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三年级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语文部编三年级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部编三年级教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语文部编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生疏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枣核的灵巧和勇敢。 教学预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读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 (枣核就是枣的核。) 2.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好玩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枣核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乐观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留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爹娘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 (1)指名读,齐读。 (2)重点指导“衙”的读音,读y,旧时官署的称呼。 3.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枣核是一个像一般大小的孩子。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还。但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夺了回来,可闯下了,被官府。最终,枣核靠着自己的和成功地离开官府。 【设计意图: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的概括力气还不够强,实行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争论。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生动好
3、玩,但是篇幅较长,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争论时,每个学生都有时机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作用,培育学生独立学习的力气。】 3.汇报沟通: (1)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从哪里能看出来? 出示相关句子: 枣核很勤快,每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由于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2)枣核是一个灵巧、勇敢的孩子,从哪些事情中能看出来? (从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灵巧脱险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 (3)枣核是怎样帮乡亲们夺回牲口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a.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
4、”大声叫卖着赶驴。 b.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叫卖声:“哦喝!哦喝!” c.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有一个衙役头子说:“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开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4)枣核是怎样灵巧脱险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a.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b.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 c.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县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
5、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满堂的人都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看县官去,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你宠爱枣核吗?为什么? 2.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梳理内容,复述故事 1.这个故事特别好玩,你能依据板书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2.学生复述故事。 六、回忆课文,续编故事 1.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之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你能接着往下讲吗? 2.学生练习,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28.枣核 名字来历 勤快能干 救出牲口 顺当脱险 小学语文部编三年级教案2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气 1.会认10个生字,把握多音字“折、涨”。 2.能正确、 流
6、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首先明白“枣核”指的是什么,然后弄清楚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表现了枣核怎样的品质。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枣核的聪明和勇敢。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把握多音字“折、涨”。 2.默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感受枣核的聪明和勇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提示课题 民间故 事是布满梦想的故事,要么故事里的人物拥有特异功能,要么仆人公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故事的情节有超自然的性质。民间故事一般是人们用口头形式传播而流传下来的,故事一般表达着人们的奇特愿望。今日,我们就
7、来学习一个叫枣核的民间故事。 二、字词学习,根底积存 1.教师范读课文中的生字。重点指导边音“犁”,翘舌和后鼻音“牲”、多音字“折、涨”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状况,教学生字词。 (1)归类识字。 归类例如: 亥-核(核心)-咳(咳嗽)-该(应当) 利-犁(犁地)-梨(梨子)-俐(伶俐) 生-牲(牲口)-胜(成功) (2)多音字。 折 zh:折腾 折跟头 zh:折断 损兵折将 sh:折本 枝折花落 涨 zhng:涨红 头昏脑涨 zhng:涨价 水涨船高 辨析:“折”表示“翻转,倒腾”时读zh,如“折腾”; 表示“断”“亏 损”或姓氏时读
8、sh,如“折了、折本”;表示“断,弄断”“损失”“弯转,屈曲”等意思时读zh,如“折断、打折、损兵折将”。 “涨”表示“体积增 大”“布满”“多出来”“头部充血”时,读zhn,如“豆子涨了、烟气涨天、头昏脑涨”;表示“水 量增加,水面高起来”“价格提高”时,读zhn,如“水涨船高、涨价”。 三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枣核”指的是什么? 明确: 指的是仆人公的名字。 2.“枣核”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明确: 由于枣核刚诞生时只有“一个枣核那么大”,所以夫妻俩就给孩子起名叫“枣核”。 3.课文写了枣核的哪几件事? 明确: 第一件事:枣核 始终没有长,但是很勤快,每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其次
9、件事:枣核不仅勤奋,而且聪明,设法帮大家挽救了牲口。第三件事:枣核挽救牲口后引起县官的责难,于是他智斗县官。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阅读第2自然段后思考: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枣核有什么变化吗?爹娘心情如何? 明确: 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爹娘都很为他担忧、发愁,觉得枣核长得太小,什么也做不了。 2.面对爹娘的担忧,枣核是怎么反响的?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 枣核劝慰爹娘说,自己可以做事情。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3.枣核做到对爹娘的了吗?他都学了哪些本领? 明确: 做到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 4.当大伙儿的牛、驴被官府牵走,枣核说他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10、猜猜看,此时大家都是怎 么想的?枣核心里又想着什么? 明确: 有的人可能会想:“人长得小,口气却挺大,真能吹牛!”枣核心里可能想:“此时不和你们争论,等我牵回了牲口,你们确定无话可说!” 5.枣核挽救牲口时,为什么不直接牵走,而是折腾了大半夜? 明确: 由于这么多的衙役看管着,想直接牵走牲口是不行能的,只有等到衙役们累了,没精神看管了,才能安全地把牲口牵走。 6.枣核成功牵走了牲口,印证了文中的哪句话? 明确: 第4自然段中的“枣核不光勤奋,也很聪明”。 7.用“不光也”造句。 明确: 例如一:小明不光学习好,也乐于助人。 例如二:这幅画不光有草有花,也有绿油油的大树。 8.县官并不知道是谁牵
11、走了牲口,枣核为什么要自己成认呢? 明确: 由于县官假设找不到偷牲口的人,确定不会善罢甘休,所以枣核自己成认,是不情愿牵连他人,并且他已经想到方法制伏县官了。 9.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他会说些什么呢? 明确: 县官老爷,你不是要抓我吗?我就在这儿,过来呀! 10.回忆全文,尝试复述这个故事。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本课所学内容。 (1)按要求改写句子。 衙役把牛、驴都牵走了。(改成被字句) 门被枣核翻开了。(改成把字句) 枣核说:“大家 都不用愁,我有方法!”(改成转述句) 明确: 牛、驴都被衙役牵走了。 枣核把门翻开了。 枣核说,大家都不
12、用愁,他有方法。 (2)设想一下 ,枣核离开后,会发生什么故事?请你开放想象,写一写。 明确: 县官吃了这么大的亏,怎么肯善罢甘休?于是,他派衙役们把枣核的父母抓来作为人质,还威逼枣核:“假设不投案自首,就杀掉你的父母。”枣核这么孝顺,怎么肯让自己的父母代替自己受过?于是,枣核回到衙门,换回了父母,让父母和乡亲们躲进了一座山谷,那里有他预备好的粮食和水,够大家生活一段时间了。 每到夜深人静,他就偷偷潜入县官的房间。第一天拔光了县官的胡子,县官拿他没方法。其次天,又拔掉了县官不少头发,县官还是怎么也抓不到他一连几天,把县官熬煎得不成人样,只能跟他求饶,赦免了他,同意不再难为乡亲们。大家都夸枣核是
13、一个小英雄!枣核的父母可 欢快了! 2.总结。 枣核虽然长得小,志气却很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勇敢智斗恶人,帮助乡亲。期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也能发挥自己的聪 明才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六、练习设计,稳固提升 请完本钱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学问 构架 枣核 身世和名字的由来 优秀品质 勤劳:学会很多本领 聪明:智斗县官 人小志气大 英雄出少年 小学语文部编三年级教案3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枣核在文中的线索作用。 2、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构造方法; 4、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育宠爱自己民族和家乡的思想感情
14、 二、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蹊跷(qqio)掐指一算(qi)故弄玄虚(xun)殷切(yn) 嫣红(yn)玛瑙(mno)山坳(o)厂甸(din)核潜艇(qin) 均匀(chn)镶嵌(qin)国(j)籍 2、解释词语: 感慨良深感慨很深。良,很。 风烛残年比方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风烛,风中燃烧着的蜡烛。 蹊跷惊异。 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故弄玄虚有意玩弄花招,迷惑哄骗人。玄虚,使人迷惑的花招、手段。 3、填空:萧乾:(1910-2023)现代作家、翻译家和记者。原名萧秉乾,曾用名萧假设萍。毕业于燕京大学闻系。二战期间,曾作为大公报的记者,奔波在西欧
15、反法斯战场上,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特写报道。主要作品集有:篱下集、栗子、人生采访等。著作选编为萧乾选集(六卷本)。 2023年写作美国点滴,由枣核等10篇文章组成,这些特写介绍了美国现代生活及一些海外华人的心态。 三、学习指导: (一)、整体感知课文,答复下边问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里试种一下的事。 2、请找出文中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 答: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枣核” 4、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局部?每一局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理解文章,用适当的词填空,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三年级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