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部编教案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三年级语文部编教案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部编教案上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三年级语文部编教案上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宠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秀丽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美丽皎洁和精巧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宠爱与赞美之情。 课前预备: 1.资料搜集: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奇。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预备:白盘子、青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2、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宏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日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脚印,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对刘禹锡和洞庭湖的了解。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来宾集。 洞庭湖,我国其次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到达正确、流利。 5.同位相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预备
3、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沟通。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方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远眺: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方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观看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漫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当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寻常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讲解。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
4、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比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亮透亮,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安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漫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亮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格外惹人宠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赏识插图。 (3)呈现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三、比照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
5、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翠,远眺洞庭山水翠, 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2.比照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根底上,同位沟通。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安静、和谐;正因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四、延长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 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
6、山的来历便布满奇异颜色,众说纷纭,流传着很多秀丽的传奇。 4.指名表达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奇。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漂浮,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怜悯。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日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风光,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风光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沟通。 板书设计: 看到联想比方 湖面镜未磨把湖面比作铜镜 银盘把湖面比作银盘
7、君山青螺把君山比作青螺宠爱 教学反思: 我在古诗教学中努力实践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吟诵要求:“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看做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期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到达纯熟的境地。” 小学三年级语文部编教案上册2 教学目标 认读7个字。 选择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用冒号,引号写一句话。 懂得在生活中,学习之中遇到困难要坚韧、勇敢。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在娴熟朗读中体会大山说的话。 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并试写一段对话。 教学预备 结合具体内容复习冒号引号用法。 预备图片,课上写话练习。 学生预备 稳固复习冒号引号用法。 课前分组,预备练
8、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二、自学生字、词。 自由学习生字生词(借助字典等。) 三、学习沟通。 1、到题目你想问些什么? 2、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次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话的方式: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次细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留意收集问题 5、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都介绍了谁? (出示课件,分角色朗读)(课前分组) 四、分角色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读。然后选择较好的小组呈现,大家评议。要读出语言行动,形象,活泼,有感情地朗读。指名答,写了小河、小溪、瀑布、大山之间的对话。 五、让学生说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懂得到了什么? 六、指导学生进展
9、写话练习。 全文运用了冒号、引号,在写句子前,可让学生自选一两句,读一读,体会用法,然后再写。 1、一看,选一幅你最宠爱的图片。 2、一想,这幅图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挥想象,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充分利用说的时机激发学生想象力,并且引导理解较慢的同学,给他们做示范,时间要给足。先让擅长发言的同学说,之后让理解较慢得说,实在不好的要复述别的同学发言,做到学说,学写,以促进全面协作) 4、它们之间的对话写出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然后查字典留意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小组内自己沟通,把好的作品再集体呈现。) 七、作业: 1、摘录自己宠爱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完成写
10、话。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深刻的体会到小河的欢快,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了小河的坚韧与勇敢。 小学三年级语文部编教案上册3 读懂课文内容 (一)提问:“群鸟”指的是哪些鸟?向谁学艺?学什么? 1.“群鸟”指的是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 2.群鸟向凤凰学艺。 3.群鸟向凤凰学习搭窝的本领。 (二)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答复括号里的问题。 很多鸟都向凤凰学过搭窝,可是有的照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哪些鸟照旧不会搭,哪些鸟搭的窝很粗糙?为什么?) 1.猫头鹰照旧不会搭窝,没有窝住。由于猫头鹰最不虚心,刚听凤凰讲个开头,就认为没有什么好学的就飞走了。(读有关课文。) 2.老鹰、
11、乌鸦、麻雀搭的窝很粗糙,由于他们学到一点儿就走了,以为自己会了。 老鹰听刚说要在树上搭窝,就想,原来就是找个树杈,就飞走了。所以老鹰的窝只是几根树枝搭成的。(读有关课文。) 乌鸦听说要把叼来的树枝,一层一层地垒起来,以为自己会搭窝了,就飞走了。所以乌鸦的窝是用很多树枝垒成的。 麻雀虽然把窝搭在房檐下,却不舒适,因麻雀只听凤凰说应当把窝搭在房檐底下,不怕风,不怕雨。他想和我想的一样就飞走了。他并不知道应当怎样搭窝。(读有关课文。) (三)只有小燕子搭的窝,不仅秀丽,而且又结实,又温顺。(小燕子搭的窝为什么这么好?) 小燕子认真地听完凤凰讲怎样搭窝,学到了本领。 小燕子很虚心,从头至尾都认真听凤凰
12、讲怎样搭窝,听完还向凤凰表示感谢,他真学会了怎样搭窝。(读有关课文。) (四)谁能给这些鸟的学习态度,按从差到好排排队,并说出排队的理由。 猫头鹰最不虚心,刚听了个开头,就认为没有什么好学的,就飞走了。他没学到本领,不会搭窝。 老鹰、乌鸦、麻雀都是学到一点儿就走了,以为自己会了,他们搭的窝都很粗糙。 小燕子学习态度认真,搭的窝最秀丽、结实又温顺。 五、按课文内容填表 六、教师先指导填一行,再让学生独立做,然后订正 七、小结提问:这篇童话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童话讲的是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向凤凰学习搭窝的本领,结果有的照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唯独小燕子搭的最好。 八、作业:练
13、习朗读课文 板书(同上表) 其次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提问:小燕子学习用泥垒窝一共有几道工序,按挨次说说各是什么 先在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答复以下问题,并用带点的词说话。 “你要先叼泥,用唾沫把泥拌匀了,再一层一层地垒起来,然后叼些毛和草铺在窝里。” 1.叼、拌;2.垒;3.铺。 用“先再然后”造句。 三、学习了这篇童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一)不虚心就学不到本领。 (二)不认真学习,就学不好本领。 (三)要急躁地学完,才能学到本领。 (四)只有虚心、认真、急躁地学习,才能把本领学到手。 四、指导朗读 朗读课文要留意读出各种鸟的不同语气。 (一)凤凰:自始至终都在认真地教,它的话要读得
14、亲切而急躁。 教师示范:“学本领要有急躁;没有急躁,什么也学不成。” 学生每人自己练习,只读凤凰说的话,然后指名朗读。 (二)提问:读猫头鹰的话,应是什么语气? 猫头鹰不虚心,认为凤凰“不见得有什么真本领”。应读出骄傲的语气。(读猫头鹰的话。) (三)提问:读老鹰、乌鸦、麻雀的话,应是什么语气? 1.老鹰、乌鸦、麻雀只听了一局部就以为学会了,也表现很不虚心,应读出洋洋得意的语气。 2.课文中三、四、五小段写凤凰的话时,为什么后面都用了省略号? 这里表示凤凰的话还未说完,这些鸟就不急躁地打断凤凰的话,朗读时这些鸟的话,要和凤凰的话紧紧接上。 练习这三段朗读时,只读对话,不必读提示语。对话的连接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三年级 语文 教案 上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