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学方案设计5篇.doc
《小班教学方案设计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教学方案设计5篇.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班教学方案设计5篇 活动目标: 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拟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进展描述。 2、能用一端对齐法对物体进展比拟,并根据物体的长短特征进展分类。 3、很快融入嬉戏气氛参加活动,体验嬉戏带来的欢乐。 4、培育幼儿比拟和推断的力量。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预备: 1、人手一只篮子。里面放有彩色纸条两根(一样长),吸管两根(有长短),彩带三条(红长、绿短、黄最短)。 2、彩色纸一张,透亮敞口塑料袋两个(袋上分别标有数字1、2)。 3、音乐红绸舞。 4、场地布置:红绿黄三个圈作舞池。 活动过程: 一、小魔术导入,激起兴趣、感知长短。 (一)教师变魔术。
2、1、师:今日教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认真喽。 把两根一样的纸条变成一长一短。 2、幼儿观看有何不同,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我们的宝宝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两根纸条不一样,一根长一根短。 3、告知幼儿“变”的隐秘。 (二)幼儿变魔术。 1、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根纸条学做小小魔术师。 2、说一说,哪根长哪根短。 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理解。 (一)两个物体进展长短比拟、分类。 1、请幼儿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进展比拟。 说说你是怎么发觉哪根长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样做呢? 引导幼儿用一端对齐法进展比拟。(可横着也可竖着斜着比) 3、送吸管回家。将长的送
3、进1号袋,短的送进2号袋。 4、检验。 师将一个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对齐法检查是否一样长。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幼儿进展检查。 (二)尝试用一端对齐法对三个物体进展长短比拟、分类。 幼儿从篮子里取出三根彩带。 1、选一条自己喜爱的彩带。 2、尝试比一比、说一说自己拿的是长的、短的还是最短的。 3、长的请到红舞池、短的请到绿舞池、最短的请到黄舞池。 三、嬉戏:彩带飘起来。 播放红绸舞,和幼儿共同跳起来,把彩带舞起来。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觉幼儿之间在力量上还是有差异的,大局部幼儿能很好地进展比拟,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局部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索,思索如
4、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忙他们梳理总结。 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动反思,所以在预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慎重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帮忙的。信任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展比拟有肯定的帮忙。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魔术中开头、嬉戏中完毕,整体感觉孩子们能尽快地融入整个活动的气氛,都还挺快乐的。 小班教学方案设计2 活动目标: 1.感知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 2.在同伴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试验与发觉。 活动预备: 1.阅历预备:带幼儿到户外吹泡泡,引导幼儿观看泡泡的外形。 2.物质预备:泡泡水、瓶子、用铁线拗成的三角形吹
5、泡泡工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泡泡水及圆形吹泡泡工具,引发幼儿兴趣。 (一)教师吹泡泡唤起幼儿的回忆。 (二)师:圆形吹泡泡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外形的? 二、出示三角形的吹泡泡工具,引导幼儿大胆猜测。 (一)引导幼儿观看,说说它的外形。 (二)幼儿猜测:你们猜猜用三角形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吗?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样的? 三、自由探究,感知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 (一)幼儿自由探究,观看泡泡的外形。 (二)幼儿将自己的发觉记录在猜测记录表上。 (三)沟通共享: 1.你发觉了什么? 2.三角形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吗? 3.你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外形的? 4.和你原来想的一样吗? (四)教师小结:三
6、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形的。 教学反思: 本活动,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究空间,充分让幼儿自主感知,直接操作或得学问阅历,进展幼儿的认知力量和观看力量,而教师始终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参加者、协调者,这个活动组织有序,是和幼儿共性进展,幼儿自然成为活动的探究者,学问的建构者。 你乐,我乐,泡泡乐!在本次科学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孩子们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而且也使孩子们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 小班教学方案设计3 活动目标: 1、看图观赏故事,感知理解故事内容,能复述大灰狼、兔子之间的对话。 2、通过争论,感知聪慧英勇的三只小兔子,初步建立自我爱护的意识。 3、乐于参
7、加表演,体验与同伴一起表演的乐趣。 活动预备: 小兔子乖乖flash一套,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小兔子,兔妈妈,狼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观赏视频小兔乖乖,引出主题,引起幼儿兴趣师:今日教师带来了一首歌曲,一起来听一听。 师:这首歌曲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看图观赏故事小兔子乖乖,感知理解故事。 (一)完整观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 教师:故事里面有谁?三只小兔子叫什么名字? (二)分段观赏,理解内容,学习对话。 1、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三只小兔子是怎么做的? 教师:兔妈妈敲门的时候是怎么唱歌的?小兔子听见妈妈的声音,他们会做什么? 幼儿一起学唱:小兔子乖乖的歌。说一说:小兔子召唤妈妈回家了的语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班 教学 方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