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一中高二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至三单元测试题【教师版】33839.pdf
《东阿一中高二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至三单元测试题【教师版】3383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阿一中高二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至三单元测试题【教师版】33839.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1 页 东阿一中高二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一第一至三单元测试题 命制:张福斌审核:郜周杰 一、选择题 1一历史学者指出:“西周宗法制是一种以父系血缘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这些“遗产”不包括()A王国统治权 B财富和爵位 C指定继承人 D土地和人口 解析 本题考查对宗法制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宗法制是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统治而设立的,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继承人只能是嫡长子,而不能指定继承人,故选 C 项。答案 C 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2、解析 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西周的封国有燕、齐、鲁、卫、晋、宋、楚等。A 项河南的简称是豫,河北的简称是冀;B 项湖南的简称是湘,湖北的简称是鄂;D 项广东的简称是粤,广西的简称是桂。其简称都不是源自西周封国国名。C 项山东的简称是鲁,山西的简称是晋,其简称都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答案 C 3 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C消除诸子矛盾 D实现长治久安 解析“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大意是立嫡子不让庶子僭(jin)越,僭越就会产生争夺,争夺就会产生混乱。材料表
3、明宗法制的目的是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答案 A 4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于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的理解能力。从“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可以看出西周统治者通过推行分封制,确立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严格的等级制度,故 A 正确;B 项讲的是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与题意不符,排除 B;C 项讲的是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故 C 项
4、错误。D 项讲的是宗法制的特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 A 5下表本质上反映了()。身份 使用乐器 乐舞的规模 天子 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 64 人 诸侯 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 48 人 卿、大夫 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 32 人 士 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 16 人 A.维护了分封制 B维护了宗法制 C维护了等级制度 D规定了乐器、乐舞规模 解析 通过对乐器、乐舞规模的严格规定,维护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故选 C 项。A、B 两项的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皆排除;D 项是直接反映,不符合题干中“本质反映”,排除。答案 C 6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
5、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第 2 页 共 2 页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解析 由祖先向“帝”求丰年和降雨,说明在商代就开始形成宗法观念了,故选 B 项。由“最高神”排除 A 项;题干材料未反映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排除 C 项;题干材料只涉及求丰年和降雨,其他国家大事未反映,排除 D项。答案 B 7 史记:“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抚万民明庶物;外镇四夷诸侯,内使卿大夫各尽职务。”材料所反映的官职与秦朝官职相同的是()A太尉 B丞相 C御史
6、大夫 D郡守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上”、“下”、“外”、“内”,这说明该官职总理全部政务,与秦时的丞相职务最相似,故选 B 项。太尉掌管军事,排除 A 项;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排除 C 项;郡守只负责本郡事务,与全国不相干,排除 D 项。答案 B 8孙伯南在中国监察制度的研究认为,“唯秦代以前之御史系掌政事,而非监察之职”。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秦以前没有御史一职 B只有秦代存在御史一职 C秦以前的御史无监察职能 D秦代的御史无监察职能 解析 题干材料显示,秦以前的御史只掌管政事没有监察职能,其监察职能从秦开始才有,故选 C 项。A、B 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也不符合史实,皆排除;D
7、项说法错误,秦代御史拥有监察职能,排除。答案 C 9在秦始皇电影中出现了当时郡守的活动场景,正确的设置是()A把自己的职务传给嫡长子 B在向丞相汇报工作 C在辖区内建立武装 D在接受宰相的任免 解析 秦朝的郡守要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故 B 项正确。A、C 两项是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排除;秦朝郡守由皇帝任免,排除 D 项。答案 B 10“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 B皇帝要掌控天下因此要日理万机 C皇权至高无上,不需要别人帮忙,因此皇帝休息不好 D当皇帝也很辛苦,要日理万机,因此要定额批
8、阅每天的奏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秦中央集权体制特征的能力。材料体现了皇权至上及皇帝日理万机的政治特点,C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 C 11下图涉及政治制度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 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 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A B C D 解析 推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官吏不再世袭,从而使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均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 B 12据史书记载,秦朝皇帝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本质上反映了()第 3 页 共 3 页 A上供玉
9、玺,臣子谄媚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丞相左右 解析“受命于天”说明皇位是上天赋予的,“既寿永昌”又反映了皇位世袭,故选 C 项。A 项不符合“本质反映”限定,排除;B 项错在“专有”,不符合史实,排除;D 项错在“丞相左右”,排除。答案 C 13 龚书铎著 中国社会通史:“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上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A郡县制 B行省制 C郡国并行制 D分封制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无法以枝叶护本”。汉初实际上是部分恢复了分封制,又承袭了秦朝郡县制,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故答案选 C 项。A 项是秦朝的制度,B 项
10、是元代的制度,D 项是西周时的制度,皆与题干不符,排除。答案 C 14对下列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体现了君主制中的三权分立 有利于决策时集思广益 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对隋唐政治影响深远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提高了办事效率;在封建君主统治时期,始终是君主专制,皇帝把握着决策权,故应排除,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成熟,故应排除,此题应该选择 B 项。答案 B 15 宋代“参知政事宜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7)材料直接反映了()A宰相权力的分割 B皇帝权力的加强
11、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宰相权力的加强 解析 由“宋代”、“参知政事”可知是宋代削弱宰相权力,故选 A 项。B、C 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限制“直接”,皆排除;D 项说法与题干材料反映的信息相悖,排除。答案 A 162012 年 7 月 18 日,深圳特区报刊登科举制之美一文:“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外交家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这充分说明了()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 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念 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解析 通过科举制,大批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文学家等社会有用人才涌现,为中
12、华民族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故选 B 项。A 项错在“完全”;C 项错在“彻底”;D 项错在太笼统,“古代”时间太宽泛,在科举制之前的选官形式有门第、孝廉等;皆排除。答案 B 17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 两宋 明清 项目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解析 通过表格反映的信息可知两宋、明清时期科举制的选拔社会基础扩大了,社会的中下层民众得以通过才能 第 4 页 共 4 页 的展示上升为社会的上层,A、D
13、两项明显错误。B 项材料中对观念的变化无从涉及,C 项最符合题意。答案 C 18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重文轻武 B知人善任 C宋朝官员都是文人 D分化事权 解析 材料中“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即各种官职大都由文士担当;结合宋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可以看出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文轻武。答案 A 19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
14、,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 解析 本题考查了北宋中央政权机构,材料中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机构应是军政机构,根据所学符合的C 项枢密院,管理国家军务。尚书省在宋代未设置,排除 A 项;宋代的参知政事履行的是行政权,排除 B 项;军机处是清代设置的,排除 D 项。答案 C 20“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限制“正统(明英宗年号)”,由此判断选 C
15、 项。A 项出现在秦朝,B 项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D 项出现在清朝,皆排除。答案 C 21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解析 本题考查宋朝的政治制度,材料中的“官僚扩大”,即一职多官,“文人膨胀”即重用文臣,“印刷术”即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主动权”即剥夺武将的军权,由此可判定为宋朝。答案 C 2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
16、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所指制度是秦代确立的郡县制,郡县制与周代以来“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本题选 A 项。答案 A 23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这一论述最能说明他()A赞扬嬴政统一全国的意义 B明晰秦汉中央官制的特点 C认同西周宗法制度的弊端 D肯定秦朝郡县制度的功效 第 5 页 共 5 页 解析 之所以“
17、使后无战攻之患”,是因为“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这说明是由于实行了郡县制,才避免了割据混战,并非是赞扬嬴政统一全国的意义,排除 A;材料与中央官制无关,排除 B;实行郡县制是否定分封制,而不是认同,排除 C。答案 D 24下图涉及的两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最初是临时机构 始终由高官任职 都是君主专制的体现 A B C D 解析 明代的文渊阁是内阁所在,清军机房是军机处所在,根据所学史实,不符合“内阁由品秩较低的官员担任”的史实。排除含的选项。答案 C 25史洋在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整地学习了一本书(如下图),他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容易形成君
18、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B由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组成 C面积较大但人口稀少,农业经济发达 D国土面积较小,全体国民直接参政 解析 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故选 B 项。古希腊政治体制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无关,排除 A 项;城邦面积小,C 项说法错误,排除;“全体国民直接参政”说法错误,应该是全体公民参政,排除 D项。答案 B 26 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A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些行业的人 B实质上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 C认
19、为抽签选举方式的危害小 D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的意思是:在雅典民主制下,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做法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答案 B 27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解析 本题考查对罗马法的理解和认识。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的,主要是用来协调贵族和平民矛盾的,适用范围为罗马公民,故称公民法。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发展为万民法。据上述适用范围的叙述,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 C 28“
20、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像只有数十万人口的雅典那样对人类的政治发展作出过如此重大的 第 6 页 共 6 页 贡献。”主要是指雅典的()A奴隶制度 B民主制度 C城邦制度 D专制制度 解析 雅典对人类政治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是民主制度建设,故选 B 项。奴隶制度属于人类文明的共有制度,排除 A 项;城邦制度是雅典的一大特色,但没有对人类政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排除 C 项;专制制度与雅典政治制度无关,排除 D 项。答案 B 29“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
21、这一制度()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解析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陪审团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这样的判决很难保证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排除 C。很难保证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所以还有改进的空间,不能为后世提供完备的司法程序,排除 D。“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说明雅典尊重公民的权利,“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避免事先有人说情、贿赂等,所以公民的平等不仅仅是形式的,排除 B。这种运作方式既体现民主也有不足之处,但确实是体现了当时雅典民主的运作方式,这是符合史实的,故选
22、 A。答案 A。30“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罗马法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罗马法是法律诉讼,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 项。答案 A 31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的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
23、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在古罗马,首次完成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 B保障平民利益,适应罗马帝国统治的需要 C有章可循,限制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罗马法的成熟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这就是“首次完成此举”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十二铜表法的意义,故选 C 项。答案 C 32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
24、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A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 B奴隶地位有所改善 C材料体现的是公民法的内容 D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解析 本题考查古罗马法律。古罗马是奴隶制国家,题干中“债务奴隶”引起了群众的愤怒,因此为了缓和矛盾进行了调整,但是并没有全部废除奴隶制度。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公民范围进行说明,题干中所述的事例是由于“群众”的愤怒引起的而不是奴隶的斗争。答案 A 33 法学总论中说:“奴隶处于主人的权力之下,这种权力源于万民法,因为我
25、们可以注意到,无论哪个民族,主人对于奴隶都有生杀之权,奴隶所取得的东西,都是为主人取得的。”这实质上反映了()A奴隶地位低下是万民法造成的 第 7 页 共 7 页 B奴隶主的权力完全来自于万民法 C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利益 D万民法适用于任何民族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限定“实质”,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罗马法维护的是罗马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故选 C 项。奴隶地位低下是历史发展造成的,早在法律制定之前就已存在,排除 A 项;B、D 两项说法太绝对,皆排除。答案 C 34 对近代西方法律,有人曾这样评价:“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版 东阿 一中 历史 一轮 复习 必修 第一 单元测试 3383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