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7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7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7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力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7篇,欢送大家共享。 说教材 1、教材分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熟悉图形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熟悉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看生活中的实物开头,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熟悉,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学会比拟角的大小。学生
2、娴熟地把握这局部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学问奠定根底。 2、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的学问已经有了肯定的生活阅历。在生活中,对于学生来说,在熟悉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阅历。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详细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力量较低。为了帮忙学生更好的熟悉角,形成角的表象。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熟悉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学会比拟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培育学生的观看思维力量,动手操作力量,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
3、境,激发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4、教学重点:能正确找诞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会比拟角的大小。 5、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说教法、学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依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纳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找一找、画一画、玩一玩、比一比等活动,在动手实践中,化抽象的数学学问为看得着、摸得到的东西,学生既获得学问,又学会了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主动探究猎取学问的同时,把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物,培育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4、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带来一些图形朋友,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请学生把他们分成两类。(生可自由说出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说出圆没有角,其它三个图形都有角。 2、提醒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熟悉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的引入从学生熟识的图形和分类的学问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及奇怪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为以后探究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气氛。) 二、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一)找角 1、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见过生活中的角,并用手指一指自己身边的角。 2、课件出示剪刀、钟、红领巾,让学生说说它们的角藏在哪儿,用手指一指,并用课件演示请出这些角。 (二)熟悉角 1、摸角并感知
5、角 让学生拿出三角尺,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教师留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和同桌说说发觉。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2、熟悉角的顶点和边 让生汇报有什么发觉 生汇报:角有个尖尖的、刺手。让别的学生摸摸是否有同样的感觉。 提醒:我们把这个地方叫角的顶点。 生汇报:角的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 提醒:我们把这样的线叫边。 再让学生观看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三)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1、让学生在纸上画几个不同的角。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2、请一位学生说出画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角,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3、教师再示范画一个角。 4、给角取名。为了便于区分这两个角,我们可以给它取名,比方第一个角我
6、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开的地方,用一个小“)”线把两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1,记作1,读作角1,(师板书),其次个角让学生取名,登记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熟悉还是第一次,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在生活中找角,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这样,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清楚,过度自然,学生简单承受,顺当突出本节课重点。) (四)练一练 1、辨角(课件出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找角:书中67页指一指。 (设计意图: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熟悉,增加分析力量,并准时反应,把握学生学
7、习状况。) 三、动手操作,比拟角的大小 (一)玩一玩 教师出示活动角,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活动角玩一玩,有什么发觉,生汇报沟通(板书:张口大,角就大;张口小,角就小。) (二)比一比 1、请生将自己手中的角固定好,然后同桌的比一比,看谁的角大,谁的角小,并请两位学生上前比,教师指导比的方法。 2、师拿出两个角(一个边长但张口小,另一个边短但张口大)让生猜谁大谁小,再放在一起比,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大小只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注意培育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觉的力量。) 四、总结评价,内化延长 1、角的应用。让
8、学生说诞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角。 2、假如我是角:假设你是一个得意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角的用处,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终总结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进展梳理,内化了新知。) 【设计意图】 综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严密联系。突出了实物感知,动脑数数,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奇怪、质疑、争论、整理的学习情境中,熟悉了“千”“万”,建立了良好的数感。鼓舞学生尝试用数字刻画出事物。始终注意培育学生的感知新知力量,板书简洁有效,学生印象深刻。增加了运用,尽量让学生去说数的过程,表达学生的主体
9、地位。另外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以活动的形式呈现教材,从标题来看,具有情境性与活动性。从内容看,学生学习了有价值的数学,教材在创设数学活动的主题与情境中,很自然的渗透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及人与自我等关系的价值。 【教学目标】 1通过事例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熟正方体等活动熟悉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估一估、摆一摆等活动对大数有详细的感受进展学生的数感。 3培育学生克制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感受克制困难与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重点】 感受大数,熟悉“千”
10、,“万”。 【难点】 充分感知一千,一万有多大,理解单位之间的进位关系。 【教具预备】 课件大正方体 【教法】 闻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胜利的真正秘诀在于兴趣。本课数正方体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被悦耳为主动探究,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借助这些手段节省时间,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学法】 学生是主体,本节课让学生在观看中体会大数,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大数,培育动手力量,体验数感。 【教学程序】 课标指出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缺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里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阅历动身,将数学活动置身于实施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供应观看操作,实现的
11、时机。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了如下四大环节。 一)联系生活,体验新知 1出示数幅图片,感知生活中的大数,激发学生了解探究大数的欲望。第幅图片是全校集会的图片,可以让学生试着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人。第(2)幅是东方电视塔,让学生读数,先比划一下一米有多长,四百多米也就是大约四百多小朋友小手伸直的长度。紧接着出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让学生读一读,相机渗透爱国情感。接下来出示万里长城和南京长江大桥的长度。让学生在读数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到处有大数。 2象这样生活中的大数还有那些?与同桌说一说。 3请同学汇报。 今日我们就来熟悉这些大数,板书课题:生活中的大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由1000
12、个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请同学们估一估,数一数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生经受数的过程,消失了100,600,1000的结果,先听学生汇报自己数的结果。不立刻否认学生的结论。 2、屏幕演示数的过程,先出示一列有10个,板书:一列是10个。课件演示一层又由10列组成。板书:一层是10个10列100个演示:一个大正方体又由10层组成,带着学生一起数,100、200、3001000让学生理解10个10是一千。 3、熟悉万一个这样的大正方体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生:1000个。二个呢?三个呢?(课件出示)九个呢?那么十个呢?生:一万。 4、进一步理解“千”“万”的实际含义。 1)我们的数学书
13、大约有多少页?生:100页。10本这样的书约有多少页?生:1000页。实际操作一下,让学生比划一下一千页、一万页大约有多高。 2)出示千人合唱团的图片,10个这样的千人合唱团共有多少人。生:一万。请学生闭眼想一想那个场面。说感受。生:壮丽喧闹 5、填写数位挨次表 1)卡纸出示没填完的数位挨次表,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计数单位?生:个位,十位,百位。 2)通过今日的学习,你们认为第4位是什么位?第5位呢?生:万位。请学生填写完整。告知学生万后面还有许多数位,以后再学习。 3)体会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如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他们的进率都是10。 三)应用新知,学以致用 我们运
14、用今日的新知来解决问题。 1、数一数,说一说,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组成。(教材31页的说一说) 1)请学生先独立数,试做,2)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其他同学仔细倾听。 2、红色涂出238个小方格。 1)先让学生认真观看小方格的排列规律。生:用红线围出来的一个大正方形里面有100个小正方形。 2)涂出238个小方格。要求一眼就能看出来。 3)作品展现。 四)回忆评价 1回忆一下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关于大数的学问,你还想知道哪些? 【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的17页。 敬重的各位领导、教师: 大家好! 我叫*,来自*小学。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比一比。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
15、法、教学流程三方面进展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比拟万以内数的大小,比拟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有肯定的生活经受和大数的学习根底。本节课力求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拟方法的分散的、不标准的感性熟悉上升到科学的、标准的理性熟悉,结合情境先教学“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拟”,再教学“两个四位数的比拟”,最终进展“两个最高位一样的四位数的比拟”。由浅入深地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拟的方法。接着,教材又通过“比一比”、“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动进一步稳固比拟大数的方法。最终,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操作性、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供应积极思索和相互沟通的空间。学生在探究与活动中学习和提升
16、学问。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熟悉,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把握比拟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受探究比拟数的大小的过程。 3、通过嬉戏、活动,培育学生小组合作精神,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比拟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培育学生的迁移力量,进展数感。 教具预备有:教学课件、数字卡片等。 二、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动脑、动手,沟通比拟方法,同时采纳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对生活中大数的熟悉,培育学生的数感,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胜利的喜悦。而
17、数学学习已不再是教师简洁地展现学问的过程。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依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同伴合作沟通,不断主动探究比拟数大小的方法,充分表达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教学流程: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对该局部学问的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三)猜数嬉戏,应用新知。 (四)课堂评价,总结延长。 下面我就这四个环节做一下详细的阐述: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同学们,五一期间各大商场搞促销打折活动,让我们一起去逛一逛电器商场
18、吧。”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厚的兴趣,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本环节主要通过“购置电器”、“中大奖”等活动来完成学生对新知的自主探究。 活动1“购置电器”: 课件出示一些商品及价格。 1、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教师想选择每种商品中最廉价的电器买回家,你们能帮忙我吗?此问题旨在将生活中的大数应用到数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同时进展学生的数感。 2、学生依据商品的价格进展比拟,并将结果写在纸上。 3、呈现学生反应材料,沟通比拟大小的方法。 4、引导学生查找规律
19、,总结出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拟方法。以上活动旨在让学生探究出比拟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得到进展,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亲身经受、主动参加、积极思索,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消失的不同观点,正确地加以确定,请他们尽可能地说明理由,对于错误的说法,要准时教育学生不能取笑他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争论沟通,最终得出比拟较大数的方法,体验探究胜利的喜悦,从而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和提高连续探究的兴趣。 活动2“中大奖”: 在商场里有很多竞猜活动,谁能把以下六种商品价格在最短的时间内按从低到高的挨次排列,谁将获得一个奖品。同学们赶快参加吧。(课件出示:MP3387元、燃
20、气灶809元、热水器1725元、数码相机4300元、浴霸345元、台灯99元) 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培育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并让学生独立思索,观看比拟,把所学学问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熟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忱。 (三)猜数嬉戏,应用新知。 两人一组,一人想数,一人猜。想数的人只能说“是”或“不是”,猜数的人提问,直到把数猜中,猜的次数尽可能少。 通过嬉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数感,培育了学生小组合作精神,这样的活动形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展活动,然后汇报沟通,表达数学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
21、一方面表达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共性的过程。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嬉戏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应用。 (四)课堂评价,总结延长。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生活中还有哪些大数呢?举例说明,并比拟。 通过总结与沟通,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并学会评价自己,培育良好的学习情感。帮忙学生熟悉自我,建立自信。 一、说教材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洁的也是最根本的多边形,一切的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因此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根底。它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这局部学问是在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熟悉了三角形的根底上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中,
22、学生也积存了较我的感性熟悉,也能初步推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依据上述“三角形的熟悉”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认知根底和思维规律,以及我校协同教育试验的有关理论,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把握三角形的特征,能按角对三角形进展分类。 2、养学生观看、比拟、抽象、概括、推断、推理及分类力量。 3、养学生自定向、自运作、自调整、自鼓励的“四自”力量及小组协作力量。 重点是把握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并能按角对三角形进展分类,难点是按角对三角形进展分类。 为了更好地到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预备的教具与学具有:电脑软件、小棒、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图片。 二、说教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年级 数学 说课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