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乘法.docx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乘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乘法.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乘法_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 教具、学具预备 1. 依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2. 每个学生预备一张长15 cm、宽10 cm的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居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师: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讨论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师:怎样列式?(板书1/54)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师: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
2、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出示问题)怎样列式?依据是什么?学生争论汇报。(依据“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依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二、操作探究计算算理1?笔合旅嫖颐抢刺教址质?乘分数怎样计算。我们每人预备了一张纸,把它看作这面墙,先在纸上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应当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操作。学生
3、沟通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列图)师:我们已经知道,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再涂出1/5的1/4,小组争论一下,应当怎样涂?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局部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学生自己涂色。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师: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依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学生争论沟通汇报。教师归纳(用多媒体或投影片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又把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20份,
4、1份是这张纸的1/20。由此可以得到(板书)。三、迁移延长,归纳法则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师:“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是求什么?(1/5的3/4是多少?)小组争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5的34。怎样计算?沟通计算方法和思路: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54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板书)依据板书的两个计算算式争论归纳计算方法。通过学生争论沟通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四、反应提高,稳固计算出例如4,读题。师: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由学生争论得到:依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3/102/3。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或
5、用投影展现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结果沟通计算状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状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课堂总结: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把握计算方法。2. 进展学生的观看推理力量。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 2、培育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会进展分数的混合运算,运用运算定律进展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敏捷运用运算定律进展简便计算。 教具预备: 多媒体
6、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运算定律。 我们在四年级时学习过乘法的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答复,教师板书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安排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2574 0.36101 (学生口述自己是怎样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简算上面各题的。) 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探讨问题) 1、引入 同学们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整数、小数的一些计算简便,这些运算定律能不能应用到分数乘法中呢?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讨论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否推广
7、到分数乘法) 2、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学生发表对课题的见解。 (2)验证 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教学例5. (1)出示: ,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解答。 4、教学例6. (1)出示: ,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计算。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说一说你们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小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安排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仔细观看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拓展总结(应用拓展,盘点收获) 1、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学生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
8、律。 2、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题目。 其中第2题引导学生争论解题思路,把87改成“861”应用乘法安排律计算比拟简便。 3、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稍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把握分析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会分析关系句,找准单位“1”。 2.使学生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把握解题思路,正确列式解答。 3.培育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以及学问迁移的力量。 4.培育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会分析数量关系,把握解题思路,正确解答。 2.找准单位“1”;依据问题需要的条件,把间接条件转化为直接条件。 教学过程 导语:前边我们已经学过了简洁的分
9、数应用题,今日连续学习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分数乘法应用题) (一)复习铺垫 1.说图意填空。(投影) 问:谁是单位“1”? 2.说图意回答下列问题。(投影) 问: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 3.预备题: (做在练习本上,画图列式计算,一个学生到黑板板演。) 教师订正讲评。 提问:谁是单位“1”? 要求用去多少吨就是求什么? 少。) 依据什么用乘法计算? (依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师:假如把问改成“还剩多少吨”应当怎样计算呢?这就是今日要讨论的稍简单的分数应用题。(在课题板书前加上“稍简单的”。)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4。 (1)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10、并问:问题变了,现在“?”应画在哪?(在线段图中把“?”号移动。) (2)分析数量关系。(同桌相互说。) 提问:单位“1”变了吗?单位“1”是谁?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线段图,再依据刚刚复习的有关学问争论这道题如何解答,试着做一做。 学生汇报结果,让学生说解题思路,教师一边把图补充完整。 =25001500 =1000(吨) 答:还剩1000吨。 生:把原有煤的总数看作单位“1”,先求出用去多少吨,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吨。 师追问:求用去多少吨你是怎么想的? 答:还剩1000吨。 生:把原有煤的总数看作单位“1”,欲求剩下多少吨,就要先求 (3)引导学生比拟:这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
11、 一样点:两种解法都是经过两步计算。 不同点:第一种解法是先求出用去了多少吨,再用总吨数减去用去的吨数,得到的就是剩下多少吨。 其次种解法是先求出剩下的占总吨数的几分之几,再求剩下的是多少吨。 (4)练习“做一做”(1): 昆虫标本有多少件? (做完让学生说解题思路、投影订正。) 2.学习例5。 六月份捕鱼多少吨? (1)读题找出条件、问题。 (2)师生合作画出线段图,并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说画图过程) 问: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 (3)列式解答。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小组争论如何解答,并考虑可用几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列式) 答:六月份捕鱼3000
12、吨。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要想求六月份捕鱼多少吨,就得先求出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鱼多少吨。 师再追问:怎样求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的吨数? 捕的吨数。 答:六月份捕鱼3000吨。 师追问:怎么想的? 生:把五月份的吨数看作单位“1”,先求出六月份捕的相当于五月份捕的几分之几,就可以求出六月份捕鱼多少吨。 师问: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分? (联系:两种解法都利用了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已知数的几分之几。区分:解题思路不同。) (4)练习“做一做”(2)。 答。 (三)稳固练习 1.补充问题并列式解答。(复合投影片) _?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包?列式是 A.乙队修了多少米? B.
13、乙队比甲队多修多少米? C.甲队比乙队多修多少米? D.乙队比甲队少修多少米? (3)依据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 已知一袋大米重40千克。 (四)课堂总结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之分数乘小数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把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依据实际状况敏捷选择适宜的计算方法的力量。2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育学生合作沟通的力量。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重点:把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提高学生依据实际状况敏捷选择适宜的计算方法的力量。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1计
14、算下面各题2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会更简便。(让学生自由答复,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3教师导语: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今日,我们连续学习分数乘法的有关学问。【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阅历与学习技能,为学习分数乘小数埋下伏笔。同时,简明扼要地导入新课,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生成问题)(一)阅读理解1出示呈现例5情境图(数学信息),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依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选择问题板书。)(1
15、)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设计意图:由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的学问引出例5,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可以帮忙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二)探究解答:例5(1)1自主解答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怎样列式?你能计算出来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板书: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察,请不同做法的学生板演。)2沟通探讨,体会不同算法先在小组内沟通计算方法,再全班沟通,一一展现,分析消失的不同计算方法。(1)可以把2.1化成分数 ,再跟 相乘,结果是 ,化成带分数 。(dm)(2)可以把 化成小数0.75,再跟2.1相乘,结果是1.575。2.
16、1 =2.10.75=1.575(dm)【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沟通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在小组内沟通,给每个学生参加的时机,使沟通活动不至于成为个别学生的专场展现,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二是全班沟通,使全体学生在理解自己算法的同时,知道解决同一道题目还有不同的思路,享受不同算法带来的欢乐,并把握自己未考虑到的计算方法,逐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3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这道分数乘小数的题目我们主要采纳两种方法来计算,既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这两种方法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分数乘分数和小数乘小数的学问。【设计意图:教师的这段简洁小结以
17、旧引新,促进学问迁移,稳固把握新学问,实现了有意识的学法指导。】三、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探究简便方法:例5(2)1自主解答刚刚例5第(1)题大家完成得很不错,下面第(2)题有没有信念做对呢?(出示课件,学生尝试独立解答。)2沟通反应(1)可以把2.4化成分数 ,再跟 相乘,结果是 。(dm)(2)可以把 化成小数0.75,再跟2.4相乘,结果是1.8。2.4 =2.40.75=1.8(dm)3自学课本(1)除了上面两种计算方法,这道题还有另一种算法。同学们翻开课本第8页,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看书自学。)(2)这种算法你看懂了吗?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课件逐步出示第三种算
18、法。)小数2.4和分数 的分母先约分得到0.6,0.6再跟分子3相乘,结果是1.8。4比照思索。为什么可以这样约分?你觉得这样约分计算简便吗?【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完例5第(2)题,既复习了分数乘小数的两种计算方法,起到稳固练习的作用,又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学习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精确把握计算方法,更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分数乘小数先约分再乘比拟简便。】四、回忆反思1既然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这么简便,为什么第(1)题没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呢?2师小结:先约分再计算虽然简便,但只在小数与分数分母有共同因数的状况下适用,假如小数与分数分母没有共同的因数,就不能直接约分,只能采纳把小数化成分数或
19、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的方法。所以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要特殊留意观看算式中小数与分数分母的特征,明确小数与分数分母是否有共同的因数,然后再选择适宜的算法进展计算。【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思索“为什么第(1)题没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呢?”,让学生体会到先约分再计算的局限性,从而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敏捷选择适宜的算法。】五、拓展总结(应用拓展,盘点收获)(一)比照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2.反应:计算 时你更喜爱哪种算法?【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分数乘整数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充分感受了先约分再计算的简便性,在这个练习中,学生会进一步感受到这种算法不仅在分数乘整数中可以让计算更简便,在分数乘小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六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分数 乘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