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1400字范文(6篇).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1400字范文(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1400字范文(6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1400字范文(6篇)小学二年级数学学问点归纳1400字范文1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转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外形、大小、方向完全一样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相互重合。 3、旋转:物体围着某一点或轴进展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依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
2、,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挨次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忙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问点归纳1400字范文2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状况。 3、依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推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其次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3、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展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根据从前往后挨次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
4、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问点归纳1400字范文3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根本单元,是人类为了标准长度而制定的根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
5、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非常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到达了10的状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
6、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需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需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7、是指将一样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_(积) 14、16的乘法口诀 11=1 12=222=4 13=323=633=9 14=424=834=1244=16 15=525=1035=1545=2055=25 16=626=1236=1846=2456=3066=36 15、79的乘法口诀 17=727=1437=2147=2857=3567=4277=49 18=828=1638=2448=3258=4068=4878=5688=64 19=92
8、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299=81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问点归纳1400字范文4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一样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假如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一样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假如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划线肯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 要弄清晰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 5.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留意加减号,不要混乱
9、。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熟悉 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2.搭一个五边形,最少要用(五)根小棒。 3.从正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四)边形,也可能是(五)边形。 4.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它就有几条边。 三.表内乘法(一) 1.几个一样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一样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一样加数一样加数的个数或一样加数的个数一样加数。如:5+5+5+5 表示:54或4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一样。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局部名称及计算公式。乘法: 3 4
10、 = 12 (乘数) (乘数) = (积) 6.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几的乘法口诀前一句和后一句就相差几。 7.乘加:先把一样的局部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一样的局部。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一样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8.娴熟地背诵1-6的乘法口诀,顺着背、倒着背、竖背等多种方法。 9.乘法口诀关系到下册的除法的计算,务必背熟。 10.乘法、乘加、乘减、加减的应用,要求学生首先读题,弄清晰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用什么法计算。 四、表内除法 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年级 数学 知识点 归纳 1400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