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下学期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科学下学期教案.doc(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班科学下学期教案20篇第1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水蒸气的特点,萌发幼儿探究水蒸气隐秘的兴趣。 2、激发幼儿体验做小试验的乐趣,培育幼儿的探究精神。 【活动预备】 热水数杯、操作材料包。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事先在一个有杯盖的杯子里倒好热水。 师:口好渴哦!(翻开杯子预备喝水)咦!杯子上飘起来的是什么呢? 二、感知观看。 1、提问:你看到过水蒸气吗? 观看:观看水蒸气在空气中的样子。 2、提问:水蒸气是怎么来的呢? 将玻璃片放在一杯热水上面,感知水蒸气的”形成。 三、玩玩画画。 1、提问:你还在哪里看到过水蒸气? 2、今日水蒸气要和我们小朋友玩一个好玩的嬉戏。 教师
2、示范在窗上呼气作画。 3、幼儿尝试在窗上作画。 4、相互欣赏玻璃上的画。 四、拓展延长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连续查找水蒸气。 【活动生成及建议】 1、本次活动比拟适合在冬天进展,在室温比拟低的状况下才能观看到水蒸气在空气中的样子,在窗上也比拟简单形成水蒸气进展后面的嬉戏。此活动可以整合语言“小水滴旅行记”,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水的三态。 2、本次活动中仅说到水蒸气的形成,而没有说到水蒸气接下来会变成什么,活动中,有些幼儿可能会发觉水杯上的水蒸气又变成了水,教师在活动延长中可以连续让幼儿进展探究发觉。活动后,也可以让幼儿连续探究露珠的形成及雨的形成。 第2篇教案 一、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图
3、形,能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进展分类,并能说明分类标准。 2.提高参加活动的乐观性和思维的敏捷性。 二、 活动预备 1.好饿的小蛇ppt。 2. 特征不同的小蛇3条、不同外形的食物若干。 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日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看!这是谁?(小蛇) 小蛇的肚子饿的“咕咕”直叫,小朋友肚子饿了会怎么样呢? (二)师生看图片,进一步感知图形及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1.第一天,小蛇在草地上扭来扭去地找东西吃,它找到了什么好吃的?(苹果) 引导幼儿说出苹果的特征(圆圆的、红红的),小蛇看到苹果会怎么样呢?学一学小蛇找东西、吃东西的样子。 2.其次天,小蛇
4、吃了什么东西?(菠萝) 让幼儿先看小蛇吃完菠萝后的图片,引导幼儿从小蛇肚子的外形猜出小蛇吃的东西。 提问:你怎么知道小蛇吃的是菠萝呢?(教案出自:快思教师教案网) 3.第三天,小蛇的肚子怎么变成了三角形?它吃了什么?(饭团) 提问:你吃过的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 4.第四天,小蛇的肚子变得弯弯的了,猜一猜它吃了什么?(一片弯弯的西瓜) 提问:还有什么东西是弯弯的? (三)集体观看比拟。 师:小蛇吃了东西可快乐了,它高快乐兴地去找它的朋友们了,你们想看看小蛇的朋友吗? 提问:小蛇的朋友有什么不同?(小蛇的大小、帽子外形不一样) 师:小蛇的朋友肚子也很饿,它们也好想吃东西呀!戴着三角形帽子的小蛇说它
5、喜爱吃三角形的东西,那你知道戴着正方形帽子和圆形帽子的小蛇喜爱吃什么外形的东西吗? (四)供应材料,幼儿动手操作。 师:今日,教师把小蛇的朋友请到我们班上来咯,我们和小蛇打个招呼吧!(出示三条戴着不同外形帽子的小蛇)立刻要请小朋友帮助喂肚子饿的小蛇吃东西呢! 1.为每位幼儿供应一种食物。 2.请小朋友说一说喂小蛇吃的是什么东西,如:我喂小蛇吃的是圆圆的蛋糕、我喂小蛇吃的是三角形的饼干等等,引导幼儿说出食物的图形并且能把话说完整。 (五)完毕活动 师:小蛇吃完小朋友喂的食物,可快乐了,它们觉得好饱呀,我们也学一学小蛇的样子出去找东西吃吧! 活动反思: 在培育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把
6、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规划地进展培育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育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肯定会安康的进展。 第3篇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了解生活中的“球”。 2.体验发觉的欢乐。 3.进展幼儿的观看力、想象力。 4.培育幼儿动手操作力量,在活动中大胆制造并共享与同伴合作胜利的体验。 活动预备: 1.课件球宝宝找朋友。 2.活动前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球形的物体。 3.把一些球形的物体分别放在活动室里。 活动过程: 一、出示皮球,引出课题。 1.球宝宝很孤独,它想找和它长得像的朋友一起玩。球宝宝的朋友藏在哪里呢? 二、
7、教师请幼儿有秩序地在教室里找一找球形的物体。 1.找一找:(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教室里有球宝宝的朋友吗?我们去找找。(筐子里,抽屉里,盒子里,柜子里,桌子下,桌子上,门背后等。) 2.说一说:在什么地方找到了球宝宝的朋友。 三、教师引导幼儿看图片,生活中的球形的物体。 1.教师播放课件【球形蔬果】和【生活中的球形】。 2.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图片里有没有球形宝宝的朋友?(水果类,建筑类,装饰品类等) 3.请幼儿说一说,还在哪里还看到过球形物体。 活动延长: 请孩子和父母一起查找更多的球宝宝朋友,并用相机记录,孩子们还可以和大家共享“我生活里的球宝宝”。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特别浓,能乐
8、观答复教师的问题,但在幼儿争论的这个阶段,我应当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第4篇教案 活动目标: 1.熟悉手的形状特征,知道每个手指的名称及用途。 2.通过嬉戏的方法,记忆手指的名称。 3.产生熟悉自己手指的兴趣,知道手有很大的用处,要爱护手。 4.进展动手观看力、操作力量,把握简洁的试验记录方法。 5.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奇怪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活动预备: 预备一个PPT 活动过程: 一、 出示手掌画,引起幼儿兴趣。 师:珍宝们,你们看 !这是什么呀?睁大我们的小眼睛认真看看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二、 观看熟悉手。 师:哦,原来这是用我们的小手画出
9、来的呀!原来我们的小手也能是一幅漂亮的图画呢!那珍宝们你们的小手在那里呀?伸出来让教师看看,我们有几只手呀?我们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手上有手指、手心、手背,指甲,指关节 观看一下我们每个珍宝的手是不是一样的呢?(手的粗细和长短) 三、 熟悉手指的名称 1(教师边演示边介绍手指的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今日呀,教师就带大家一起来熟悉我们的小手宝宝,珍宝竖起小耳朵认真听!(我们是生活在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兄弟,但是我们的名字是不一样的。我最矮最粗,但我最能干,所以他们叫我大拇指。我旁边的这个高一点的叫做食指。中间这个最高的叫中指。最瘦最小的这个是我们的小弟弟,叫小拇指。珍宝们,
10、我们还漏掉了哪个手指呀?哦,剩下这个不最粗,不最细,不最高的手指不好取名字,所以呀,后来我们就叫他无名指。珍宝们记住我们这五个小兄弟的名字了吗?)珍宝们,记住了吗?教师来考考大家。和教师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好吗?(教师伸出手指,让幼儿说知名称)现在啊,教师要跟我们宝宝玩一个手教导点名的嬉戏,教师点到哪个手指的名字我们宝宝就把那只手指举起来给我看,好吗?(看谁举得又快又对) 2、小手的用处师:刚刚呀,我们熟悉了自己的小手,小手宝宝静静的告知我说,它可是你们的好帮手呢?那小手宝宝能帮你们做什么呀?我要请我们珍宝来说说(小朋友的小手这么能干吗,能拿东西吃,能整理玩具,会画画,会写字,会穿衣服)我们的小
11、手有这么多的好处呀。 师:我们的小手能够帮忙我们做这么多,有这么多好处呢,可是呀,我们有的珍宝就是不让自己的小手动起来,不会自己穿衣服,吃饭,你们说这样好不好呀?小手也很不喜爱这样的小朋友,由于这样小手也越来越不敏捷了,好多事情都不会做了。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多动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小手会做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它才会成为我们的好帮手。小手对于我们来说真是特别的重要,假如我们不留意让小手受伤了又会怎样呢?那我们应当怎样爱护我们的小手呢? 师总结: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小手,不能玩小刀、剪刀等危急的东西, 要勤剪指甲保持卫生,不咬手指头,现在我们早上的天气很冷,珍宝们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要戴手套防止冻
12、伤我们的小手。珍宝们,你们记住了吗?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展探究,给幼儿留出探究的余地和延长的空间。整个活动,赐予幼儿较宽松的气氛,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舞者,合,引导者,专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准时的梳理与小结。 第5篇教案 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大局部幼儿接触过磁铁,并被奇妙的磁铁深深的吸引。让幼儿产生无尽的遐想。使他们感到惊异,产生疑问。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发觉磁铁的特性,培育幼儿的探究精神。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磁铁可吸铁的特性。 2、情愿进展探究活动,初步感受探究的乐趣。 3、在嬉戏中加深对磁铁吸引铁质物品特性的熟悉。 4、培育幼儿动手操作力
13、量,在活动中大胆制造并共享与同伴合作胜利的体验。 5、通过试验培育相互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力量。 活动预备: 磁铁、硬币若干、钥匙、花布、毛线、积木、纸张、纽扣、发卡等。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们好,这节课请小朋友们和教师一起进入神奇的科学世界吧!首先教师要给小朋友们表演一个小魔术,大家看好啦! (进展魔术表演,鼓舞幼儿大胆猜测,初步感受磁铁的神秘。) 教师:小朋友们看看,小鱼在上面干什么呢? (幼儿答复)教师:猜猜我是用什么方法让它移动的呢? 鼓舞幼儿大胆猜测。 二、根本局部。 1、教师展现磁铁。 教师: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哦,原来纸的反面有个东西,你们知道是什
14、么吗? (幼儿答复)教师:对啦,这个是磁铁,你们知道磁铁还能吸什么吗? (幼儿思索) 2、幼儿通过试验熟悉磁铁,进一步感受、了解磁铁的特性。 教师:刚刚有的小朋友说了自己的看法,那现在请你们看看桌上的东西,先猜猜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起来,哪些不能?然后再用磁铁一个个的试验。 (幼儿用磁铁进展试验,教师观看并赐予帮忙。) 3、鼓舞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引导幼儿依据试验总结磁铁的特性。 教师:好啦,大家都动手操作了一下,那依据你们所试验和所观看的,发觉磁铁有什么神秘呢? 教师总结:磁铁有吸铁的特性。 教师:那除了教师预备的东西以外,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这间活动室还有什么东西能被磁铁吸住,现在请
15、你们去试试吧!发觉了要告知教师哦! (幼儿自由在教室里查找可以被磁铁吸住的铁质物品。) 教师:好了,珍宝们我们快来坐好,特别棒,大家又找到了许多铁质的能被磁铁吸住的物品。 四、活动完毕。 教师:小朋友们小猫一家想要小朋友们帮忙它们钓鱼,由于新年快到了,它们要款待许多亲戚朋友,可是在钓鱼之前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才能用磁铁把小鱼钓上来? (幼儿答复,并动手操作。)教师:珍宝们真聪慧,这么快就找到方法了。那我们现在来钓鱼竞赛好不好?在一分钟内,音乐停了就停下来哦!我们看看哪组小朋友钓的最多,谁就获胜。然后把钓到的鱼送给小猫一家。 完毕局部: 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好多小鱼,我们一起给客人教师说再见
16、,然后到教室去连续玩儿钓鱼嬉戏好吗?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从上课伊始就表现出剧烈的兴趣。由于事先预备的操作材料比拟多,所以幼儿始终在动手操作中观看、发觉、比拟,整节课心情高涨。幼儿乐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觉事物规律的活动形式。在总结磁铁特性这一环节,做的还不到位,有点急于求成,要先让幼儿来讲出他发觉的规律,教师再进展引导,做最终的总结。 第6篇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楚、洪亮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洪亮。 2、引导幼儿熟悉“小问号”的符号?,并情愿和小问号做朋友。 3、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奇怪心,喜爱玩科学小嬉戏。 4、愿意与同伴合作嬉戏,体验嬉戏
17、的愉悦。 5、在沟通活动中能留意倾听并敬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预备: 自制传声筒30根(空心、实心各半),“小问号”符号卡片15张。 活动过程: 1、让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玩空心纸棒。 (1)引导幼儿观看纸棒。 教师:今日教师给小朋友们做了一个玩具,你们拿起来看一看,它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发觉纸棒是长长的圆圆的,中间是空心的)。 (2)幼儿玩纸棒。 教师: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当玩具,让教师看看,你们是怎样玩的。(幼儿拿起纸棒玩起来,有的把它当金箍棒拿在手上转;有的把它当马骑着跑;有的把它当望远镜用;还有一个小朋友把它当话筒用) 2、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嬉戏。 (1)教师饶有兴趣
18、地对幼儿说:“刚刚教师观察王烁小朋友把小嘴巴对准纸棒在说话呢,你们各人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纸棒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些什么?” (2)教师话音刚落,幼儿就两人一组地玩了起来,有的在点头,有的在笑,好像听到了什么。 (3)提问:小朋友听到你的好朋友说的话了吗?(幼儿纷纷抢着答复) (4)教师小结:这个长长的、圆圆的、空心的纸棒,能把我们说的话传出去,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传声筒。 3、熟悉“小问号”符号。 (1)我在供应给幼儿的传声筒中有意识地在其中的一根中间塞进了纸团,争论时,拿到这根“传声筒”的小朋友说听不清,于是在小结后我就引导幼儿观看这根传声筒有什么不同(从外表看和局部
19、幼儿说是一样的)。 (2)出示小问号?教师接着问:“既然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传出来的声音不清晰呢?”这根传声筒我要送一个标记给它(出示“小问号”卡片)知道这是什么符号吗?(小问号)这根“传声筒”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3)幼儿再次玩传声筒(注:传声筒换成实心的)。 幼儿都发觉听到的声音也不清楚了,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然而然地也产生了疑问,这时引导幼儿也给这些传声筒贴上“小?号”卡片。 4、引导幼儿比照观看小问号的传声筒和没有小问号的传声筒有什么不同,让他们发觉有小问号的传声筒里有纸团堵着。 5、小结。 刚刚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已经找到了带小问号的传声筒。为什么传的声音听不清呢?原来是里面塞满了纸团
20、,纸团堵住了传过来的声音,所以,从这样的传声筒里传过来的声音就不清晰了。 小问号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带着我们去学习、发觉许多的隐秘,以后我们小朋友遇到了小问号,就要多动脑筋想一想或者去问大人。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对探究过程与结果的表达和沟通,孩子们由于有亲身的经受和体验,就乐于表达和沟通。 本次活动的胜利之处还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1、活动环境表达自由性。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比一比中自由探究, 从而发觉问题-解决问题。2、活动内容凸现生活性。活动中的内容都是来自幼儿生活中的内容。3、活动过程呈现轻松性。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比拟轻松,打破了以往的教于学的模式。4、活动策略的多样性。5、教
21、师的角色转变。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肯定的距离。在今日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觉,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觉孩子们和我走的很近,每个幼儿都情愿说、乐于说,而且效果较好。 第7篇教案 活动目标: 1、熟悉蜗牛,初步了解蜗牛的形状特征及生活习性。 2、萌发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3、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观看发觉现象,并能以实证讨论科学现象。 活动预备: 1、图片-蜗牛
22、 2、放大镜等 活动过程: 一、熟悉蜗牛 1、了解蜗牛的形状特征。 (1)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儿争论。 教师小结:蜗牛的背上有壳,像小房子,它的壳是一圈一圈的。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 让幼儿知道,蜗牛的头上有两根细细的脚,叫触角。 (3)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呢? 告知幼儿蜗牛的眼睛就长在触角上。 (4)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呢?它有脚吗? 2、让幼儿自由争论:蜗牛有没有脚 教师讲解,蜗牛有脚的,你知道为什么看不到蜗牛的脚吗? 二、观看蜗牛的脚 教师:蜗牛究竟有没有脚,让我们一起去找找,认真地看一下。 通过观看,幼儿发觉蜗牛真的有脚,而且是一只脚,就像鞋底一样。 三、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1
23、、蜗牛爬行。 你们知道蜗牛走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 教师:你们看,小蜗牛在爬的时候身体在蠕动,它的腹部就会分泌出这种白色的沾液, 看上去就像白线一样。 原来蜗牛是靠身体蠕动来爬行的,它分泌这种白色的沾液,是为了让身体更润滑, 这样在爬行的时候就不会擦伤皮肤了,而且前进的更快。 2、沟通蜗牛的生活习性 (1)在什么季节我们可以看到蜗牛? (2)最近你看到过蜗牛吗?为什么? 沟通后让幼儿知道,蜗牛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 四、探究学问 螺蛳,跟蜗牛相比,有什么一样或不同的地方? 教学反思: 1课前导入得太直接,不够贴近生活化。 2教学教具过少,没有挂图。 3师生互动过少,课上应当穿插多种嬉戏进展。 第
24、8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在嬉戏中,观看了解几种动物身上花纹的异同,情愿表达自己的发觉。 2、喜爱动物,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和探究的愿望。 3、通过试验培育相互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力量。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觉。 【活动预备】 1、多媒体猜猜我是谁; 2、小树林、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幻灯片第一张:情景嬉戏作客 1、“今日天气真好,有好多的动物朋友要来我们菠萝班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嬉戏”。 2、多媒体猜谜嬉戏:猜猜我是谁 第一个动物 (1)幻灯片其次张:图片上露出一动物的尾巴。 “我们猜猜是谁来了?” (2)播放动物叫声提示。 “你怎么知道是小猫咪来了?” (
25、3)幻灯片第三张:猫咪 其次个动物 (1)幻灯片第四张:听门铃声,尝试提问:“请问你是谁呀?” (2)依据动物的答复请幼儿猜动物。 动物语言提示:1、我的身上有花纹;2、我的身上的花纹是一点一点的小黑点;3、我喜爱肯肉骨头 (3)幻灯片第五张:数数有几只斑点狗(3个)。 第三个动物 (1)幻灯片第六张:听门铃声,尝试提问:“请问你是谁呀?” (2)依据动物的答复请幼儿猜动物。 动物语言提示:1、我的身上有花纹,身体很大很大;2、我身上的花纹是一块一块的;3、我每天都挤有养分的东西给大家喝 (3)幻灯片第七张:听声音数小动物叫了几声。 二、动物的花花衣。 1、今日有哪些动物来了?帮忙幼儿回忆。
26、2、幻灯片第八张:小动物身上的衣服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原来小动物身上的衣服都不一样的,有的是一条一条的花纹,用一个好听的词语说:条状的花纹。 有的是一点一点的斑点,叫作点状的花纹。 还有的是一块一块的花纹,叫作块状的花纹,他们的衣服可真好看。 三、动物找朋友。 1、后面的草丛还躲着很多动物,我们每个人都去找一个动物朋友,然后和你的朋友说一说:“你找到的动物朋友是谁?穿着什么花纹的衣服?” 2、分类 将小动物根据身上的花纹分类,找到和他穿同一种类型花纹的动物做朋友。 四、幼儿穿上衣服表演。 1、小动物们穿着美丽的花花衣去嬉戏,你们想不想也来穿上花花衣做嬉戏呢? 教师给大家预备了好多花花
27、衣,请大家选一件衣服穿上吧! 请2-3个孩子上来说说看“你穿了上面有什么花纹的衣服? 2、火车来了,我们一起乘着火车去玩嬉戏。 请穿条纹衣服的小朋友上来开火车 请穿斑点衣服的小朋友上来开火车 还有哪些动物没上来啊?块状衣服的小朋友。也请你们排成小火车。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展探究,给幼儿留出探究的余地和延长的空间。整个活动,赐予幼儿较宽松的气氛,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舞者,合,引导者,专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准时的梳理与小结。 第9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两种颜色协作后能发生变化。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试验的过程和结果。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在活
28、动中,让幼儿体验胜利的喜悦。 活动预备: 矿泉水瓶、颜料、多媒体课件、橡皮泥、牙刷、画有裙子的画、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与幼儿共同玩魔术,激发幼儿对本节课的兴趣。 (1)教师要变魔术了,幼儿与教师一起喊: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变红色) (2)请几名幼儿一起来试一试这个魔术(分别变红、黄、蓝色) (3)出示各种颜色物品的幻灯片,让幼儿说出物品的颜色,以便加深幼儿对红、黄、蓝色的熟悉。 2.幼儿自由操作,探究两种颜色协作后的效果。 (1)教师为幼儿出示记录纸、橡皮泥,教师讲清晰使用的方法:依据记录纸上供应的两种颜色,将这两种颜色的橡皮泥捏到一起,看看会变成什么颜色,然后将相应的颜色记
29、录在记录纸上。 (2)幼儿每人一张记录纸,幼儿自由操作进展记录。 (3)教师为幼儿展现幼儿的操作记录表,并让幼儿叙述自己的试验结果。 3.嬉戏:看谁说的对又快 (1)教师说红加黄,引导幼儿说变橙色,依次类推。 (2)嬉戏:教师边说边出示卡片,配上音乐与幼儿玩嬉戏:教师说红加黄,幼儿说变橙色,看谁说的对又快。 4.动手为裙子涂颜色,加深对学问点的稳固。 (1)教师为幼儿出示没有颜色的三件裙子的画,请第一组小朋友为我设计一件橙色的裙子,请其次组小朋友为我设计一件紫色的裙子,请第三组小朋友设计一件绿色的裙子,但是教师这里只有红、黄、蓝色的颜料和牙刷,怎么办呢? (2)教师为幼儿师范操作的方法,之后请
30、各组小朋友共同完成。 (3)教师展现幼儿的作品。 5.请小朋友回家跟你的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看看别的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是不是也能变成其他的颜色。 活动反思: 颜色,对于幼儿来说是特别喜爱的,本次活动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了解到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另一种颜色,也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颜色变化的欢乐,活动开头,我是用魔术师的形式导入课堂,吸引了孩子的留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当小魔术师,从而体验魔术师带来的欢乐,之后以爱惜树宝宝,引导幼儿做一个愿意帮忙人的好孩子,整节活动到达了活动的目标,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进展了制造与想象的力量。导入的形式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就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
31、兴趣。一节科学活动课,要让幼儿观看,然后有时机说,能说,大胆说,幼儿在先,教师在后。在我的教学活动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良的地方,在讲解这环节要特别清楚,具体。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第10篇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大胆实践,乐观探究。 2.了解在不同物体遮挡下,声音的大小是会变化的。 3.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4.进展幼儿的观看力、想象力。 【重难点分析】 重点:声音是有大小变化的。 难点:了解噪音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活动预备】 鞭炮声、美丽的音乐、纸、毛巾、坐垫、布、塑料袋、书包、纸箱、被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鞭炮声,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欢乐
32、。 (二)绽开 1.感受噪音。(鞭炮声渐渐放大) 提问: (1)声音大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声音小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声音不大不小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小朋友喜爱什么样的声音?”让幼儿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 小结:“各种嘈杂、刺耳的声音,我们把它称为噪音”。噪音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我们的身体、心情等,所以我们都不喜爱噪音,我们要毁灭噪音。 2.试验活动。 提问:“录音机的按钮坏了,如何把它的声音变小呢?”(请幼儿凭阅历叙述) (1)请幼儿用教师预备的物品想方法将声音变小。(可以引导幼儿将录音机盖起来)。 (2)请幼儿分别用每一种物品都试验一下,然后讲一讲录音机被哪种物品遮盖后声音最小。 小
33、结:“各种物品都有隔音的作用,它们能让声音变轻、变小。由于物品的厚薄不同,隔音的效果也不同,一般状况下,物品越厚隔音的作用越大。”。 3.嬉戏给录音机盖被子 (1)让幼儿听一听,放在毛巾下的录音机和未放在毛巾下的录音机声音一样吗? (2)再往上加一块毛巾,录音机的声音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3)再往上加第三第四块毛巾,听听录音机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争论结果:毛巾越厚,声音越小。 (三)完毕 1.鞭炮的声音太大,我们怎样爱护我们的耳朵?请小朋友学一学欢乐的鞭炮声。 2.活动延长:阅读幼儿用书(“老虎”第六页),熟识各种物体声音。 第11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一一对应地将图形放入不同外形的图
34、中。 2、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3、能在情景中,通过试验完成对简洁科学现象的探究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觉的结果。 4、进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试验结果的力量。 活动预备: 1、小兔手偶或玩具数个、粘图形用的板子人手一份。 2、“魔术箱“每桌一个,内装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不同的几何图形,这些图形可以粘贴在板子上,图形的数量要足够本桌幼儿每人拼摆出一座房子。 3、纸制小路,上面镂刻着不同大小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及与纸制小路上镂刻的图形相应的几何图形。 活动过程: 1、从故事引入。教师说:“我刚刚接到一个求救电话。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小兔白白、灰灰、黄黄的房子被刮倒了,需要我
35、们的帮忙。谁情愿帮小兔子们盖新居子呀?“边讲边出示小兔手偶或玩具。 2、当幼儿自告奋勇要为小兔盖房子时,教师说:“这里有”魔术箱”,盖房子用的材料就在里面,小朋友可以从”魔术箱”里变出材料来。“ 3、每桌放一个”魔术箱”,请幼儿自己从箱中变(拿)出几何图形充分感知、操作、拼摆,把选定的图形粘在板子上,给小兔盖房子。 4、请幼儿依据自己的意愿将房子送给不同的小兔。教师用小兔的口吻与幼儿对话:“感谢小朋友的帮忙!能告知我你盖的房子的屋顶是什么外形吗?墙呢?窗户呢?“鼓舞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必要时加以引导。例如:当幼儿说房子的窗户是“圆的“时,教师可以说:“噢,你的窗户是圆形的“。将幼儿盖的房子分为
36、三组,分别和三只小兔放在一起。 5、教师可以说:“我们给小兔盖好了新居,再修一条新路,就能去小兔的新家和它们做嬉戏了。“教师边说边摆出纸制小路和不同外形的几何图形:“这条小路上有很多坑还没有填平。这里有许多不同的图形,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把坑填平,路就修好了。“ 6、幼儿自愿结成小组操作,依据坑的外形、大小查找相应的材料,把坑填平、把路铺好。教师依据需要强化幼儿对几何图形的感知。 7、路铺好后,幼儿学小兔跳,沿着自己铺的路去看小兔和他们的新家,并在新家前和小兔做嬉戏。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头,应当来自幼儿已有的阅历
37、,一次科学活动的完毕,并不是真正的完毕,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究可能,成为猎取阅历的开头。幼儿是学习的仆人,所以我们教师要尽其全部、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索,全身心地乐观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呈现的空间。让幼儿在嬉戏中、欢乐中获得学问,学得阅历。 第12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看、动手操作感知并辨别物体轻重。 3、乐观参加探究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胜利欢乐。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重难点分析: 重点是幼儿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难点是有能够区分轻和重,过程中,教师会通过让幼儿的操作来感知。
38、 活动预备: 玩具天平一个。实物:大橡皮泥、小橡皮泥各一块、棉花、积木、玻璃球。 活动过程: 一、导入局部:看看掂掂,感知货物轻重。 出示大橡皮泥和小橡皮泥,引导幼儿观看并猜一猜:它们有什么不同:哪个重?哪个轻? 二、绽开局部:请个别幼儿上来掂掂,再说说:哪个货物重?哪个货物轻? 1、在汽车上换上一团棉花和一个玻璃球,让幼儿摸一摸,掂一掂,正确感知棉花和玻璃球的轻重。 2、观看天平的变化,熟悉物体的轻重。 出示天平,告知幼儿天平器是衡量两个物体轻重的一种工具。然后,在天平两边分别放上积木和玻璃球,让幼儿观看天平的变化,并说说:天平有什么变化?天平翘起的一边表示什么?天平沉下的一边双表示什么?也
39、可以让幼儿说一说谁重谁轻,再在天平器上演示验证,从而帮忙幼儿正确地熟悉物体的轻重。 3、出示大橡皮泥和积木,让幼儿猜猜谁重谁轻,再请幼儿训练上来将橡皮泥和积木放在天平的两边,带着幼儿进一步感知熟悉物体的轻重。 4、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区分轻重:引导幼儿观看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圈出重的物体。 三、完毕局部: 教师小结:物体有轻重之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掂量和用天平的方法来区分轻重。 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竭力引导孩子运用科学语言符合规律地进展争论质疑,激发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幼儿正处在奇怪又好动的年龄,课中我竭力鼓舞他们多动手,多表达,多思索,引导幼
40、儿利用生活和嬉戏的实际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轻重特征,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我认为本次活动的缺乏是活动时间较长,下次活动各环节应更紧凑。 第13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究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并运用“弹、吹、拍、转“等动词完整地叙述自己的发觉。 2、通过比拟感知物体的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关系。 3、喜爱动手制作音乐瓶子,体验声音嬉戏的乐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觉、探究和沟通的兴趣。 5、进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试验结果的力量。 活动预备: 1、教具:歌曲“小瓶子音乐会“的磁带。 2、学具:每人1个透亮、带密封盖的塑料小瓶,小盘12个,黄豆、石子、布块、纸团、花生
41、、海绵各若干,小勺和漏斗4个,圆桌两个。 活动过程: 一、探究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并运用“弹、吹、拍、转“等动词完整地叙述自己的发觉。 1、教师出示一个空瓶子,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提问:听听教师手中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没有声音)怎样让小瓶子发出声音?请你来试一试吧。 2、引导幼儿探究让空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请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究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教师留意观看并准时引导幼儿说出让小瓶发出声音的方法。 3、引导幼儿共享操作阅历 (1)提问:“你是怎样让小瓶子就发出声音?“ (2)鼓舞幼儿用恰当的动词描述自己的发觉。如拍、敲、吹、扔、弹等。 4、教师小结:小朋友发觉了不同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用手拍瓶子、手指弹瓶子、用瓶子敲敲地面、把瓶子扔到地上等等,都会让瓶子发出声音。 5、请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分二次探究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大胆表达自己的发觉。 二、制作“会唱歌的瓶子“,比拟感知物体的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关系。 1、出示材料,引发幼儿制作兴趣。 提问:看看教师给你们预备了什么礼物?(黄豆、石子、布块、纸团、花生、海绵)。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会唱歌小瓶子。 2、提出要求,指导幼儿灌装材料: (1)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喜爱的材料装到瓶子里。 (2)留意保持桌面的干净,把掉在外面的材料送回家。 (3)装完后要扣紧盖。 3、师幼共享自制的“会唱歌的小瓶“引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