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国际关系考研状元推荐题库1967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交学院国际关系考研状元推荐题库19674.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第四节 七十年代美苏在缓和中的争夺 一美国战略的大调整 1尼克松主义 (1)美国面临的外交课题(战略大调整的原因)国际局势呈现多样化倾向。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由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美、苏、西欧、日本和中国五大政治、经济中心。如何对待这种变化和制订相应的外交政策,是尼克松碰到的首要 难题。美国惯于用自己的实力和“榜样”来推行外交政策,维持其霸主地位。尼克松当政前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相对下降,政治影响力大大缩小。受越南战争的冲击,美国的榜样作用受到人 们怀疑。尼克
2、松的任务是恢复美国的实力和信心,利用有限的手段推行自己的外交战略。尼克松面临着共产主义世界政策的变化和内部的分裂、尤其是中苏的决裂;盟国发展壮大,要求在政治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和外交上有更多的独立性;美国自身的相对衰落。因此美国需要同敌手改善关系,以建立一种较少敌意的 关系以及重新评价美国对盟国的安全责任。(2)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 1969 年 7 月 25 日尼在关岛阐述了他的新亚洲政策,被称为“关岛主义”。1970 年 2 月 8 日,尼向国会提交 了外交政策的国情咨文,把上述政策推广到美国的全球外交。尼对自己提出来的政
3、策主张不断加以补充和 发挥,尼克松主义就此形成。尼克松主义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有效威慑),以谈判为手段。尼的伙伴关系是要加强同 北约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在亚洲要加强同日本的以及世界上“自由“国家和独立国家的关系,解决他 们共同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对付苏联的扩张。具体措施:加强同北约成员国和日本的伙伴关系。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缓和战略,改善同苏联和中国的关系。美苏签署了相互关系原则和限制进攻性战略 武器条约等重要文件,美苏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尼访中,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有利于缓和亚 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退出越南战争。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
4、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评价:尼推行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是美国战后外交的一次重大调整,是必要和成功的。对缓和国际紧张局 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尼对苏联的估计过于简单,同苏联搞“缓和”,却为苏联所利用,使美国吃亏 不小。2福特和卡特政府的对苏政策 (1)福特政府基本继承了尼克松的战略方针。(2)卡特政府的对苏政策 卡特上台初期依然主张同苏联搞“缓和”。1978 年在苏联越来越大的扩张攻势面前,美国出台了新政策:提高在第三世界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把中东列为与欧洲、远东相并列的三大战略地区之一。促成 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和解。军事上,增加军费,在西欧部署新式中程导弹,组建快速反应部队 同中
5、国实现关系完全正常化,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提出“人权外交”,以此来改善美国在世界的形象,同时利用人权旗帜支持苏联国内的不同政见者,促使 苏联国内的许多犹太人移居国外 1979 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提出所谓的对苏“新遏止政策”,但为时已晚,整个七十年代苏联占了很大便 宜。(3)卡特主义 卡特政府对外极力推行“人权外交”,试图用政治和经济手段来对抗苏联。然而,随着苏联入侵阿富汗,卡 特政府被迫调整了外交政策。美国总统卡特 1980 年 1 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一项对海湾地区的政策声明
6、。鉴于苏联军队于 1979 年 12 月侵入阿富汗,卡特在这份咨文中警告苏联不要利用伊朗和阿富汗的动乱作为 借口,谋求实现苏联长期以来企图获得一个温水港的目标。他声称:“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 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 段,予以击退。”这一声明被称作卡特主义。它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区性冲突政 策的一种修正,但未能从根本上扭转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与苏争霸的被动局面。(4)人权外交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最早是美国卡特政府推行的一种外交政策
7、。卡特政府宣称美国的任务是要在世界塑造一个人道主义的社会,人权原则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为此,美国便公开支持苏联内部持不同政见的人,并在欧安会等场 所内用人权向苏联施压,其主要目的是利用人权作为外交工具打击对手,提高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而美 国当前所推行的新干涉主义政策便是人权外交与霸权主义结合的产物。美国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个人已经 成为国际法的主体,宣扬人道主义秩序,声称美国与义务维护和领导一个和平民主的社会,这些观点均为 人权外交在新时期的翻版。此外,美国还常在国际上以人权问题打击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但收获甚微。由此可知,人权外交仍是美国推行其霸权主义的一种手法,这必须引起全世界的防范
8、和警惕。二苏联的全球攻势战略 60 年代末、70 年代初,同美国力量相对衰弱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有了明显的加强。苏 联在外交上采取了进攻态势,展开了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角逐。勃列日涅夫执政以来,苏联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苏联国内政局 比较稳定。苏联的经济发展较快,美苏经济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苏联的军事力量得 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核武器急剧增加。1968 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提出了勃列日涅夫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主义,鼓吹有 限主权论,积极进行扩张活动。勃列日涅夫的积
9、极进攻战略有两根支柱,一是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二是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1和平战略 这是勃列日涅夫向西方发动政治攻势的总战略。1971年勃列日涅夫在苏共24大抛出了六点“和平纲领”,宣称要把“缓和”摆在“巩固和加强苏联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首位”,同美国进行“友好”的对话与谈判。勃列日涅夫从此展开了积极的“缓和”攻势。1972 年 5 月,勃列日涅夫与到访莫斯科的尼克松签订了第一 阶段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和美苏相互关系原则等重要文件,确立了美苏战略力量的均势地位,标志着美国 接受了“和平战略”,承认了苏联超级大国的地位。随后,1973 年勃列日涅夫回访华盛顿,1974年尼克松 再度访问莫斯科,勃列日涅夫和福特在海参威会谈,苏联的“缓和政策”走到了“黄金时代”。根据苏联自己的解释,缓和战略是和平共处政策的发展。缓和战略实际上是地道的政治谋略,苏联领导人 把“缓和”看作是进攻性的战略,又是防御性的战略。苏联利用当时美国和西欧都愿意与它搞缓和,有意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展开和平攻势,它是利用和平方式发动的攻势战略,同西方继续进行斗争与对抗的一种方式,力求在不使 用武力或直接运用军事力量的情况下达到自己的目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