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四年级上册其次单元语文教案【五篇】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 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2、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题西林壁)【教学过程】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1、#教案# 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日,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
2、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顶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知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知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教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丽,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
3、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外形、姿势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屡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教师小结:庐山到底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生疏庐山真面目,只由于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俯视,就能生疏庐山的全貌了。三、熟读背诵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习背诵,同桌之
4、间互背。 四、默写全诗 其次课时(学习游山西村)【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或许意思。教师补充小结。2、自由吟读。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二、试讲诗意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教师巡回倾听,觉察难点。2、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三、深入体会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忱招待)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 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疑心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
5、深,鲜花簇簇,惊喜地觉察又是一个村庄。 四、品尝对偶的表现手法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2、引导觉察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五、体会名句的引用 供给以下句子,供学生阅读。 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突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消逝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试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试验进展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念。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试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教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
6、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共性。 读后训练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 六、布置作业 1、抄第5课生字组三词 2、背诵第5课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游 山西村 庐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 不识庐山真面目,柳暗花明又一村。 只缘身在此山中。 爬山虎的脚 【学习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看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看四周事物的习惯和力气。2、感受对大自然无限宠爱的生活情趣。3、背诵、抄写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教学重、难点】了解
7、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看和表达的方法。【教学时数】2-3课时【课前预备】1、课前发动学生观看,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进展“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异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颜色斑斓,奇异无穷啊!下面我们进展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呈现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1、这节课教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赏识爬山虎。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4、学生沟通,教
8、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大家期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2、四人小组争论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a、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b、确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究到的学问向大家汇报、呈现。3、学生自由学习。四、汇报沟通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沟通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看、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方句的妙处。3、三生依次上
9、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舞灵敏表述。4、同桌介绍。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沟通“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7、指导朗读。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结实、休想拉下等。 10、小组竞赛朗读。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五、积存语言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其次课时【教学过
10、程】一、复习旧课,导入课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2、指名“自我介绍”。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四人小组研读其次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a、争论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b标出你宠爱的词,两人小组争论为什么宠爱?C、要用确定的方式把自己争论的学问向大家汇报。三、汇报沟通1、 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颖”“均匀”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2、 指导朗读3、 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一阵风拂过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
11、落实一个“漾”字。4、 多媒体呈现“漾起波浪的叶子”的情景。5、 指导朗读。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2、那么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3、沟通归纳:a、整体到局部一步一步细致观看。b能抓住特点观看。c很有酎Jb地怀着宠爱之情观看,观看得特别深入。五、积存运用,提升语言1、 把你宠爱的局部背下来,抄下来。2、 课外练笔。请你认真观看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六、布置作业 1、抄第6课生字组三词 3、背诵第三至五自然段4、完成课外练笔 【板书设计】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
12、特点样子:像像细丝 抓住特点虎 颜色:嫩红嫩绿 观看细致的脚 爬触巴拉、贴结实 蟋蟀的住宅 【学习目标】1、生疏“蔽、搜”等7个生字。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宠爱。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宠爱。【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预备】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6种途径搜集有关蟋蚌生活习性,特点等图片文字资料。2、每生预备橡皮泥一盒,白纸一张。3、课外预备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题,设疑铺展1、有个小家伙,小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四年级 上册 第二 单元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