。看到这头大象,同学们会谈论些什么?在象身上板书“大”、“重”等关键字。、谁能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板书学生的方法,确定学生的答复)板书:称象、谈话:这是一件发生在古时候的事。那时候,既没有也没有小朋友说的方法许多都不能用。那么,人们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你想从故事中知道什么呢?、范读课文听教师读课文中的故事,听完后要能知道课文讲的是谁称象,用什么方法称
15、,称出来没有?、读书天地:自读、小组读;熟悉生字、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朋友自己读读故事吧。要求读通句子。、小组读:、沟通认字状况。、有几个字特殊难认,你怎么记?、读通课文。、检查自读状况,稳固识字、用猜字的嬉戏检查认字状况。、男女同学竞赛,看谁组的词语多。、自愿读课文。、在投影仪上(或小黑板事先写好)出示读得不够好的长句练读。、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提示:、官员们想了什么方法?用横线勾出官员说的话,读一读。、出示玩具杆秤: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官员们的方法?、你觉得这些方法好吗?曹操的态度怎样?理解“直摇头”。、曹冲的方法是什么?用波浪线勾出来,再读一读。、这个方法可行吗?从哪个句子知道的?曹操的
16、态度怎样?他会说什么?、有疑就问、把不懂的地方做上符号,小组争论,还不懂的,留着全班争论。、梳理学生的问题。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有些问题留待其次节课解决。、读书评价:在自己读、小组读、教师检查的过程中,感到读书的收获怎样?、教学效果评测、读句子,思索理解:官员们同时做了哪两件事?从什么词语可以看出是同时做的?想想我们可以一边唱歌一边还可以做什么?想想谁还可以同时做什么事?说说句子。、读一读句子,做做动作,看看有什么不一样,想想曹操的心里在想什么。、自己轻声读课文,做到不添字、漏字,读得正确流利。、拓展性学习看图片、插图捏出一头大象,以便下节课做试验用。其次课时、复习:嬉戏稳固、用转转盘的方法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一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