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范文(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范文(10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范文(10篇)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熟悉“彤、陪”个生字,会写“彤、霞、陪、趁”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懂得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太阳是大家的,人类应友好相处。 【课前预备】 懂得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太阳是大家的,人类应友好相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教师导入: 我知道同学们特殊喜爱猜谜语。现在教师来说一条谜语,大家可要仔细听,动脑筋猜啊!有位长寿老公公,天亮从东来出工。他把光明给世界,还把暖和洒人间。要问公公在哪里,请你认真看画中。 、学生猜谜,教师引导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读一读: 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一画: 画出本课生字,多读几遍。 、认一认: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帮一帮: 四人为一小组互读课文,相互帮忙指正。 5、比一比: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读一读: 自由读文,想一想这首诗告知了我们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帮一帮: 小组内同学相互说一说读了这首诗知道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共同讨论。 、说一说: 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沟通。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感悟诗句中所蕴含的意思,并结合其次小节,启发学生说一说太阳做了哪些好事。除诗中所写的之
3、外,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指导学生仿照诗句进展补充,如: 她使庄稼健壮成长, 她使动物有了暖和的家; 她陪着小朋友在学校学习, 听他们布满童趣的谈话。 、朗读最终一节,结合插图,说说这一节的意思: 从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等待太阳、希望太阳的描写中,感受太阳是大家的; 太阳是大家的,人和人是公平的,各国人民要友好相处。 、议一议: 提出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争论。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2 一 、导入新课。 朗读诗句,同学们推断是描写哪个季节的诗句: 春: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 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同学们,一
4、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像春的妩媚,夏的妩媚,秋的丰盈,冬的纯净,韵味各异。你们喜爱四季的哪个季节呢? 喜爱春天的同学举手我看看?夏天呢?秋天?冬天? 不管你喜爱哪个季节,今日,教师和大家携手共同走进梁衡的夏季,体悟当代作家梁衡的夏让我们感到的夏的紧急、热闹和急促。那是一个流金的岁月,那是一个炽热的季节夏。 (板书课题夏) 二、检查预习,积存根底学问。 1、全体同学朗读课文。 要求:留意读准字音,声音嘹亮,读出感情。 2、检查预习:正音及文学常识。 (1)芊芊细草 轻飞曼舞 春日溶溶,秋波澹澹 闲情逸致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2)梁衡简介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体
5、会思想感情。 1、对“夏”布满怎样的思想感情?(要求:在文中找出依据)(板书) 明确:喜爱和赞美。“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用什么样的构造安排全文的? 明确:总分总的构造。 (全班答复,师生共同梳理。)先总概括了夏天的特点,总领下文;下文再紧扣“热闹、紧急、急促”三个特点来写;最终再总交代了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赞美夏天的其中缘由,直抒胸臆。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顽强的意志和聪慧才智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人生。 教学重点: 结
6、合家庭不幸、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仆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喜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抱负的性格。 教学难点: 抓住生活“再艰难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仆人公喜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先学 1、阅读全文,读准字音,理解生词,留意做好记号。 2、查资料,了解夏洛蒂.勃朗特。 3、查资料,了解作品简.爱,了解它们的也许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悟形象。 1、师:关于夏洛蒂,文中对她有一个比方。 2、学生答复: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3、问:为什么会打这样的比方?她和仙人掌的命运有什么一样? 4、同学们自由读课
7、文。 5、沟通: 仙人掌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仍旧可以生存。夏洛蒂遭受到不幸,最终还是胜利了。 6、问:她遇到了那些方面的不幸?哪些语句让你体会到出境的困难? 7、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感悟品质 1、沟通:遇到哪些方面的不幸? 2、答复:家庭生活上和创作上。 3、说说仆人公遭受了怎样的家庭不幸。 (1)学生找出语句读一读 (2)面对这些不幸,仆人公是怎样困难谋生的呢? 用笔把表现仆人公困难谋生的词句画下来,多读几遍,沟通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3)抓住“洗衣、烧饭、缝补缀补、拾柴、捡破烂”等词体会仆人公为生活而劳碌奔波的形象,感受仆人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人物性格。 抓
8、住生活“再艰难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仆人公喜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抓住“始终没有停顿过写作尝试,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仆人公不甘命运驱使、富有抱负的性格。 4、结合立志写作、遭受打击的情节,理解感悟仆人公百折不挠的性格。 (1)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沟通感受。在写作的道路上,夏洛蒂遇到的挫折 (2)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夏洛蒂向骚塞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3)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吓洛蒂的顽强性格。 (4)理解感悟仆人公不服输的性格。 面对这些沉重的打击,夏洛蒂服输了吗?你从那里看出来? (5)结合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的有关情节,理解感悟仆人公 为转变命运所表现出
9、来的勤奋和顽强毅力。夏洛缔有没有通过写小说实现自己的抱负,敲开幸运之门呢?她是如何敲开的? (6)朗读最终一个自然段,感受仆人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胜利的喜悦。 三、回归整体、感悟胜利 1、沟通对课题“小草和大树”的理解,为什么以此为题? 领悟题目通过鲜亮比照抓住读者,进一步体会仆人公与命运和世俗偏见抗争的士气和坚持不懈的追求抱负的性格。 2、回忆课文整体把握“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沟通夏洛缔取得胜利的人生启发 3、你体会到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全班沟通。 板书设计: 小草 家庭不幸,困难谋生 立志写诗,遭受打击 反思权衡,开拓新路 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
10、4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朋友”这个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中写了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件小事:冬冬由于胆小,读书可怕出错,受到几个同学的笑话,而丁丁却说出了冬冬的特长,并请教师再让冬冬读一遍,结果冬冬读得很好。课文表现了同学之间能够相互友爱、友好相处的和谐关系,有助于培育学生敬重朋友、关怀朋友的.美德。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共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情趣。本课课文简短浅显,学生读几遍就能理解。教学时引导学生以读为主,通过争论沟通,加深理解和体验,培育阅读力量,懂得同学之间应当互助友爱、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1、学
11、问与力量: (1)认读“读、胆”等14个生字,熟悉走之儿,会写“课、文”等7个字。 (2)在语言坏境中体会“再、又”的意思,理解积存词语“喜爱、士气、洪亮、鼓掌”等。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争论问题,知道丁丁是怎样敬重和鼓舞冬冬的,理解他这样做的缘由。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拼音、查字表等方法读准字音。 (2)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引导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了解朋友之间的情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读中感受友情的美妙与珍贵,培育敬重朋友、爱朋友的美德。 (2)鼓舞学生擅长发觉他人的特长。勇于适时地给以赞扬和鼓舞。 教学重难点: (1)认字14个,熟悉走之儿,
12、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丁丁是怎样敬重和鼓舞冬冬的,理解他这样做的缘由。 教学方法: 1、教法:主要运用情景教学法、阅读理解法。 2、学法: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自制才智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你肯定交了很多好朋友吧,能告知教师你的好朋友叫什么名字吗?你为什么选他做你的朋友?冬冬也有很多朋友,但是她通过一件事知道了丁丁是自己真正的朋友。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 【设计意图】由于本篇课文较平实,没有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画、生动好玩的故事情节,所以学生可能对它不太感兴趣。
13、于是我从学生生活中最熟识的、最乐于答复的问题动身,引出要学的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探究识字。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用手指着课文,仔细听。 2、喜爱这篇课文吗?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读书时要读准字音,遇到不熟悉的字,用笔圈出来,可以想想教师刚刚是怎么读的,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可以查查字表,还可以问同学、教师。 3、同桌互读。一个读一个听,遇到问题相互沟通、解决。 4、小组间合作读。(学生依据自己意愿读给本组同学听,也可以读给其他组的同学听。) 5.汇报沟通读。(谁读得最棒?你能把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吗?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后评一评。给
14、读的好的学生嘉奖才智星。)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把学生的主要活动放在“读”上,指导学生试读、同桌读、小组读、指名读等,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在反复读的活动中,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同时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此外,我还利用学生互评、自评手段,指导学生养成仔细倾听、擅长发觉别人优点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他们也会不由自主的将自己与他人作比拟,进展隐性的自我评价。嘉奖才智星也能更加激起学习的兴趣。 (二)识字教学。 (课件出示生动的水果卡通图)每个水果后面都藏着一个字娃娃,你能又快又准地读出来吗?(叫生读,读对嘉奖才智星) 1.出示生字卡片,摘卡识字中贯穿自读、领读、“开火车”读、“找朋
15、友”(用喜爱的字组词或说话)。 2.集体沟通识字好方法。 (1)你都记住了哪些字?把你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听。 (2)“读、课、请”这三个字与什么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言字旁的字? 3、找出有“再、又”的句子读一读。你能用“再”或“又”说一句话吗?(在肯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表达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4.小组合作“盖高楼”,稳固生字的把握状况。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洁的“楼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识字卡片(生字砖)预备好,教师读哪个生字,学生就把“生字砖”贴在“楼”上,哪组先盖好,哪组就胜出。最终再齐读贴出的生字) 【设计意图】生字教学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往往很枯燥,为到达识字的目标,我创设了丰富多彩
16、的教学情境,采纳了摘卡识字、“开火车”认读、“盖高楼”等嬉戏识字法,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参加识字嬉戏,个个迫不及待、跃跃欲试,既培育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又到达了预期目的。 三、读书争论,体会感悟。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 娴熟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得段落。 3 解对时间消逝得伤感以及珍惜时间得感受,唤起学生得生活体验,体会时间得稍纵即逝。 4 感受语文得语言美,领悟细致描写,多用比方得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 积存语言,学习得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日教
17、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很美,很有意境。同学们想听吗?(叙述故事虚度得日子)同学们,你倾听出什么?谁能告知我? (铺张时间,不再回来) 你说得真好。是啊,时间来也匆忙,去也匆忙;刘庆不会也不能让时间倒流。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由宏大得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家朱自清写得一篇关于时间得美丽散文:匆忙(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前同学们进展预习,你来告知我,读几遍课文?你呢? 很好,下面有请三位同学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倾听,看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读完,谁能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你说得真好,你能读读这句话吗? 3、读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谁能说一下? 4、小结: 同学们做
18、得特别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得出自己得体会。收获真不少。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好,同学们,再读课文,你会有更多得发觉。 二、精读课文,感受情感 1、 选择自己喜爱得读书方式(如轮读,小组读,默读等)来读课文。 师范读(配乐朗读) 2、划分层次,再读课文 我们得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走他们罢: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罢: 现在又到哪里呢? 3、生再读课文(配乐) 特别好,能体会散文得意境,诗一样得语言。 你体会到什么?有什么发觉? A、句子 B、词 C、段落 读第三段,你觉得哪些句子能表达匆忙呢?(沟通争论) 洗手得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得时候,日子从
19、饭碗里过去; 悄悄时,便又从凝然得双眼前过去 4、小结: 同学们做得真好,能做到边积存边运用,全体训练,从而感悟时间得匆忙。又发出怎样得感慨和叹息呢?(徘徊、叹息)是啊,不能只是徘徊和叹息,他打算不能白走这一遭。我们呢?我们能吗? 对,不能。 三、拓展延长,情感倾诉 1、同学们,有一篇文章也告知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今日我推举给大家! (补充时间布) 2、教师寄语: 时间得珍贵就在于它得一去不复返,请珍惜生命中得每一段时间吧! 3、同学们,课下还可以搜集一些关于珍惜时间得名言警句,上课时我们再沟通。感谢大家。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熟悉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0、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会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教师布置了一样特别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教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由于,今日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 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是:贺知章。(板书:贺
21、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状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教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精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
22、感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方得多好呀。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其次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
23、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制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相互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抄写工整。 2背熟古诗。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l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缺乏之处。(留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24、 三、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观看争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教师指导。 “垂”的笔顺要屡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字留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分:一捺改成了一点。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学生自己练习,教师指导。 四、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绿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读3个新字。 2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大致内容。激发学生喜爱大自然、喜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指导学生写春天柳树的美,培育学生
25、的观看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理解诗句意思及描写柳树的美的特点是难点。 课前预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朗读录音磁带;到户外观看柳树。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翻开挂图(或放幻灯),激发兴趣 放诗歌的朗读录音,在学生对诗歌有所了解的根底上板书课题。 解题。 学生试说“咏”的意思。 教师小结:“咏”的本义是歌咏,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借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 简介: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会稽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县人)。少年就以文章知名,公元695年中进士,做过礼部侍郎等职。晚年不拘礼节,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今存
26、诗19首,除咏柳外,采莲诗、回乡偶书也很出名。 二、指导看图 图上有些什么?在什么地方?人在干什么?(先一个一个说,再连起来说一遍) 同学们看了图,想一想诗人是怎样描绘自己所见到的情景的,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听录音,看看课文有几句话。(标出句子) 2看音节卡片,开火车读。 b chu s ci s jin 3自由读课文,画诞生字。 4分组读课文,男女生各读一句。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去掉音节读。(留意“垂、似”的读音) 3识字、记忆字形。 (1)出示要把握的生字卡片。 (2)分组观看、争论。利用以前的学习方法识记
27、字形。 (3)检查自学状况。(指名学生当小教师,师生评议) (4)教师重点指导: 碧,b,上下构造,留意写好上面的局部,“王”的底下一横要变成提。 垂,chu,读准翘舌音,8笔,留意写好中间的局部。 丝,s,5笔,要读准平舌音,留意上面的写法。 裁,ci,12笔,读准平舌音,留意里面的写法,和“栽”要区分开。 似,s,6笔,读准平舌音。 剪,jin,11笔,上下构造。 4稳固练习(做嬉戏)。 (1)做找朋友嬉戏,找对了全班齐读三遍。 (2)组词练习。 五、课堂练习 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复习:认读汉字卡片。 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引导学习第一句。 (1)自由读第一句,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28、?(学生能说一点就说一点) (2)齐读第一句。 (3)指导朗读(留意轻重音和停顿): 碧玉 / 妆成 / 一树 / 高,万条 / 垂下 / 绿 / 丝绦。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4)教师小结: 妆,装扮。一树,满树。“一”在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的意思。万条,柳树枝条多。在古诗中“百”、“千”、“万”常常泛指数量多。丝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子,看上去似乎用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很多似乎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2引导学习其次句。 (1)自由读,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指导朗读: 不知 / 绿叶 / 谁
29、/ 裁出,二月 / 春风 / 似 /剪刀。 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3)教师精讲: 绿叶,指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啊! 三、想象情景,朗读、背诵课文 1自由读全诗。结合看图及在户外所看到的柳树,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2教师点拨:诗的第一句,写的是实景,表现了整棵柳树的颜色、外形及树上的柳条多。虽然是对静物客观的描写,但是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蕴含着对柳树的宠爱之情。诗的其次句,是的想象,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拿剪刀的能工巧匠,把在春风吹拂之中的柳树想象为
30、经过巧手剪裁的艺术品。这种大胆而奇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深化了诗歌的内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赞美柳树不是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凭借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气。 四、课堂练习 1写一写课后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指导学生写话 1启发学生说说在户外看到的柳树。同桌互说。 2小组推选代表说,师生评议。 3指导书写。 例:春天来到了,柳树的枝条上长出了一片片长长的绿叶,近看似乎绿色不是很深,但是当你远远地望去的时候,整棵柳树就被一层绿色的雾包围着。一阵微风吹过,柳条随风摇摆,就像在欢送我们似的。 板书参考 探究活动 观看春天的柳
31、树,或者其它景物,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的观看结果。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熟悉“委、补”等8个生字,会写“员、青”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念,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现和表现自我;情愿为他人效劳。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教学设想】 本课识字量不大,可以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的根底上,采纳沟通读与评价读相结合的方法,来帮忙学生识字。“我选我”,这是多么简洁的三个字。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士气的,特殊是小学生,“我选我”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选劳动委员这件事情本身。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
32、理解课文内容,对自己要有信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小组分自然段朗读。 4、全班齐读。 三、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想一想,“我选我”这句话是谁说的?我选我干什么? 2、再自由读课文,告知大家自己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有感情朗读。 4、争论沟通: 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自由发言。 齐读最终一个自然段,进一步体会。 四、制造性的演读课文 1、师生表演。 2、小组内表演。 3、各组推选优秀“教师”、“王宁”上台表
33、演。 五、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已经和生字成为好朋友的大声叫出朋友的名字。 2、找一找: 师出示生字卡片,生从文中找出它的朋友,并叫出他们的名字。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带有生字的短文,引导学生读一读,稳固生字。 二、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1、齐读课文。 2、发表见解:你认为王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找优点 1、小组内相互说说同学的优点。 2、集体沟通。 3、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优点。 4、教师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因此,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念。 四、句子训练 1、课件出示: 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2、学生练习读。 3、仿按例子说句子: 课件
34、出示: 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小明是我的同桌。 4、学生练习。 五、学写生字 1、小组争论课后“我会写”中的生字,应当怎样写才能写得美丽一些。 2、集体沟通,相互提示,教师范写点拨。 3、学生描红仿写。 【板书设计】 爱劳动 王宁有礼貌我选我 关怀集体 【教学后记】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较感兴趣。识字放在熟读课文之后,学生把握较好。在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时,也是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从效果上看,二年级的孩子对课文的理解还是有肯定的难度,教师还应适当进展引导,逐步培育学生的感悟力量。从课文延长到实际生活,让学生发觉自己以及别人的优点,增加自信念。课后的读读说说,在读的根底上进展拓展训练,有的同学
35、有时会出错,应多加练习。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 2、抓住重点,复述故事梗概。 3、积存课文中的成语。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引出课题:孩子们,还记得田忌赛马的故事吗?里面的仆人公是谁呀?(孙膑)(简介孙膑)今日就让我们在学习一个与孙膑有关的故事,去进一步领路孙膑卓越的才能和超凡的才智。一起去感受惊心动魄的围魏救赵这场战斗。 2、读题质疑:让我们齐读课题两遍,“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其次计。看着题
36、目,你有什么疑问?(依据质疑梳理问题:为什么围魏救赵?谁围魏救赵?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请孩子们跟随朗读带自己轻声的读一读课文。 2、孩子们,为了更好的读懂课文,我们先来熟悉一下本课的生字词语。 词语:课前我已经检查了孩子们的预习状况,完成的很棒,让我们把生字送回词语中,用你们最美的声音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吧,每个词两遍。你们的声音真的很美。 三、再读释疑,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释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 让我们带着刚刚的疑问自己再次读一读课文。) (1)故事起因
37、:(边问边板书)想一想,故事中有那几个国家?谁攻打谁?找到的孩子请举手。魏国派的是谁去攻打赵国呢?(庞涓)带着的魏军一路(所向披 靡,势如破竹),把赵国的都城(邯郸)围了个严严实实,所以,赵国(危在旦夕)。于是赵国就向他的邻国(齐国)求救。齐国会帮忙赵国吗?为什么?文中哪里告知了我们答案。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吧!我们再来看看地形图,或许你就会更加理解为什么齐国会出兵帮忙赵国了。请看这是赵国与齐国相邻,假如魏国占据了赵国,那魏国下一个攻打的目标可能就是(齐国),所以可以说齐国既是为了帮忙齐国,更是为了自保,而不得不出兵。赵国和齐国的关系可以说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课件出示)孩子们,刚刚
38、我们说的这局部内容其实就是故事的(起因)看看文章哪些段落是故事的起因。(1-2)这是文章的第一局部,请用双竖线做好标记。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故事的起因吧,想一想能不能用简洁的话归纳故事的起因,(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并记在文中相应的空白处。(5分钟) (2)故事经过:齐国是怎样救赵国的呢?这是故事的(经过)孩子们我们都知道,在写作的时候这局部内容要怎样描写?(具体)现在请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这局部内容,想一想课文是依据(事情进展)挨次写的,完成课后其次题,并根据提示用双竖线把课文划分为四局部。(田忌和孙膑先依据战势协商好乘虚而入,直取大梁。再派小局部兵力佯攻襄凌,主力却直奔大梁,逼得庞涓只能放弃攻打
39、邯郸,回护大梁。(沟通)(田、孙协商,直取大梁 3-8)(9-12 佯攻襄凌、围魏救赵)(10分钟) A、其次局部,齐国派谁出兵帮忙赵国呢?起初他们各自是怎样准备的?他们最终协商,直接攻打哪里?孙膑是怎样说服田忌的?哪些段落在讲这局部内容。(3-8)你们小组合作完成得不错,我想再请一个小组为我们快速的介绍一下这一过程,其他的孩子想一想能不能用简洁的话归纳这局部内容。(田、孙协商,直取大梁) B、第三局部,这局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了麻痹庞涓,孙膑怎样做的?(佯攻襄陵)佯攻是什么意思?虚张声势的进攻。而齐军主力却直奔大梁去了。)哪些段落在讲这局部内容?(9-12)假如我们用简洁的话来概括这局部的内容就是(佯攻襄陵,围魏救赵) (3)故事结果: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请快速扫瞄故事的最终一局部,并归纳它的主要内容。(魏军感到桂凌时,进入齐军潜伏圈,庞涓只能率兵落荒而逃。)用简洁的话就概括为:孙膑设伏,齐军大胜。 依据事情进展的挨次,我们把本篇课文分为四个局部。 2、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再次回忆一下围魏救赵这个故事。有哪几个国家,(魏、赵、齐),谁攻打谁(魏国攻打赵国),魏国派出的是谁去攻打(魏国将军庞涓),赵国的都城邯郸被围得个严严实实,赵国危在旦夕,向(齐国)求救。于是,齐威王就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大军出征。田、孙协商,在佯攻襄凌的同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