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说课稿(四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数学说课稿(四篇)小学数学说课稿篇一 1、说课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熟悉分数第一课时熟悉几分之一(6465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基于学生原有的学问阅历,也就是“学生在把握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学问储藏上,进展深入和拓展。教材在编排意图上秉承了从详细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的有机递进,表达层次性,彰现渐进性,为培育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力量,做了有效的预设和安排。 3、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熟悉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通
2、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沟通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亲尝收获欢乐,从而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熟悉分数“的生活价值和数学价值。 二、说教材 1、结合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采纳启发式教学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新学问; 2、依据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前沿理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合理、有效地采纳多媒体图、文、声三维动态呈现的优势,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三、说教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好地诠释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以上理念,让学生自主思索、合作沟通、动手操作,真正经受学问的发生、进展和
3、形成过程,进而能让学生提炼出有效的学习方法,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欢乐。 四、说教学过程 (一)以境激请、导入新知 多媒体呈现猴王分桃的情境,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表达:花果山猴王给4只小猴分桃,猴王把一只桃分给4只小猴,但是分的大小各异,4只小猴不承受,没法,猴王只好重新分的一样多,小猴们才欣然承受。承接着故事,教师提问:小猴们为什么不承受第一次分桃的结果呢?(重点提醒“平均分“)其次次平均每只小猴分得这只桃的几分之几? 通过猴王分桃的情境,复习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对前面所学学问的有效回馈,旨在调动学生的从前阅历,查找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
4、“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点。强调“平均分“是新旧学问的连接点,进展必要的凸现和强化,能在新旧学问之间架起一座互通的桥梁。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变换多媒体呈现情境,以叹息的口吻表达新情境:猴王为了避开再次消失分桃不均的场面,吸取了前面的教训,将一盘桃(4个)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一呢?将问题直接抛给学生,学生们都情趣高涨,跃跃欲试。此时,教师并没急于求“案“,而是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分一分(用学具来分,用画图来分,用折纸的方法分等等)。接着,让小组争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是其中的几分之几?怎样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每只小猴分得的桃?让学生各抒己见。由于学生是在自
5、己动手操作,实践感知的根底上获得熟悉的,都说的头头是道。教师在点头嘉许的状况下,适时小结:把一盘桃(4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接着教师立刻安排练习,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1的前两个填空,用分数表示,并能说说表示的含义。 这局部其实是“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后,每份是一个物体“的学问点内容的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操作发觉,让学生在直观的根底上,形成渐渐抽象的熟悉,提炼出详细的表示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开拓了更宽广的空间。结合这个学问点,准时的练习,必要的稳固和强化,能有效反应学生的把握状况,以调控下限的学习。 在根本练习之后,连续深入,来学习“每份是几个物体“的学问点。为了让学
6、生更具有直观体验,教师跳出了“猴王分桃“的多媒体虚拟情境,为学生预备了一些实物(9个小正方体,4个苹果,8枝铅笔),让学生来平均分一分。以小组的形式来绽开,并思索:你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物体?你能用分数表示吗?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绽开探究,你分我摆,你数我记。固然,我们不排解学生仍旧把这些物体以一个一份的形式来分,我们教师就要发挥巡察指导的作用,让学生的合作探究具有肯定的方向性。在肯定时间之后,全班沟通,学生上实物展台来展现自己的学习状况。在此之间,教师可以作出合理的筛选,既选一、二个分得比拟合理的来引领学生的思维,形成公识,达成全都,又选出分得不合理或者不胜利的例子,让学生进展个
7、人自诊和全班会诊,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去伪存真,和全体同学共同发觉: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与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联系和区分。继而完成想想做做1中的剩余两空。 这局部学问点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分数的意义: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分就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每份是几个物体),通过学生的合作探讨,互动沟通,使学生从详细的实物中得到感悟,从操作中获得熟悉,从现象中发觉本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 (三)综合练习、有效反应 1、完成想想做做2(用分数表示每个图里的涂色局部)和想想做做3(每个图里填上它上面的分数),并进展全班汇报沟通。 此练习是为了对学生学
8、习的新学问把握状况进展稳固强化,准时反应存在的问题,针对2、3两个练习,教师要做好排查,能发觉状况,事实点拨,有效补救。 2、拿一拿 一堆小棒12根,请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1/2和1/3. 这题是新学问的有效运用,先让学生说一说,所要拿的分数所表示的含义,依据这两个分数的意义,来详细分一分,拿一拿,并说一说,分别是几根。之后,可对这题进展提升,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并比拟拿的这几个不同的分数,发觉了什么规律?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开放的练习,给学生充分探究的空间和展现的时机,满意学生共性化学习的需要。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长 首先让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的详细收获,从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到
9、所获得的学问等方面谈出自己的体会。接着,让学生观看我们身边的物体,能用学到的学问“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来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分数吗?(学生可以把我们的课桌,作业本,以及我们的同学等等看最一个整体进展平均分) 必要的总结,加深学习的印象,让学生在学问、情感、力量方面都有收获的体验,同时,让学生自己造分数,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培育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端详我们显示的生活世界,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做到学用结合。 五、说板书设计(略) 小学数学说课稿篇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熟悉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根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局部的名称。 2
10、、通过观看、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进展空间观念。 3、培育学生的观看分析力量、抽象概括力量和类比力量,帮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学具预备: 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圆小旗 教学过程: 一、 沟通点、线、面、体之间关系 1、 多媒体出示:带着问题观赏奥运会场景, 问题:2023.8.8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召开,当天晚上8:08的开幕式,看了吗?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开幕式好吗?这些图中有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吗?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这些点线面体它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讨
11、论的第一个任务。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识的奥运会开幕式的镜头入手,很自然的把点线面体这些学问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就存在于身边。) 2、点动成线 我们看看燃放烟花的图片,烟花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看到烟花是许多点运动形成,成了一条条的线)。 看过流星吗?流星划过星空会形成什么?(演示多媒体) 同学们还可以自己举个象这样的例子吗?(风扇转动,风扇上的一点快速转动成一条曲线;车轮上的蝴蝶结经过转动后成一条曲线;射击时子弹的运动轨迹) 刚刚同学们举的例子都说明白什么?(点快速运动可以形成了一条曲线或者直线)。 3、线动成面(演示多媒体) 奥运会期间,中国迎来了许多运发动和工作
12、人员,这么多人他们只能分住在不同的酒店、宾馆。而各个竞赛地点离住宅较远,他们要从住宅到各个竞赛地点,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汽车) 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上的雨刷,雨刷可以看成一条什么?(线段)现在让我们来观看雨刷擦玻璃的过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雨刷擦过的面是个扇形,雨刷经过旋转会形成一个平面), 偏平的油漆刷子,刷子涂过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 可以自己在举个例子吗?(线编织而成布;卷轴绽开时)刚刚举的例子都说明白什么?经论:线经过运动会得到一个平面。 4、 面动成体(演示多媒体) 竞赛完了,运发动们回到酒店,他们开门了,你们看酒店的旋转门,观看这个旋转门,你们想象得出这个门经过旋转后成
13、了一个什么图形吗? 拿出制作的小旗,有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圆小旗,这些都是平面图形,先来看长方形,猜猜它转动后成什么图形,(圆柱)想不想自己尝试一下?向一个方向旋转,转动小旗。你发觉了什么?绕哪里旋转?(长方形以它的一条边为轴旋转形成圆柱)。 想象一下,下面的两个图形,绕轴旋转,会形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 刚刚我们把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半圆小旗,经过旋转分别成了什么立体图形? (圆锥、圆柱、球体,这些都是我们平常常见的一些立体图形)这些立体图形是如何得到的?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5、 总结 能用自己话总结一下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吗?(板书:点-线-面-体) (点运动形成线,线运动形成
14、面,面运动形成体。)圆柱形的压路机经过旋转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的面,长方形的面经过折可以得到一条线段,那如何做可以得到一个点呢?点是构成线的根本要素,线是构成面的根本要素,面是构成体的根本要素,这里点是最根本的要素。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把静态的学问转化成动态的学问,使学生在动态中充分感悟点运动形成线,线运动形成面,面运动形成体,很好的进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熟悉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建立模型 颗件展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体,在这些立体图形中,长方体、正方体我们已经讨论过它们的特征、还学过外表积和体积。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两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师板书课题。) 1、圆柱的熟
15、悉。 把你们预备的圆柱体举起来给大家看看。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圆柱究竟有哪些特征。 师将圆柱体透视图贴于黑板。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观看圆柱体有什么特征?先独立观看,然后把你的发觉和同桌沟通。 沟通汇报,教师依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生有序地总结圆柱体的特征,并在圆柱透视图旁板书。 2个底面,是完全一样的2个圆 1个侧面,是曲面,绽开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很多条高 (在教学侧面绽开图时,师让学生用剪刀将圆柱形纸筒剪开,体会沿高剪,绽开后是长方形,斜着沿直线剪,绽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 (在教学圆柱的高时,先拿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体,让学生描述什么是圆柱的高,有几条高?体会圆柱有很多条高及
16、为什么圆柱有很多条高,再让学生指出透视图上圆柱的高) 学生边总结圆柱的特征,师边演示课件,介绍圆柱的各局部名称。 2、圆柱、圆台、圆锥的过渡与比拟。 师课件出示圆柱透视图,演示上底面渐渐缩小,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现在还是不是圆柱?为什么? 师告知学生这样的形体叫做圆台。 课件演示上底面连续缩小,变成一个点,它叫什么? 3、熟悉圆锥。 能不能和圆柱比照着讨论一下,圆锥有哪些特征?学生观看、沟通、争论。 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有序归纳,并在圆锥透视图旁板书。 1个顶点 1个底面,是个圆 1个侧面,绽开是扇形 1条高 (圆柱有很多条高,圆锥有几条高?先让学生尝试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再让学生尝试在透视
17、图上画出圆锥的高) 学生总结圆锥的特征,师课件演示圆锥的各局部名称。 4、圆柱与圆锥有哪些一样点和不同点? 一样点: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侧面都是曲面。 圆柱的侧面绽开图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圆锥的侧面绽开图是扇 不同点:圆柱有2个底面,圆锥有1个底面。形。 圆柱有很多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依据你的理解,能不能说说为什么圆柱有很多条高,而圆锥只有1条高? (设计意图: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之前,我就先让学生制作圆柱和圆锥,所以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生已有一些根本的熟悉,不必教师的讲解,就可以自己总结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样既省时又省力。) 三、练习应用 1、下面哪些形体是圆柱体? 2、想
18、一想,连一连。(课本第四周第四题) 四、回忆总结 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生: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是圆锥体积的2倍,马上引起其他同学的反对:“是3倍”。师: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2倍还是3倍?这是我们下一节课要连续讨论的。) 小学数学说课稿篇三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熟悉圆柱和圆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看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根本特征和各局部名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详细情境,联系生活,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
19、性。 教学重点: 理解并把握圆柱、圆锥的根本特征和各局部名称。 教学难点: 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长方形、圆形、圆形铁丝圈、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的小旗,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模型。 教法选择: 与数学规律、计算等学问一样,“数学概念”在担负“思维根本形式”这一角色的同时,其本身还有待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去提炼和组织,制造重现的“学问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观看、操作、启发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建立表象、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寓课堂于生活,移生活于课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加学习的过程,提
20、高学习效率。 学法选择: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加状态和参加度,是打算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尽力表达出做中学、学中做、合作沟通中学、学后沟通合作的思想,让学生在观看、沟通与实践中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坚固建构起“点、线、面、体”的学问体系。 教学流程: 一、活动感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动的世界里,风吹树梢动,鸟儿飞行翅膀动、就连我们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跳的,其实我们的数学世界也正由于有了动而变得丰富多彩。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两种运动?(平移和旋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平移和旋转在图形世界里毕竟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出示课件) (一)点的运动 (1)出示流星图提问
21、:假如把一颗流星看做一个点,当它划过黑暗的夜空,流星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划过时形成的图形是什么?(板书:点 平移 直线) (2)出示自行车图提问: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轮,观看彩带的运动时平移还是旋转?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板书:点 旋转 曲线。) 师小结并板书:点动成线。 (二)线的运动 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拿起一根木筷子分别做平移和旋转运动会形成什么图形呢? 依据学生答复教师小结并板书:线动成面。 追问:看看下面的直线做什么运动?形成了什么图形? (三)面的平移 师:看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假如把我们的数学书看成是一个长方形,让它平
22、移,你能发觉什么? 小结:长方形 平移 长方体 质疑:假如让它旋转呢? 提醒课题:面的旋转 (设计意图:本着“数学回归生活”的理念,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详细的现实情境中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 (一)面的旋转 师:课前,每位同学都用纸片和小棒分别做成了长方形、半圆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外形的小旗,假如快速旋转小棒,纸片旋转后分别会形成什么图形呢?请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旋转小棒进展观看,并完成课本第2页的第3题。 1、学生活动。 2、沟通结果。 3、课件动画演示圆柱、圆台、球、圆锥的形成过程,验证学生结果。 4、师小结并板书:面动成体。(不同的平面图形可以旋转
23、成一样的立体图形,同一个平面图形却能旋转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观看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不仅加深了对“面动成体”的熟悉,更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5、引导学生举诞生活中“面动成体”的例子。 6、课本第2页“找一找”:请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二)熟悉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各局部名称。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圆柱和圆锥,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熟悉它们。你想有关圆柱、圆锥的那些学问呢?(哪几局部组成,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小组活动内容:利用圆柱、圆锥的实物,通过看、滚、剪、切、摸、量等方法,看看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点?并把你的想法和伙伴进展沟通。 学生汇报。 圆柱:有上
24、下两个圆形的平面。(板书:底面)通过剪切重合上下两个面,发觉这两个底面是大小完全一样的两个圆。通过滚、摸等活动,发觉圆柱有一个曲面叫侧面。(板书:侧面)用尺量出圆柱上下一样粗,与前面旋转形成的圆台不一样。而且上下两个地面之间距离一样,这叫圆柱的高(板书:高)。 小结:圆柱有很多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圆锥:上面有一个尖尖的点(板书:顶点)下面只有一个圆形的平面叫底面。(板书:底面)圆的圆心正好对着上面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板书:高),顶点到边缘的线长不是高,圆锥只有一条高。圆锥的侧面也是一个曲面,绽开后是一个扇形。 质疑:圆柱和圆锥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放
25、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圆柱、圆锥的根本特征和各局部名称,并通过看、滚、剪、切、摸、量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学习、强化图形表象,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三、应用提升 1、 辨一辨:下面物体中哪些局部的外形是圆柱或圆锥? 2、写一写:写出下面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 3、连一连:转动后会形成怎样的图形? (设计意图:夯实根底学问,加深对圆柱、圆锥的熟悉,提高学生辨析、理解力量。) 4、新兴包装厂为底面直径8厘米,高20厘米的“露露”花生奶做包装盒,将12罐花生奶放在一个包装盒内,你准备怎样设计包装盒,这个包装盒的长、宽、高至少各应是多少? (设计意图:利用一题多解的
26、形式,引导学生敏捷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育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力量。) 四、总结反应 1、今日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讨论了哪些数学问题? 2、我们是怎样讨论这些学习问题的? (设计意图:稳固深化本节课学问,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欢乐和胜利,并且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 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小学数学说课稿篇四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4-26页 教材分析:熟悉整十数和一百是学生在熟悉20以内的数,知道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2个十是20的甚而上进展教学的。通过这
27、局部内容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十数和一面的实际含义的理解;另一方面,熟悉这些数后又能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是以后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熟悉100以内的数以及更大数的甚而,并初步表达了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思想。 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及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本节课制定了三方面的目标: 1、学问与力量目标: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熟悉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挨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动手操作实践,亲身经受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进展。 3、情感、态度目
28、标: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熟悉的数表达描述、沟通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培育学生用数学眼光观看四周事物,体验数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受十个十地数数的过程,建立10个十是一百的概念。 教学难点:“百“的概念的建立和“个位“十位“百位“三个数位的挨次的把握。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二、说学生 学生已经把握1个十是10,2个十是20.大局部学生能从1数到100,对计数器有了初步熟悉。但对一个详细数字所表示的数学含义却不清晰。教学中将通过数小棒、方块、珠子等一些列活动帮忙学生建立较为清楚的熟悉。 三、说教法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学问阅历,本节课采纳情境教学法,在
29、详细的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同时实行尝试教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法,引导学生利用新旧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进展有效连接、迁移。培育学生主动建构学问的力量,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仆人,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还留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忙学生自主探究,做好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 四、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本节课将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为主要学习方法,让学生的共性得到进展,鼓舞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分为四个环节进展。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课件创设情境:带着学生参观动物园,动物园正在进行数学竞
30、赛,引导学生参加其中。 一些小动物正在进行数数竞赛。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并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帮忙学生复习稳固1捆有10根是一个十,2捆是2个十,2个十是20.(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力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唤起学生对已有学问的加快,为促进学问的迁移,进一步学习熟悉其它整十数构建认知平台,同时渗透了十进制思想。) 其次个环节:自主探究,猎取新知。 主要分两局部进展。 第一局部:熟悉整十数和一百。课件创设情境:小动物们的竞赛很紧急,不分胜败,正加大难度。教师在前2捆的根底上,添上整捆的小棒,引导学生说出分别有几捆小棒,有几个十是几十。并让学生动手拿一拿
31、,数一数。(设计意图:这样在复习了10、20之后,学习30、60.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实践,自然地与所学新知接轨,顺当进展了新旧学问的迁移。) 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沟通,动手拿小棒,数小棒,说组成。到达看到几捆就知道是几个十,听到几十就能想到是几个十,摆出几捆小棒。(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于小棒,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既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课件展现教师带来的小棒:一个盒渐渐翻开,先消失9捆小棒,在学生数完后,又消失一捆。教师利用9捆加1捆让学生积极思索,通过同桌沟通,拿小棒数等方式,明确10个十是一百。(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应建立在学生的熟悉进展水平和已
32、有学问阅历的根底之上。经过前面的学习和已有学问阅历,教师留给学生思索、合作的空间。通过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的活动,进一步稳固学生已有学问,并顺当突破难点,使学生直观地感悟到“百“和“一“十“一样是计数单位,而且是更大的计数单位。) 在熟悉整十数和一百后,准时的进展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有且于内化所学学问。练习由浅入深,针对性较强。 情境:一起去看看其它的小动物们竞赛的状况吧!完成想想做做1-3题。 第1题:数珠子。先指名一生说一串,知道一串是10个,是一个十后,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说出共有多少个珠子,这样逼学生动脑思索,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数珠子。 第2题:小猴、小鹿正在竞赛堆木块呢?我们一起来当
33、裁判好吗?独立数一数。 第3题:让学生猜。圈出其中10个,再猜。圈一圈,数一数,来验证。(设计意图:看似简洁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把这看似简洁、枯燥的圈一圈再数数通过制造变得好玩,富有吸引力,引发了学生思维的碰撞,在猜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力量的进展,同时渗透了估算意识。) 其次局部: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情境:小蜜蜂们正围着一个东西边看边谈论:“这是什么呀?“ 课件出示计数器。让学生来介绍,给计数器定位,师强调留意挨次。并引出右起第三位是百位。(板书: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其次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小组合作,提出问题:想拨哪个整十数。小组成员通过沟通拨数。教师再说一
34、些数让学生拨一拨,并说出理由。接着追问:这觉得这个数应当怎么写呢?让学生明确写法。 (设计意图:在利用计数器读、写整十数时,教师只是站在了引导者角度,让学生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动手操作,沟通解决问题。通过挖掘新旧学问的共同因素,进展学问的迁移,逐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新知的力量。) 拨整十数后,学生应当能提出要拨100,写100.若没提出,教师直接提出。让学生通过已有学问阅历以及学问的整合来尝试拨出100,写出100并能说出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学问与技能解决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受了学问的再制造,同时这个过程又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全部学生都获得胜利的体验。) 练习
35、阶段:尝试看计数器写数:30、3、100,然后进展比拟,引导学生说出写数留意点。看数在计数器上画珠,校对后,提出这样问题:哪个最好画,哪个最难画,为什么?100在这里是最大的数,为什么最好画?9和90都画了9个珠子,它们一样吗?(设计意图:这里的练习再次引起学生兴趣思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三个环节:想想做做,深化运用 完成想想做做5-7题。第6题在答复,80是接近100还是30时,利用课件演示,让学生能有个更加直观的推断。第7题,说说小动物们各是几号运发动,这样以参观动物园开头,最终在动物园中完毕,前后照应。 第四个环节:全课总结,欢乐嬉戏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要留意的。 猜数嬉戏,让学生在嬉戏中完毕本节课的学习,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稳固新知,同时还为接下来学习比拟数的大小打下根底,真是一举多得啊。 五、说教学评价 本节课主要是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沟通猎取新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纳鼓励性评价,允许学生出错,对学生反应的状况作出准时有效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进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