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编8篇.docx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编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编8篇.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编8篇小学数学教案 篇1 第一单元 倍数与因数 3的倍数的特征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觉察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问题。 2、经受探究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觉察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争论的方法,提高推理力气。 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觉察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问题。 2、经受探究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觉察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争论的方法,提高推理力气。 教学过程 活动1:利用数的奇
2、偶性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查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觉察规律,教师适当进展“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试一试: 此题是让学生应用上述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最终的结果是:翻动10次,杯口朝上;翻动19次,杯口朝下。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以“硬币”为题材,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开展玩耍活动。 活动2:探究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先争论“偶数+偶数”的规律,在经受“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后,再引导学生用这样的争论方式探究“奇数+奇数”“奇数+偶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最终让学生应用结论推断计算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3、。还可以引导学生争论减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板书设计 数的奇偶性 例子: 结论: 12 + 34 = 48 偶数+偶数=偶数 11 + 37 =48 奇数+奇数=偶数 12 + 11 =23 奇数+偶数=奇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在分苹果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把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和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实际问题。 3.培育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力气。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初步生疏除法的含义、把握
4、表内除法计算(包括竖式计算和试商)的根底上,安排有余数的除法。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数及余数确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又可以稳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打下根底。 教材从学生的表内除法引入,通过分苹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余数确定要比除数小,并主动探究试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学到的学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引导学生经受试商的过程,积存试商的阅历,逐步到达娴熟。在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
5、实际,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状况,生疏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市级重点试验校,师资力气强,学生的素养也比较高。局部学生以前就接触过除法竖式,但是对于竖式的含义、书写格式及应用还并不明确。教学时可以依据班级学生状况分成一课时或两课时完成。我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将除法竖式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安排在一课时内进展教学。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妈妈昨天买了20个苹果,要把这些苹果放在一些盘子里面,你情愿帮妈妈分一分吗? (提示课题:“分苹果”并板书) 师:假设把这些苹果
6、平均放在这些盘子里,你预备怎样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的分法主要有:平均每盘放4个、5个、6个、7个。个别学生说每盘放2个、10个,其他同学都说出了这样分的不合理性。学生还提出假设是每4,5个放一盘就正好分完,假设是每6,7个放一盘就会消逝剩余。)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 活动一: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1)解决问题,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内沟通 集中沟通(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生1: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生2:5+5+5+520,可以放4盘。 生3:20-5-5-5-50,可以放4盘。 生4:205
7、4,可以放4盘。 生5:除法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竖式来计算。 (2)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正确把握除法竖式的写法 理解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A学生介绍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B尝试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 C教师提示 D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及有疑问的地方。 学生小结:20是被除数,表示有20个苹果;5是除数,表示每盘分5个苹果;4是商,表示分4盘。 教学写法,学生试写 A学生介绍,师在黑板上边板书写法边讲解。 B学生观看,并说一说需要留意什么。 (留意:先写被除数20,然后写除式;4要与0对齐,然后写积20;最终写0,0也要与20的0对齐。) C剩何?什么4和0都要与20后面的0对齐? D学
8、生用竖式计算,进展练习。 2.活动二:每盘放6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1)解决问题,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方法 请学生用20个圆片摆一摆,并列出算式。列式:2063(盘)2(个) (这是学生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应当能很快完成。) 学生先试着自己写竖式,然后在小组内沟通,并说明竖式中各局部的含义。 班内沟通。 (呈现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局部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 (学生小结:20表示有20个苹果需要去分,6表示每盘放6个苹果,3表示可以放3盘,3盘6个个苹果是18个苹果,还有2个苹果不能连续再分了,还余2。) (2)体会余数确定要比除数小 (由于有前面的摆一摆的
9、活动,大多数学生没有消逝余数大于除数现象,但是,恰好有几名学生没带学具,在计算的时候,一个学生消逝了余数比除数大的状况。) 师:观看这位同学的计算过程及结果,你觉察了什么? (假设学生有困难,提示学生观看每道题目的余数和除数。) 生1:206应当商3,而不是商2。 生2:假设余数比除数大,那就能够连续再分。 生3:余数8里还包括一个6,还可以再放一盘,还剩2个。 师: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觉察了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应当留意什么呢? 生:余数确定比除数小,不然就没有除完。 (3)试一试 207?用竖式计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 (三)稳固练习,拓
10、展运用 1. “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沟通。) 2.学生用竖式计算 (“练一练”的第1题完成后同桌两人相互检查,并选一道宠爱的题目相互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觉察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究,觉察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 1. 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
11、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根底上,我制造性地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消逝了整除和有余数除法这两种状况,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确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严密联系起来。 2.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5个”的分苹果活动的根底上,我组织了其次次活动“每盘放6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有余数除法,觉察可以放3盘,还余下2个,而这2个不能再连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状况,生疏有余数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觉
12、察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看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生疏,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究过程,其实也是培育质疑、批判和创精神,学会学习、积存数学活动阅历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受试商的过程,积存试商的阅历。 教学中也消逝了一些问题。 把能够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的内容都在一课时内教学稍显紧急,有一局部学生承受起来存在确定困难,特别是我校正在尝试小课时教学的争论活动,所以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分成两课时更为妥当。 案例点评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这节课中,教师能本着这样
13、的理念进展教学,把一节传统的除法课上得生动、活泼。这节课中有几点设想很有价值,主要表达在以下几方面。 1. 够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把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能够留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严密结合起来,无论是生疏有余数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都留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把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猎取学问 (1)帮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建立“剩下”的表象,为形成“余数”的概念打下根底 平均分东西,有时正好全局部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够再平均分。“依据自己的想法来分苹果”是一个很开放的活动,对每盘分得的数量以及分的盘数都没
14、有做规定,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因此操作的结果,既消逝了刚好分完的状况,也消逝了有剩余的状况,表达教学设计的奇异之处。 (2)引导学生争论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计算有余数除法关键的一步是求商。教材没有把求商的方法直接告知学生,通过“每盘分6个,需要几个盘子”这样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阅历用分实物(分学具)的方法求答案,把动手操作和抽象思考联系起来,为学生供给探究、沟通的时机。(3)引导学生比较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觉察并理解规律 要求学生“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一方面引导学生联想平均分东西,最终剩下的都不够再分的表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看几道除法算式,觉察一样的现象,从而理解所觉
15、察的规律,归纳出“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 像“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这样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比较传统也比较死板的,但是假设我们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承受全的教学方式,固然就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课题: 综合练习课 我学会了吗? 15页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学问与力气:能结合现实情境娴熟认读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示的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四种时刻。培育学生的观看力气。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受观看、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究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展孝敬老人等方面的品德教育。 个 性 化 修 改 教学重点 难点 娴熟认读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示
16、的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四种时刻。 教学预备 钟表模型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忆一忆 师;小朋友们,大家想一想上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学问?把你知道的告知你的同位。 二、创设情境,觉察规律。 演示旗杆在四个时刻四个时刻用钟表出示的影子,也可以让学生提前自己量一量让学生观看,你会觉察什么?并在小组内沟通自己的觉察。各小组选出代表,组间沟通各组觉察的规律。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参与评价,准时小结,准时发放丰收园里的大苹果。 三、稳固拓展 1、实物投影出示教材14页第4题,先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空,再让学生看图讲一个故事,并让学生谈体会,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展孝敬老人等方面的品德教育。 2、让学生
17、独立完成教材15页第6题,做后对答案。 四、课堂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学情分析 这局部内容主要是教学用两步连乘计算简洁的实际问题,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了关于两步计算的一些问题,但是不同的是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中的条件更能够进展不同的组合,不仅需要学生去收集信息更需要去选择分析有用的或者是关联的信息,使得学生把握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受用两步连乘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进一步积存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生疏,感受从条件动身或从所求问题动身进展思考都能有效地确定解题思路,能用两步连乘正确解答简洁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育灵敏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力气,体会解决问
18、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进展数学思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力气。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并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欢快。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对猎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生疏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生疏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展简洁的计算,数学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其次册全册教案-第五单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已经把握的100以内数的学问,学习、生疏人
19、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根本学问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力气;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亲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生疏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 生疏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洁计算。 2、难点: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 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看、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生疏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展简洁的计算。 2、使学生生疏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
20、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疼惜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NO:1 教学内容: 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4 生疏人民币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 教学要求: 1、生疏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育观看力气、实践力气和推理力气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展疼惜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 生疏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预备: CAI课件一套 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教案 范文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