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8和9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会娴熟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 2、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洁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严密联系。 3、在计数过程中,初步培育学生数感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育学生心算计数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花果山和孙悟空, 小朋友,今日我带你们到花果山去观光好吗? 二、探究学问 1、8的加减法,独立思索。你们看,咱们的山上风光不错吧,看小猴子们都下山来欢送呢,出示课件图 聪慧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吗?说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写加法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说出加法的意思,树上有6只猴,树
2、下有2只,一共有几只? 评价,你认为谁写的好?理由呢? 小结:同样一幅图,我们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减法,只要能正确地说清图意,就能列出算式。 2、9的加减法 小朋友们上山肯定口渴了吧,前面就有一棵桃树,结子许多又大又好吃的桃子。课件出示:两棵桃树,一棵树上有7个桃子,一棵树上有2个桃子。 请你们用学具代替桃子来摆一摆,然后独立写出算式。 谁情愿向大家说出你的算式, 评价:你认为哪个组写的好? 三、练习稳固 1、动画演示,小男孩踢足球,最终定格为踢进2个,网外7个,看图,你能写出几个算式?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2、学生分组拿出数字卡片,同组两人相互拿出相加得8,相加得9的两个数。 用“小
3、青蛙找家”的嬉戏来完成。 四、课堂小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案 篇2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及6和7的组成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依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和加减法的关系。为了达本钱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本节课进展了如下教学设计: 1独立操作,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体会计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从学习者转变成参加者,从图中两位小朋友的角度去思索,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再借助算式的比照,通过观看和探究,进一步感受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培育了学生的探究精
4、神,使“四基”在教学中得以强化。 2建立表象,由详细操作到看图列式。 儿童的认知特点是由形象直观到抽象详细,教学中必需要遵循学生的这个认知规律,使学生由感知到理解再到概括提炼。本教学设计就是由这一观念动身,先让学生观图,阐述列式,分析“一图两式”的特点,感悟计算方法,由看图计算到依据组成计算。接着延长到“一图四式”,对加减法进展比照,感知加减法计算的互逆性,对计算方法进展进一步的探究。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经受了学问的发觉和探究过程。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 PPT课件 学生预备 小棒 圆形纸片 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31 41 21 52 14 3
5、2 13 53 23 42 54 51 2.复习6和7的组成。 3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6和7的组成,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及6和7的组成,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学问进展稳固,为学习6和7的加减法做好铺垫。 观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51和1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左图(去掉图中的算式)。 (1)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说一说这幅图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图中的两个小朋友相对而坐,正在摆圆片写算式,圆片被分成两份,一份有5个,一份有1个) (2)假如把图中圆片的摆放状况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你能做到吗?(学
6、生观看,写出算式51和15) (3)沟通:依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为什么不同? 预设 生1:从女孩的角度看: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51。 生2:从男孩的角度看:左边有1个圆片,右边有5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15。 小结:由于两个小朋友坐的方向不同,观看的角度不同,所以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就不同。 (4)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516 156) (5)引导学生比拟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一下,这两道算式什么一样,什么不同? (师引导学生得出:在这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一样,得数一样,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
7、位置不同)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依据一幅图通常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61和6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右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这幅图中一共有6个圆片,被分成了5个和1个两局部) 从女孩的角度看,6被分成了哪两局部?从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一局部,还剩多少个圆片?怎样列算式?(学生观看,写出算式:615) 从男孩的角度看,状况又是怎样的?你能列出算式吗?(651) (2)想一想,同一幅图,为什么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呢?(由于观看的方向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 (
8、3)假如不看图,怎样计算“61”和“65”比拟简便呢?(6可以分解成1和5,所以6减5等于1,6减1等于5)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中拿走一局部,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借助圆片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一图两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在观看、比拟中连续深化对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理解,初步感知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42、24、62和64。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中间笑脸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笑脸?从左往右看,你能列出什么算式?从右往左看呢?(426 246) (2)假如不看图,怎样计算42等于几呢?怎样计算24等于几呢?(引导学生从6的组成进展理解
9、) (3)依据笑脸图,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学生小组沟通后写出算式:624,642)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我是这样想的,从6个笑脸中去掉2个笑脸,就剩下4个笑脸了。 生2: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类似,从6个笑脸中去掉4个笑脸,就剩下2个笑脸了。 (4)假如不看图,你想怎么计算这两道减法算式?(引导学生依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两道减法算式的得数) 小结:同一幅图,观看的角度不同,不仅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4学生合作学习52、25、72和75。 (1)教师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 师:刚刚同学们很聪慧,依据笑脸图列出了四道算式。那你们有信念依据这幅小棒
10、图也列出四道算式吗?(课件出示小棒图) (2)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内沟通。 依据摆和算的过程,观看、比拟527和257、725和752,发觉它们之间的联系。 (3)汇报,全班沟通。 (527 257 725 752) (4)依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依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5学习33和63。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三角形图。 (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 (336) (2)让学生依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 (633) (2)想一想,为什么这幅图只能列出两道算式?小组内沟通一下。(小组争论沟通得出:由于这幅图分成的两局部相等) 小结:当两局部的数量一样时,依
11、据同一幅图只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合作学习等方式,理解“一图四式”的列式方法,促进学生对加减法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依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进而培育学生的思维力量。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案 篇3 1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熟悉减号,会读减法算式;把握5以内减法口算的方法。 在观看图意的过程中,将图意转化成语言表述,在语言表述的根底上抽象成算式,重点理解算式表达的意义。同时培育学生的观看、比拟及初步的抽象、概括力量,提高口算力量。 培育理解符号意义的力量,对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
12、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图意,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3教学过程 3.1第一课时 3.1.1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喜爱的数学课了,你们快乐吗上课之前教师要考考你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学问你们是否记得请看大屏幕。方框里的数应当填多少呢 指名答复25的分成。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减法意思 1、今日还有更快乐的事情呢,马戏团的小丑来给我们表演了!(出示主题图) 谁能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指名到黑板用原片演示减法过程。 3、讲解减号的意义去掉用“”表示,你能试着用手势表示去掉吗(板书减号) 学生齐读“减号” 4、想刚刚我们提的数学问题,我们就可以用减法来表
13、示。(板书4-1=3) 5、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主要内容的“减法”。(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6、指名试着读出减法算式。教师依据学生答复板书减法读法。 7、请学生观看动画 教师指名说减法4-1=3中各个局部表示的意义。 (二)体会减法意思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到处存在数学问题。(出示25页图) 你能说说图中的算式各表示的意思吗 2、既然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应用这样广泛,我们肯定要好好学习数学学问。 (三)理解减法的意思 1、马戏团的小丑还没走,小松鼠知道了也想来看一看。 观看动画之后出示26页主题图。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你能依据这个数学问题列式计算
14、吗(依据学生答复课件课件出示5-3=) 3、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说各种计算方法分成,倒着数等方法。 三、稳固提高 现在教师被几道题难住了你们情愿帮忙我吗(出示26页练习题) 指名学生到电脑上完成,其余的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强调虚线表示的意思) 独立完成27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完成练习后同学之间相互评价。 教师巡察 学生汇报沟通评价 依据算式编故事。(给算式,请学生编出数学信息及问题) 四、课末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师总结你们的进步真大,和你们一起上课我可真快乐。数学学问在我们生活中许多,我们要好好学习数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
15、册减法教案 篇4 具体介绍: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受与同伴沟通5以内减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很多问题可用减法计算,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感受与同伴沟通想法的乐趣。 3培育学生积极思索、仔细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力量,提高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4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 教具、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可实行以下形式。 1对口令。 师:我说1。 生:我说2,1和2组成3。 课一开头,就采纳三种对口令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复
16、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形式敏捷有效,学生复习效果好。 2拍手对口令。 3举牌对口令。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师投影显示漂亮的小湖,并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在波光粼粼,漂亮的小湖里有3只漂亮的鹤在欢乐地唱歌,过了一会儿,1只鹤绽开翅膀飞走了,(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渐渐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沟通体会。 2学生跟随教师拿己折好的3只纸鹤,动手操作演示,3只鹤飞走1只鹤,就是从3只里面去掉1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也就是得数是几。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3-12。(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也可用摆图片操作,并表述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教师启发学生
17、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学生举例说说其他能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在投影与教师语言描述的美丽情境中,用纸鹤实物演示,学生感觉更直观亲切,并能亲自参加演示,充分表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熟悉。 例题 1课件演示,创设问题情景:草地上雨后长出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让学生表达情景,并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时教师应多给与鼓舞。接着问:该怎样列式?学生答复后,电脑显示:5-2? 2教师提问:5减2得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分组沟通想法,教师巡察指导。然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不管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
18、与鼓舞。接着提问:假如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例题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喜爱的小白兔采蘑菇的形象,学生很快乐的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主动探究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多种算法都给与鼓舞,爱护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然后通过比拟、引导学生发觉用数的组成计算减法较简洁。 稳固练习 1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沟通算法。 2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沟通订正。 3学生拿己预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
19、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4乘车嬉戏:5个同学做检票员,拿着车号,其他同学每人一张票,车票上数目的得数就是的要乘的车号。嬉戏开头,请同学们赶快上车,检票员检票后,上错车的同学表演节目。 稳固练习中的第1、2题,采纳课件演示,提高 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第3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力量,让学生尝试用5只纸鹤摆不同的算式,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减法的熟悉。乘车嬉戏,学生最感兴趣,参加积极性也最高,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活动效果好。 1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展回忆、,说说自己本课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课作。 布置作业 1学生预备纸鹤,学具,数字卡片
20、; 2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教学设计说明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加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我都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加学习、获得胜利的欢乐。 在本次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三个让学生动口、动手的对口令活动,学生很有兴趣,积极参加,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为本次课运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减法做好预备。然后我用语言描述,并用纸鹤演示:“湖里的3只鹤飞走了1只,还有几只?”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接着用课件演示其次个问题情境例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减法 小学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