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476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4767.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通过上期的学习,多数学生已基本了解了物理学科的知识范围和研究方法,也为本期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我校八年级 18 个教学班的总体期末统考成绩来作大致评估,各班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不多,学困生不少,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欠缺,思维不够灵活。本期的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注重实验和观察,有较强的神秘感。因此教师应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利用探究性自主学习的形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达到物理成
2、绩全面提升的目的。二、教育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通过本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 70%优秀率达到 30%。(3)双基教学要求:1、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2、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培养
3、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4、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概念、定理、公式、原理。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三、教材分析:本教材为人教版(2012)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内容选配和要求上
4、,有以下几 个特点:1、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2、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4、体现开放性和实践能力培养;5、加强 STS 教育,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6、形式生动活泼。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按照学生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教材在每章开头都附有章首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全书共 6 章,内容主要包括:
5、第七章 力;第八章 力与运动;第九章 压强;第十章 浮力;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主要是力学知识、简单机械类、近代物理知识的物理知识体系。其中第八章压强、第九章浮力、第十章机械与人是重点,难点在浮力、机械与人,这部分内容综合性比较强。第七章 力 本章共三节:力、弹力和重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过程,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作用效果,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学会画力的示意图;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重力的三要素及其相关应用等。计划用 6 个课时完成教学。第八章 运动和力 本章共三节: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和摩擦力。
6、本章要求通过大量的事实认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方法;知道平衡力的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物体受平衡力时的运动情况;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力的利弊。计划用 6 个课时完成教学。第九章 压强 本章分四节: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压强,要求理解什么是压力,了解压力与重力的区别,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公式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理解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及其流体压强的相关知识和简单计算。计划用 8个课时完成。第十章 浮力 本章共三节: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
7、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本章围绕浮力这一概念展开教学,要求理解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计算方法,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进行浮力的相关计算,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相关应用。计划用6 课时完成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本章分四节内容包括:功、功率、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材从要求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力是否对物体作了功,从而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理解功率的意义知道功率的功率和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学会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理解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计划用 8 课时完成。第十二章 简单机
8、械 本章共三节:杠杆、滑轮、机械效率。本章要求认识杠杆和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总识别杠杆,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杠杆的三种应用;认识动滑轮、定滑轮及滑轮组知道相关应用;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计算机械效率。计划用 6 课时完成。四、教学进度和教学活动安排表:周次 时间 内 容 课时量 备注 1 2.26-3.1 7.1 力 7.2 弹力 3 课时 2 3.3-3.8 7.2 弹力 7.3 重力 3 课时 3 3.11-3.15 第七章单元复习与检测 3 课时 4 3.18-3.22 8.1 牛顿第一定律 8.2 二力平衡 3 课时 5 3.25-3.29 8.2 二力平衡
9、 8.3 摩擦力 3 课时 6 4.1-4.5 第八章单元复习与检测 2 课时 清明节 7 4.7-4.12 9.1 压强 9.2 液体压强 3 课时 8 4.15-4.19 9.3 大气压强 9.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 课时 9 4.22-4.26 第八章单元复习与检测 10.1 浮力 3 课时 10 4.29-5.3 期中考试 10.2 阿基米德原理 3 课时 11 5.6-5.10 10.2 阿基米德原理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3 课时 12 5.13-5.17 第十章单元复习与检测 3 课时 13 5.20-5.24 11.1 功 11.2 功率 3 课时 14 5.27-5.31 11.3 动能和势能 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 3 课时 15 6.3-6.7 第十一章单元复习与检测 1 课时 高考 16 6.10-6.14 12.1 杠杆 2 课时 高考 17 6.17-6.21 12.2 滑轮 12.3 机械效率 3 课时 18 6.24-6.28 第十二章单元复习与检测 3 课时 19 7.1-7.5 期末考试 3 课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