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doc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doc(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一、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平均分 二、教材简析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根底上的,因此平均分这局部学问就充分显示出它的根底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 (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受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存丰富的感性学问,
2、从而顺当地理解除法含义。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沟通的力量。 3、在实践探究中培育学生的公平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根底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熟悉和计算作预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受
3、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楚的表象。(转载数学网) 三、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表达如下教法: 1、采纳主题式教学,以详细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通过屡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加,经受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对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意共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详细的情境中经受“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制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时机,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意
4、学生问题解决力量的培育,根底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做了自己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个教学流程来展现我的教学: 1、通过安排奖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安排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安排礼物,在经受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表达平均分的结果。 3、通过推断练习,稳固平均分的特点,引导学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变成平均分。 4、再次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用不
5、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汇报沟通时,进展分法的优化,渗透除法的计算。 5、开放创新的综合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为演出服选择纽扣式样和数量”,培育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分学问敏捷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下节课包含除作预备;同时,能在最终的结果中发觉“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规律,并注意学生审美意识和统筹安排力量的培育。 四、教学实施 备课时的教学理念、教学意图必需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学生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开展对本课教学时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努力实施我的备课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创设情境:小朋友,我们庄市小学的活
6、动可丰富啦,在刚刚完毕的语文学问竞赛当中,XX班的XX、XX、XX分别取得了第一名,其次名,第三名,学校预备了6本精致的笔记本嘉奖给这三个小朋友,你觉得怎么分比拟好呢?(学生自由发言) (2)这三个小朋友特别聪慧,在数学测验当中她们又获得了并列第一名,还是6本笔记本作为奖品,这次你会怎么分? (3)比拟这两种不同的分法,你发觉什么?到小组里说一说吧。 (4)小结:是呀,像其次次每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 (5)其次次你们为什么平均分呢?(由于他们名次一样) 第一次是平均分吗?为什么这样分? (6)师:是的,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平均分,有时却不需要平均分。 现在这三个小朋友
7、想把6要笔记本送给结对的两个小伙伴,怎么分比拟好? (每个小朋友都分3本) (7)这种分法叫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说:把6本笔记本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3本。 谁能这样说一说?自己说一遍吧。 (8)6本本子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2个)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我们也可以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3本)可以说每份都是3本。说明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二)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1、创设情境 新学期,XX小学的爱心小火苗行动开头了!每个小组也把预备好的奖品送给你 们组结对的小朋友吧。看看你们组的学习用品是什么?共有几件?要求平均分
8、给几个结对的小朋友? 2、小组合作,分一分,说一说,并把结果填在纸上 汇报;媒体任意出示下面几句话: 把4个铅笔盒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12块橡皮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8把尺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把。 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本。 3、同步练习,稳固平均分的特点 寒假里,XXX家来了几个结对的小朋友,他拿出了好多好吃的款待他们。想一想,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1)10个香蕉:4、6 (2)12个面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八块巧克力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谁分的对呢?(书上16
9、面其次题。用手势表示) 师:第三种第份分得的同样多,为什么不对呢? (要求是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它是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份数和份数搞错了。) 那你觉得在平均分的时候要留意什么呢? (要看清分的份数,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三)进一步经受平均分的过程,探究多种方法 1、师:我们学校也预备了一些图书要送给手拉手兄弟班级呢。15本书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你们会怎么分?小组合作分一分吧。 2、汇报结果(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但聪慧的学生就会在平均分的时候,用上乘法口诀来帮助,为学习除法作了预备) 3、每人动手分一分 低年级的小朋友制作了很多贺卡,一共有九张,平均分给三个手拉手班
10、级,每个班分到几张,选你喜爱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结果。 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4、想一想,说出分的结果 大队部还预备了12个书包,平均分给盼望小学4个班,每班分到()个 (四)全课总结 (五)再次体验,拓展思维 1、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 六一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结对的小朋友同台表演呢。学校设计了一些演出服(消失5种式样的衣服,)少了些什么?一起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为这些美丽的衣服配上纽扣吧。 先听清晰教师的要求:每组都有12粒纽扣,平均钉在一种式样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们想平均钉在几件衣服上,试一试摆一摆,并把结果填在练习纸上。 2、学生汇报,媒体出示结果 12
11、钉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2)粒。 12钉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6)粒。 12钉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4)粒。 12钉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3)粒。 12钉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2)粒。 12钉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粒。 问:认真观看结果记录,你们发觉了什么? 你们知道为什么钉的件数越多,平均每件的纽扣数就越少呢?(总数不变)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案,选出你们觉得最适合这件衣服美丽的配法,将纽扣粘在真正的样品上。完成的小组,就一来将你们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吧!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3 各位评委,各位教师,上午好! 一、 说教材
12、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洁的也是最根本的多边形,一切的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因此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根底。它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这局部学问是在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熟悉了三角形的根底上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存了较我的感性熟悉,也能初步推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依据上述“三角形的熟悉”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认知根底和思维规律,以及我校协同教育试验的有关理论,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把握三角形的特征,能按角对三角形进展分类。 2、 养学生观看、比拟、抽象、概括、推断、推理及分类力量。 3、 养学生自定向、自运作、自调整、自鼓励的“四
13、自”力量及小组协作力量。 重点是把握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并能按角对三角形进展分类,难点是按角对三角形进展分类。 为了更好地到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预备的教具与学具有:电脑软件、小棒、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图片。 二、 说教法、学法 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认为:“规律数学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观对象抽取出来,而是由主体施加于对象之上的动作,从而也就是主体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学问的生活阅历,发 现问题,“制造”新学问,并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学习兴趣,进展才智,增长才能。在教学中,我留意实行启发式、争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实施小组协同教学模式,
14、表达如下的教学理论: (1)主客体进展统一论。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自觉地改良自己的学习,是学习的仆人。因此,教学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四有”有机结合论。“协同学习”强调系统内在的自主组织性,协同教育以学生的自我进展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四导”(导向、导行、导评、导励)培育学生的“四自”(自定向、自运作、自评价、自鼓励)力量,使学生得到自我进展。 (3)“协同效应”强化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针对传统教育的缺乏之处。本节课通过组织小组学习,强化师生、生生的协同效应,促进良好学习
15、状态的产生,提高教学的效益。 三、 说教学过程 依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结合本校的协同教学试验,我把本节课分为四个联合会进展教学。 第一阶段:学习预备,目标定向 这一阶段,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激情引趣,复习旧知,提问设疑等手段,引起学生对学习的留意,为学生学习新课作学问上、方法上、心理上的预备,然后在教师引导下,确定学习目标。这一阶段要求教师抓准学问的生长点去引导。在三角形的熟悉中,学生已有了什么是角、角的各局部名称及特点和角的分类的学问 (电脑演示),这些无论是在学问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与“三角形的熟悉”一课有着亲密的联系,因此,当教师出示红领巾问:红领巾的形状是什么图形?当学生
16、答复了是三角形后,我立刻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熟悉”(板书),对于三角形你认为应当学些什么?由于学生在学习角的熟悉中懂得了什么是角,角的各局部名称及特点,角的分类等学问,所以,他们很快便自行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什么叫三角形?它各局部的名称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怎样分类?这样,在目标定向这一环节就充分表达了学生的主体性。 其次阶段:操作实践,探求新知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把数学学习看作一种活动,他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制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觉或制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忙学生去进展这种再制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学问灌输给学生”。
17、小学几何形体的教学又是试验直观几何的教学,重点是培育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力量,通过对图形的特征的观看和实践活动的验证,增加学生学习几何学问的兴趣,形成表象、进展空间观念。 1、 引导操作,学习新知 在学习三角形的意义和各局部名称时,我要求同桌的同学协作分颜色围图形,他们围出了以下这样的一些图形: 红 色 绿 色 橙 色 紫色 红色、绿色、橙色围出的都是三角形,紫色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假如把这些小棒都看作是线段的话,你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于学生有了活动、试验的根底,学生很快就能说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并能说出三角形各局部的名称:边、顶点和角等(电脑演示),通过观看,得
18、出了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板书)。通过让学生推断下面哪些是三角形使学问得到准时稳固。 ( ) ( ) ( ) 2、 操作演示,应用新知 生活到处有数学,“任何的一个数学学问都能找到它的生活原理。”学生有了三角形的初步熟悉后,我请他们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学生都很踊跃地举手发言,但如何把这些生活原型再现于课堂,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熟悉呢?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这些生活原理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并提出了这样的一 个问题:“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三角形?它毕竟有什么特征呢?”然后让每组的同学都拉一拉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教具,在“手感”的比拟中初步获得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征(板书)
19、,再通过修椅子的活动录像得以证明,这样,就把教师“教数学”变成了学生制造性地学“数学”,把“现成”的数学变成了“活动的”、学生自己重新构建的数学。 3、 小组探究,拓展新知 概念是进展规律思维最根本的单位,更使规律思维正确地进 行,概念必需明确,而要做到概念明确,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已根本弄清了“三角形的内涵”。接着,再引导学生弄清它的外延。知道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它所包含的一个个事物,当“一个个事物”多得不用枚举,或者不必要枚举时,可以用一类类事物表示。如三角形的外形各种各样,大大小小各不一样,不胜一一枚举,但可以按它的内角或它的边分类。这节课我们先
20、按角对三角形分类,上课前,同学们都剪了一个自己认为最特殊的三角形,我让他们观看三角形的角,并分别在角内写上角的名称,然后在小组中,把同组中的三角形按角分类,看可以分成几类,然后让小组汇报,有的说:“三角形的角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的”,“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的”及“三个都是锐角的”。除了这三个状况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状况呢?通过小棒的演示,懂得不行能再有其他的民状况的三角形,然后我再请个别小组把他们组中的三角形,按这三类分好,贴在黑板上,接着让同学对第一类三角形进展起名,然后再通过比拟分析,得出“钝角三角形”这个既简洁又能突出这类三角形特征的名字。最终让学生利用这一起名的方法,给另两类三角形起名。
21、 至此,学生依据肯定的标准,依从肯定的规律,以三角形的载体,通过自己运作,进展了一次规律思维训练,然后通过阅读课本和观看电脑演示,系统一整理已学的学问,再让他们在组内说说学具袋中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通过看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猜猜是什么三角形,使学生更明确地熟悉到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肯定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肯定是钝角三角形,但只知道一个角是锐角的就不能确定它是什么三角形, 必需是三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才是锐角三角形的道理 第三阶段:互测互评稳固深化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对教学内容进展归纳整理,形成较完整的学问构造,并进展相应的根本性、提高性、综合性、拓展性的练习与检测,使学习得以
22、稳固,并在应用学问的同时,对比目标检测自己对新学问的把握状况,准时评价与调整(边电脑演示)。最终,我出示了一组拼组图形(电脑演示),让学生观看,这些拼组图形中用到了哪些三角形,并让他们利用组内的三角形拼组一些好玩的图形,说说这些图形分别用到了哪些三角形。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聪慧才智能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熬炼。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系统建构 这一阶段的总结评价是必要的,是对整一节课在学问上、方法上、态度上的总结与评价,应充分引导学生自评,提高自我评价力量。此外还应对本节学习的学问质颖解惑,把旧学问纳入原有的学问系统中。形成学问网络,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作学问上、方法上的预备。 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年级 下册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