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运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运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运算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运算1 “四则运算”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占小学教学学问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力量的培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供应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挨次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挨次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挨次的必要性,把握混合运算挨次。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对四则运算挨次的理解
2、通过学习学生根本能记住把握四则运算的根本挨次,即先括号内,后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单一加减或单一乘除要从左到右的挨次计算,学生虽说能记住,但在实际的练习中消失了以下的问题或者说是误会应值得教师留意。 (1)对“先”字的理解,我发觉在许多学生的练习中消失误会现象,他们认为先算的就应当写在前面,如计算12+(13-4)-6就会这样些=9+12-6把先算的括号写在前面,还如12+56-15就会这样写=30+12-15,打乱运算的挨次。 (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时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如计算1232写成=126=2,计算12-3+6就写成=12-9=3。而实际所谓先乘除后加
3、减是指乘除哪种运算法则在前九先算哪种,加减也是。 以上两点对“先”字的理解先算消失的误会现象值得教师留意订正指导。 2、许多学生在解答如“326与290的差去乘18与24的和,积是多少?”一类的问题时,对“与”、“和”两个字的含义理解消失误会,特殊是“和”的含义。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发觉许多学生消失错误,不理解其意思导致消失错误。“和”在题目中是表示连接两个数字的关系的连词使用还是表示运算法则中的加法来使用,教师肯定要给学生将清,引导学生区分,正确的理解含义并写出正确的四则余混合算式。 3、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把算式说出来。(如x除以a减b的差。)这也为学生对文字题的理解打下了根底。 4、遇到学生错误
4、的典型例题时,进展错误的辨析,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经受探究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运算2 运算挨次学生以前接触过,简洁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运算挨次仍旧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虽然拿到一个算式,你问他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他都知道,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却很大,有相当多的孩子写完算式接着就开头按从左到右的挨次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这说明白看似简洁的运算挨次并不象想象的那么简洁,只要记住运算挨次就能计算,在识记和运用上还存在着脱节问题。 学生在学习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5、对脱式计算的格式的书写问题也许多,主要是把先算的局部写在等号后面,不计算的把它扔在一边,什么时候需要了再写出来,消失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状况;还有的把先算的局部写前面,任意颠倒数字以及运算符号的挨次,导致计算结果出错。面对学生学习中消失的种种问题,我陷入了思索。消失这些问题的”缘由许多,比方受低年级学习的影响,在先算的局部下面划线,误以为先算的要写下来,而不是把计算的结果写下来。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呢? 第一,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明确运算挨次。 其次,熟记运算挨次,到达张口就来的水平,这样在计算时就形成条件反射,看到算式接着就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运算挨次的熟记,为学生计算的
6、步骤打下了坚实的根底。这一关解决了学生头脑中的一个难题。 第三,在书写格式上要做好示范工作,边讲边写,告知学生这一步算的什么,写的数是哪个算式的结果,从而让学生明白没有参加计算的要原搬照抄,参加计算的是写计算结果。 第四,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计算的运算挨次,利用同桌或左右邻的关系进展互帮互助,到达生生之间的合作沟通。 第五,在解答解决问题时,提倡学生列综合算式,在订正错误中让孩子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和正确的书写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力量和计算力量。虽然单元完毕时学生把握了运算挨次和脱式计算的要求,但在教学中还是走了一些弯路。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运算3 一.培育学生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力
7、量 课程标准(20xx版)指出:过去教育界说得比拟多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今年来增加了提出问题的力量。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力量这是从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力量考虑的。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别人提出的问题当然重要,但是能够发觉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更加重要。由于创新往往始于问题。 1、 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发觉信息、筛选有用信息 生1:这是在观看环城自行车赛 生2:竞赛总共进展了5天,26日第1赛段,行程39.5千米, 生3:总里程是483.4千米 生4:已经进展了2天竞赛 2、 引导学生从信息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 生1:第一赛段和其次赛段运发动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生2:其次赛段比第一赛段
8、多行多少千米? (以上两个问题都是浅层的一步小数加减问题) 生3:今日第2赛段完毕,完成竞赛,自行车运发动还要骑多少千米? (课本中呈现的问题,两步小数加减问题) 生4:第3赛段完毕,完成竞赛,自行车运发动还要骑多少千米? (在课本提问的根底上,进展变式提问) 方法一:165+80.7+99.4 (直接求出余下3天未完成的路程) 方法二:483.4 -(39.5+98.8) 方法三:483.4 -39.5-98.8 (其次、三种方法是渗透转换思想,实行间接求:用总路程减去前两天行的路程,这种思想方法的培育,对今后解决求多边形阴影局部面积很有帮忙)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前渗透减法的性质 方
9、法二:483.4 -(39.5+98.8) 方法三:483.4 -39.5-98.8 483.4 -(39.5+98.8)=483.4 -39.5-98.8 模型:a-(b+c)=a-b-c 比照方法二和方法三,可以看出这符合减法的性质,适时对学问进展正迁移,让学生发觉整数的运算定律也可以扩展到小数计算中。 三.存在的问题 过于关注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导致后面学生练习时间相对少了。所以在后面需安排一课时进展练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运算4 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知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展仿照,机械训练,使学生到达计算的精确、娴熟。但练习中遗忘运
10、算挨次的状况常会消失。单纯的机械训练,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本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给学生供应探究的时机,让学生经受制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挨次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反思本单元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的胜利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注意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 2赐予学生进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索的主动权。 3计算教学因解决问题而精彩,帮忙学生逐步把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例1、例2是在学生已会计算的根底上总结概括运算的挨次,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放手让学
11、生独立思索、自主解决问题。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进一步把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根底上进展总结,效果好,但作业中,发觉有同学没有认真读题,发生不该有的错误,还有的计算错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绝大局部的同学能从例题中理解为什么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然后运用正确的运算挨次计算。但个别孩子运算挨次弄不清,格式有错误,需个别辅导。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运算挨次,总结运算挨次,学生探究出了多样化的解决策略,并能在运用中创新,教学效果不错。消失的问题:个别学生弄不清运算挨次,需个别辅导,个别学生第一步算好后忘了把剩下的局部按原来的位置照抄下来,有的同学计算正确率不高,需
12、要找出其中的缘由,对症下药。 关于0的运算,加、减、乘学生很简单理解并能够把握,但除法中0的运算,还是有困难,特殊是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学生不太简单理解,应当多举例,加深印象。 应用题中季度的理解学生还有肯定难度,应当重点讲解,同时复习好平均分的意义。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运算5 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是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它把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放在了一起,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随后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学问的迁移,学生更简单理解。在简便计算这一局部中,除了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进展简便计算以外,还安排了减法和除法的简便计算。可以说简便计算的方法,在这一册中全部
13、消失了。如何让学生把这些简便运算都把握,并且能融会贯穿的运用,这是我们每位教师所思索的首要问题。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查找题目的特点。 (1)看到数字5、25、125想到数字2、4、8。将他们相乘,凑成整数。 例如:25、36,把36写成49。变成2549,使计算简便。 (2)把接近整数的写成整数和一个一位数相加减。 例如:20232,把202写成2002,变成20032232,使计算简便。 (3)查找能凑成整数的数,把它们相加减。 例如:1265574,发觉12674=200,就可以运用乘法安排律,5200,使计算简便。 例如:3576457,发觉357和57,都有一个
14、57,相减正好是整数,可以运用数字搬家的方法:3575764,使计算简便。 二、奇妙运用简便计算。 简便方法的目的是通过用整数来参加计算,到达使计算化难为易的目的。题目的简便计算是千变万化的,主要是要让学生看懂依据题目特点,敏捷选用简便计算。 例如:2825的计算方法可以是(A)(208)25=2025825(B)(74)25=7(425)(C)28(1004)=281004 三、注意题目的比照。 有些学生对于简便计算,你出10题,他做下来可能是题题错。学生很难把握简便计算的一个缘由就是将题目混淆,故就不知道该题该用哪种简便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类似题目间的比照。 例如:(2520)4与(2
15、520)4的比拟,前者是运用乘法结合律,后者是运用乘法安排律 例如:12588和88102的比拟,前者是拆88,把88拆成811或88拆成808,后者是拆102,把 102拆成1002。 总之,教学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供应了多种探究方法,才能激发了学生的自办法识,才能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促使学生对学问进展更新、深化、突破和超越。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运算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仆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引导我学生去发觉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很好地应用数学学问。 我在教学乘法的运算定律这局部学问时,作了以下一些调整: 根据教参中的
16、教学进程安排,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需要分两课时完成。我认为将两课时可以合并为一课时。首先,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比拟相像,由两条加法定律猜测到两条乘法定律,难度不大,非常自然。其次,两条乘法定律一起学,一方面有利于比拟区分;另一方面,更利于实际应用,事实上在计算应用中,这两条定律通常是结合在一起应用的。但是教学后发觉,学生在应用时状况较好,但对两条定律的区分不够明确。 于是,在接下来的运用运算定律进展简算运算教学时,我出示了大量的习题,分组冲关夺红旗竞赛,让学生通过计算从中去发觉问题,并从数学角度去探讨问题,然后再通过举例验证,让学生直观感知乘法中的一些变化规律任意交换因数的
17、位置,积不变;因数位置不变,转变计算挨次,积也不变。 这样,学生参加特别积极,在验证的过程中学生把乘法中的这种变化规律,心领神会。由此,学生在进展简算过程中,得心应手,不但学得开心,而且用得敏捷,效果较好。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运算7 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一节概念课,由于四年级的学生认知和思维水平还比拟低,抽象思维比拟弱,对于他们来说规律的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做了以下的努力: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寻规律。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引导学生进展探寻,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当尽量少一些,而引导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觉应当尽量多一些。” 在初步熟悉了28+17=17+28这
18、样的等式以后,我问:这样的等式你还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争先恐后地答复)。接着,我启发道:这样的等式有许多,你可以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来表示。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消失,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的活泼。经过一番合作,学生的探究结果出来了,主要有这样几种: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等等。我追问,假如始终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学生立刻答复我:不能。)这时我又让他们用文字表达这一规律。然后我小结:在很寻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定律。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然后指着板书,有学生说叫“加法交换律”。我追问道:为什么?(生答:由于这是两个数相加,只交换位置)
19、。 接着,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加法结合律。 整个过程教师都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设计,严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觉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讨论方法开展讨论,由扶到放,初步培育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和语言的组织力量。2、加法结合律的教学的看法 在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连续了加法交换律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得出等式;再给出两组式子,通过计算得到也能用等于号连接;然后学生自己举例。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加法结合律的特点:加数位置没有转变,运算挨次转变了,和没变。这样的教学显得顺畅,但是新意不够,学生投入的激情不够。所以我们还在探究、反思是否有更好的题材与方法来教学加法结合律。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肯定的敏捷性,对于数学力量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育和进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供应了极好的时机。教学时,要留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沟通、质疑。相应地,教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认真观看,仔细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赐予适度启发,当学生沟通时,急躁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忙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运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