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开课名师教案课件1200字范文(5篇).docx
《小学数学公开课名师教案课件1200字范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公开课名师教案课件1200字范文(5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数学公开课名师教案课件1200字范文(5篇)小学数学公开课名师教案课件1200字范文1 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把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娴熟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2、引导同学自主合作沟通学习,结合教学实际培育同学的笼统概括力量,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把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娴熟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 5/122/5=15/77/5=11/88/13= 5/211/5=3/167/3=8/217/8= 先独立考虑,再指名口算订正。 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33/2=21/
2、2=11/88/11= 1/1010=7/99/7=1/77= 6/55/6=1/55=22/3535/22= 同学先独立口算,再口答订正。观看这些算式,说说自身有什么发觉。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观看,考虑,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剧烈的探究欲望,使同学获得积极的情感阅历。】 小学数学公开课名师教案课件1200字范文2 教学内容: 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把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娴熟地口算简洁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沟通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
3、让同学理解、把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看: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同学数,并口答。) 2.假设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准备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同学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沟通一下自身分的方法合辞退。 4.假设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同学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6.试一试.(同学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其次个问题 1.出示其次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考虑,然后在组内沟通一下口
4、算的方法。 2.结合同学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二.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考虑,然后在组内沟通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同学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一、稳固练习 1、口算以下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7页1.2 小学数学公开课名师教案课件1200字范文3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 1、电脑显示:小红家卫生间是长方形,如右图,小红爸爸预备装修卫生间,要
5、在地面上铺正方形地面砖,要选边长为几分米(整数)的地面砖,才能不用锯分就能整齐地铺满地面砖呢? 同学说出: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地。 12分米 师:怎么铺?会多出来吗? 18分米 同学说出:每行铺18快,铺12行,不会多出来。 师:有没有其它铺的方法? 同学说出:我用边长2 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 师:怎么铺? 同学说出:每行铺9快,铺6行。 师:有没有其它铺的方法? 同学说出:我用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每行6块,铺4行,也正好。 同学还可能说出:用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地。 让同学小组争论:按要求能不能铺?让同学明确要锯分铺了。 师:还有其它铺的方法吗? 让同学说出:还可以用
6、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铺地,每行3块,铺2行。 师:哦,原来小红家卫生间有这么多的铺法? 小红爸爸要铺得快一点,那一种铺法最好? 设计意图:课始,创设生活情境,将同学有然地带入求知的情境中去,通过设疑,让同学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同学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二是初步培育同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这样既激发了同学探求学问的欲望,同时又为后面解决问题供应了学习的目标。 二、引导自主探究 1、自主探究、形成概念 师:那我还要问一问,你们是怎么想出可以用边长是1、2、3、6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呢? 让同学说出: 1、2、3、6都是18的因数,又都是12的因数
7、 1、2、3、6是18和12的公有的因数 师:18的因数和12的因数有几个?能举完吗? 让同学说出:能,只有4个,个数是有限的 师:我们可以把这4个数叫做18和12的公因数,最大的一个是几? 师:谁给它起个名字? 由此引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不只要求同学把握笼统的数学结论,更应留意同学的“发觉“意识,引导同学参加研讨学问的形成过程,尽可能挖掘同学潜能,能让同学通过努力,自身解决问题,形成概念。 小学数学公开课名师教案课件1200字范文4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并把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展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究与综合应用中,培
8、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动手力量及规律思维力量.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把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展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拟简洁,学生把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 四、课堂引入 1.复习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菱形的性质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 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
9、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展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 2.问题 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依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 3.探究 (教材P109的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四周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通过演示,简单得到: 菱形判定方法1 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留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 (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 通过教材P109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 菱形判定方法2
10、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五、例习题分析 例1 (教材P109的例3)略 例2(补充)已知:如图 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EFC. 1=2. 又 AOE=COF,AO=CO, AOECOF. EO=FO.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又 EFAC, AFCE是菱形(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例3(选讲) 已知:如图,ABC中, ACB=90,BE平分ABC,CDAB与D,EHAB于H,CD交BE于F. 求证:四边形CEHF为菱形. 略证:易证CFEH,CE=EH,在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公开 名师 教案 课件 1200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