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doc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doc(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 敬重的各位领导 、各位教师们,大家好!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培智教育数学课诞生日期。 一、说教学内容 诞生日期这节课是依据智障学生智力的特点,结合智障学生的实际生活自编的教学内容。它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或融入社会起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本节课学习内容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具有不容无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智障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诞生日期的含义,知道自己的诞生日期。 2、 力量目标:通过教学,培育学生的理解、记忆、思维以及生活等力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遇到
2、困难勇往直前、依靠才智努力解决问题的习惯,培育学生学习坚持不懈的品质。 4、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活动中,树立自信念,提高生活常识技能来补偿缺陷。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用适合每个学生的目标来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说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自己的诞生日期。 四、说教学难点: 能娴熟把握自己的诞生日期,说出自己的诞生日期。 五、说教法 1表达以学生为主体 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学生的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教师运用引导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把握自己的诞生日期。 2遵循个别化教育理念 个别化教学方法贯穿整个课堂,针对智障程度不同的学生,教师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
3、课堂要求。例如要求学生会说出自己的诞生日期时教师需要向每个学生逐个进展指导。 3表达数学课堂生活化。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提取数学内容,再将其语言化、学问化,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从而将学习生活化,将生活学习化。这也是我从事七年培智教育始终试验的教学方法。 六、说学法 由于教为学效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更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说一说、读一读、动一动等自主学习方法来把握学问,以此培育学生的理解、记忆、思维等力量,克制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念。 七、说教学过程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楚、紧凑合理地安排各项学习活
4、动,注意引导学生的互动、沟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加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培育学生的各种力量。 (一)导入新课: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唱数、认数、熟悉日历等学问,已为本节课学习内容起到了过渡、铺垫的作用。所以用学过的学问导入新课。 依据智障学生对学问形成缓慢、模糊,学得慢、遗忘快等的特点,在复习时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抢答,以小礼品为嘉奖,从而唤起了学生对学过学问的回忆,到达温故知新的效果,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学习新课: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各种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出示卡片引导学生观看。以教师为例,卡片出示诞生
5、日期,引导学生依据卡片上的三种颜色,启发学生得出:诞生日期是由年、月、日三局部内容组成,使学生理解并加深记忆。 2、进展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把握自己的诞生日期。 让学生看卡片反复读一读自己的诞生日期,使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诞生日期。 教师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诞生日期,指导学困生读,加深学生记忆。 同桌两个相互说自己的诞生日期,并让学生分别到讲台上说一说,不仅突出重点,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念。 采纳合上卡片,闭上眼睛,心里说一说自己的诞生日期,进一步加强学生记忆诞生日期。 (三)稳固练习 第一个练习: 利用“比一比谁最棒”,激发学生在黑板上找出自己的诞生日期卡片。 这个活动分两组进展: 第一组:学生
6、找出自己的诞生日期卡片后,我采纳逐个点评的方法,检查学生找的卡片是否正确。 其次组:学生找到卡片后,教师采纳第一组同学帮忙其次组同学检查所找卡片是否正确地方法,让全体学生动起来。 其次个练习: 利用去动物园看马戏表演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要能正确说出自己的诞生日期是哪一天,就能得到马戏表演的门票。这个环节让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门票,而且还让学生又一次记忆、加深稳固了自己的诞生日期。这个活动突出重点,强化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娴熟自己的诞生日期,突破了难点,使课堂教学到达了预期效果。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儿童乐园选自北师
7、大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其次课。本节课是在上一节有多少块糖的根底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在计算一样加数连加时引入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乘法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头,是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根底,更是进一步学习较简单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根底。所以本课起着关键的承前启后作用。 依据本课的内容及作用,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了解乘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结合情境,知道算式中各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受把一样加数连加算式改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
8、情境,培育孩子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体会乘法计算的简便性。 教学重点: 会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会把加数一样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能够从加数一样连加算式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并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说学情 只有对学生有全面而细致的了解,教师才能更好的把握课堂。 二年级的学生已有肯定数学根底,但对乘法及其意义还比拟生疏。这个学段的孩子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大局部学生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要多为学生供应自主学习的时机,激发其独立思索的力量和培育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说教法学法 针对二年级孩子奇怪好学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采纳引导学生
9、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沟通,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轻松学到学问。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改指出,课堂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教学过程转化成为学生猎取学问、进展力量的活动过程,依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1、情境导入 课堂伊始,我开门见山,谈话导入:“同学们,王教师知道你们肯定很喜爱去儿童乐园玩,那儿有什么好玩的?”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言后,教师进一步创设情境,故作神奇地说:“你知道吗?儿童乐园不仅仅有这么多新奇好玩的嬉戏,那儿还藏着很多数学学问和隐秘呢!”顺势揭题并板书:儿童乐园。 2、探究新知 首先,面对繁杂的情境图,我会引导孩子从左到右、从
10、上到下有序观看,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这样做降低了课堂坡度,使我的数学课始终面对全体学生,同时学生留意力在同一焦点,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接着,我请学生针对自己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充分利用情境图,自然、连贯地向下一个环节过渡。 其次,在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中,我选择了“有多少人坐小飞机”这一问题进展集中解决,先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求得数,在这里,学生会采纳数一数或加法的方法,教师同步板书并请学生解释连加算式的含义:即4个2相加。接着,教师提出:除了加法,还有一种算法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乘法,先集体熟悉乘法算式各局部名称。将原有学问进展迁移,引出“乘号”、“乘数”和“积”的概念,并准时补充读
11、法和写法,再比照加法算式,得出“2”是一样加数,“4”是一样加数的个数,也表示“4个2”相加,学生自己总结出加法、乘法所表示含义一样,结果也一样,这一步骤学生从现实情境走向符号世界,而加数一样的连加算式就是本课的思维对象乘法的生长点,通过比照,学生从形式上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接下来,为了突破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我将课本内容适当拓展,小飞机的数量由4架增加至6架、8架,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并在汇报时说清晰各数字的含义,强化乘法意义的熟悉。接着,我将情境图、连加算式、乘法算式放在同一屏幕上请学生观看,得出“加数一样的连加算式,也可以用乘法表示”,这里我将课堂还给学生,并将图与算式有机结合,帮忙学生从
12、本质上理解乘法的意义,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当小飞机的数量增加到30架时,学生发出了一阵阵赞叹,教师准时询问:“对你来说,这个问题难点在哪?困惑你的是什么?”孩子直观感受到,数量太多,计算太麻烦了,此时,教师揭开事先写好的连加算式,长长的算式给学生带来了剧烈的视觉冲击,课堂到达了一个小小*,再请学生试着用乘法解决,汇报时说明乘法的意义。这时黑板上读法、写法、计算均非常简单的加法算式与简便的乘法算式形成了剧烈比照,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和简便性,产生新的学习需要。这一系列的学习经受是为了让学生产生体验,而体验是为了获得直接阅历和感受,增加对学问、技能的理解,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
13、升华和进展。 最终,我再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展解答,完成后请学生依据同学列的算式猜一猜他解决的是哪一个问题,这样对教材进展了有机处理,表达了教材的开放性。 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课程内容呈现地具有层次性及多样化,满意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这样的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加、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经受观看、提问、猜想、试验、验证、计算等活动,有效突破了课程重难点。 3、稳固延长 练习局部我选用教材19页练一练第1、2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集体评议,在过程中教师留意多元评价,关注学习过程,使学生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习生活
14、中有用的数学,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所学的数学学问延长到生活中去,假如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也说明他们对乘法的意义有了初步而清楚的熟悉。 4、总结全课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活泼地、主动地、富有共性的过程,所以在课堂马上完毕时,我请学生畅所欲言,谈谈感受与收获,充分发挥数学在培育人的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个微缩课堂,我的板书设计简明扼要,表达了加法、乘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分,能够帮忙学生清楚明白地把握本节课所学的学问与内容。 儿童乐园 初步熟悉乘法意义 加法:2+2+2+2=8(人) 乘法:24=8(人) 42=8(人) 2+2+2+2+2+2+2+2+2+2+
15、2+2+2+2+2+2+2+2+2+2+2+2+2+2+2+2+2+2+2+2=60(人) 230=60(人) 六、预说教学效果 本课的教学采纳新课程提倡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活动形式,并充分利用简洁有用的课件加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程内容的绽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相全都,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味”和“儿童味”,真正将陈省身先生提出的“数学好玩”落到实处!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儿童的阅历,依据课堂的生成性,准时调整教学预案,而不是忠诚地执行教学预设! 我的说课到此全部完毕,缺乏之处还望各位教师批判指正,感谢大家的急躁倾听,感谢!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
16、课稿3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本课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留意以学生已有阅历为根底,供应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帮忙学生理解数学学问。 (2)通过多种方式帮忙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学问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肯定的感性熟悉,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熟悉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克和千克)和单位之间的进率(1千克=1000克),更重要的是感受和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精确应用这两个质量单位。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
17、、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忙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班级学生的实际,并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从学问与技能方面来说,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从过程与方法上来说,经受观看、实践、估量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学会用质量单位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在与同伴合作中解决质量问题,并能与他人沟通思维的过程。 3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来说,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育学生
18、的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同时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以及自主探究的精神。 以上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达成了德育、智育、学问与力量的结合。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熟悉,也明白要想知道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去观看,必需用秤来称一称。这说明学生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他们对质量的单位还缺乏熟悉,特殊是1克、1千克的质量概念,理解起来还是比拟困难。 所以,我在任务定位时,将教学重点确立为使学生感受并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学难点是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育学生估算物体质量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指出:“在详细生活情境中,感受并熟悉
19、克、千克、吨,并能进展简洁的换算。”二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因此,在本节课前,我先让学生课前调查,让学生积存一些关于质量的生活阅历。学生通过走进商店、超市、农贸市场去调查,发觉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学生很自然地熟悉了各式各样的秤,以及如何看秤。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为本堂课教学奠定了根底。 本教学设计的根本理念是:表达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通过学生的主动地观看、试验、猜想、验证、推理与沟通等活动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体验到数学就在学生身边,让学生通过克和千克的学习,熟悉到学习数学的
20、价值,从而激发学生连续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忱。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纳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依据学生的学问根底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纳分组试验法,并把所学学问与生活中熟识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学问,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能顺当完本钱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课堂设计的需要,我预备了多媒体课件一套,盘秤一个,天平一台,水果两个(一大一小),重1千克的商品4种。学生每人预备一个2分硬币、三袋分别约为1克、10克、100克重的大米和两袋50
21、0克的食盐。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校教育中要确定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的学习气氛,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展。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预备分为四个环节: 1、情景激趣,谈话导入 2、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3、实际应用,加深理解 4、全课总结,拓展延长 下面分层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1、情景激趣,谈话导入。 我首先课件呈现一大一小两个水果并提问:“你觉得哪个重?怎么知道的?”通过学生答复内容小结:同样的事物可以用眼睛看来推断哪个重哪个轻,并板书“看”;接着我将小的水果放下,出示一个盒子,提问:“这个水果和这个盒子哪个重?”然后让回答下列问题的学生用两只手分别
22、掂一掂,小结:不是同样的东西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推断它们的轻重,并板书“掂”。接下来引导学生沟通课前调查的各种商品的净含量是多少,学生简短的沟通后,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商品图片,让学生认真观看商品的净含量,由此引出“克和千克”,一边板书课题,一边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做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接着我告知学生“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用字母g、千克用字母kg表示,过渡到其次个环节。 2、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分三层进展教学。 第一层:探究1千克。 先出示四种物品(1千克瓜子、1千克梨、两袋重500克的食盐和一根1千克重的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年级 数学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