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含答案)3354.pdf
《2020年5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含答案)335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5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含答案)3354.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 2020 年 5 月测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7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早期小说,与其后的宋元明清小说相比,它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新世纪以来,随着 新出文献断涌现和学界对中西“小说”观念的反思,该领域研究渐呈复兴之势。陈洪教授长期潜 心于该领域研究并逐成了自己的学术个性,其新著中国早期小说生成史论近日由中华书局出 版,又为该领域研究增加了一部深度与创见的大作。仅就中国古小说领域来说,一个世纪以来的出土文献,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与“语”“说”
2、事”“小说”等相关的文字与图像资料,如语丛 春秋事语 逸周书 晏子等,为重新建 构中国古小生成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新材料,提供了若干重新审视传世古小说文献的“探点”。作者将新出文献与传世相互融汇,比对,互证,综合梳理考辨相关文本的真伪、年代、源流、性 质和社会功能等问题,多有发覆抉功,也为相关论题的进一步展开,为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 解早期小说、小说观念及其所在的历史文化语定了基础。比如书中综合考察银雀山汉简、定县汉 简、双古堆汉简、居延汉简中的晏子残文及传世晏文本,指出该书成书时代是在战国时期 而非后世“伪作”,其“亦史亦子亦小说”的特点也形成于战国时期者亦将王家台秦简中与“嫦 娥奔月”故事
3、相关的资料与传世文献相梳理比对,得出在先秦时期的“嫦娥”与是属于不同神 话系统中的人物这一论断,进而更为清晰地梳理了该故事的流变历程。基于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作者认为目前尚不适宜对古小说研究进行全面的理论总结,因而选 择了宏观视微观阐释相结合的研究路径。一方面,作者着眼于先秦至六朝前后神话、子史、宗教 等,意在较为清晰地勾揭示出小说生成、衍变的面貌,并在理论层面进行初步总结;一方面,作 者力避重复,在总结前贤时彦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富有新意和代表性的在古小说发展史上具有 一定地位和价值的某些重要问题展开“探点”式察,以求达到由点到面、见微知著的研究效果。比如,书中通过韩诗外传来探究汉代经学语境下故
4、事的功能,借伊尹故事流变说明历史人物 神话化、巫术化这一现象,用伍子胥故事演化说明子史之于故事的形塑等。对于每一具体论题,作者均能做到旁征博引、胪列丰富、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又能从中归纳出一般性的认识,兼具 深度、广度与新意,从而使该书呈现出细节爬梳繁深细密、整体论述简洁明晰的研究风格。基于这种研究思路和研究深度,该书中多有新颖的立论、深刻的见解。书中对嫦娥奔月、伍子 胥、周穆故事生成及流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梳理考察,多发前人所未发;对韩非子说林 中“一曰”之异闻的体例与性质的判断,对列仙传的性质及其小说史意义的阐述,令人信服;关于唱导等佛教仪轨之于六朝具体影响的阐发,少有人关注却富有新意。关
5、于古小说的渊源,前人多有阐述,或认为其是“史之余”,或认为是“子之流”,或以为其兼 祖于子神话(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而总体言之,古小说的生成无疑是中国早期经、史、子、集、神话、原教等多种历史文化因素合力的结果。尽可能简要、清晰地揭示并阐述古小说在 多元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演原生状态,正是作者撰写此书的最终目的。基于此,作者以“小说”为本位,在梳理“小说”“稗官”等基念内涵的基础上,分别探究了“语”“说”等体、故事、子、史、神话、巫话、佛教、道教等外在历史与现境之于古小说文本存在形态与性质,小说参与各时 代文化建构的功能以及其生成与流变的具体作用和时代意总之,本书在充分吸收前人成果基础上又进
6、一步推进深入,博赡精详,架构恢弘,为我们呈现 了中国早说生成和流变的大致面貌与历程。(节选自胡政文汇报 读书周刊;有删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晏子 等书的出现,为重构中国古小说的生成史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提供了若干重新审视 小说文献的点”。B基于对某些重要问题展开“探点”式的考察,中国早期小说生成史论一书中多有新颖的立 论、深刻解。C既旁征博引、胪列丰富、抽丝剥茧,又能归纳出总体认识,是本文作者对中国早期小说生 成史论的高度评价。D对中国早期小说的生成和流变的研究,伴随着新出文献的不断涌现和学界对中西“小说”观 念的反思复兴之势。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
7、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节交待中国早期小说生成史论一书出版的历史背景,评价该书出版为该领域研究增加 了一部富度与创见的大作。B第二节概括论述了中国早期小说生成史论成书的过程,并通过两件实例,例证其作者是 如何利用文献进行考证的。C第四节承上启下,对第三节提及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深度,用例证法来映照“该书中多有新颖 深刻的见的观点。D本文属书评。以中国早期小说生成史论为对象,分析评价其内容,探求其学术性,在作 者、读者建信息交流的渠道。3下列观点与本文作者观点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古小说研究的现状决定了目前还不宜在该领域进行全面的理论总结,只能选择宏观视野与微 观阐释相的路径。B对“史之余”
8、“子之流”“兼祖于子、史、神话”的中国古典小说,陈洪教授长期潜心于该领域 研究自己的学术个性。C古小说是在中国早期的经、史、子、集、神话、原始宗教等多元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是诸 多因素合结果。D先秦时期“嫦娥”与“羿”属于不同神话系统中的人物;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晏子,是一部“亦史(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 古代土木工程,历来依靠工匠的师徒口口相传,无人以文字和图绘认真记载。文献中偶有零星记 载,“术语,未必能一一传之文字。文字所传,亦未必尽与工师之解释相符历代文人用语,往往使实质与词藻不辨其程限,殊难确凿。”(选编于朱启钤:中国营造学
9、社开会演词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一卷一期)材料二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古代建筑研究处于筚路蓝缕之时,梁思成指出:“盖建筑之术,已臻繁复,非受训练,毕生役其事者,无能为力,非若其它文艺,为士人子弟茶余酒后所得而兼也。然匠人 每暗于文字,故授实习,传其衣钵,而不重书籍。数千年来古籍中,传世术书,惟宋清两朝官刊 各一部耳。此类术书编纂之动盖因各家匠法不免分歧,功限料例,漫无准则,故制为皇室官府营 造标准。然术书专偏,士人不解,匠人又文字之难,术语日久失用,造法亦渐不解,其书乃为后 世之迷。”(选编于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第一章序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年)材料三 营造法式 这部书作为现代中国传统建筑文
10、化研究筚路蓝缕的拓荒者,影响之大难于言表。建 筑历史学教育家和建筑师梁思成,在美国留学时收到过梁启超寄给他的一套“陶本”营造法式,这套印制精美却看的“天书”,萌发了他学习研究传统建筑体系的志趣。(选编于非白陶湘与)材料四 中国营造学社的成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朱启钤处心积虑,从酝酿、准备、筹措,到最后科的成绩,无不体现了朱启钤过人的智慧。1925 年,朱启钤成立了“营造学会”,因为缺乏费用,学会的地安在自己家中,聘请学者 进行搜集、整理、校译中国古代营造散佚史书、图籍等工作。“营造学会”的建立中国营造学社 的创办打下了基础。朱启钤每年都筹措大量经费用于学会的研究工作,为此而不惜变卖
11、珍藏的和家当。为了学 术研究的开展,朱启钤还出售了他多年来收藏的历史文物及一批珍贵的丝绣,而自己竟负债累1931 年后,梁思成和刘敦帧海外学成归来,先后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朱启钤决定由梁思成和 刘敦帧分别来中国营造学社的两个主要业务组织法式部与文献部。中国营造学社在朱启钤的领导下,走文献考证与田查相结合的道路,使中国营造学社逐渐 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科学机构。在短短的时间内,收集整理出版了代营造史料 同治重修圆 明园史料 中国建筑设计资料参考图集等许多重要的中国古代建筑典籍;同时组织了调查与 测绘华北及西南地区古建筑的活动,并编辑出版了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朱启钤一手缔造的营造学社,以其突出的学术
12、成就填补了当时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空白,反映出中国近代第一代建筑学大师的底蕴和学术思想历程。在朱启钤领导下,营造学社的同仁 们通过文献与考证相结合的中国建筑史研究方法,来的新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方论基础,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选编于传记文学2016 第 5 期)材料五 1929 年,朱启钤在北京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专门研究古建筑的学术机构中国营造学社,并 亲任社长社下设法社式组和文献组,法式组由梁思成任主任,文献组由刘郭桢任主任,同时还有 瞿宣颖、林徽因、刘士陈明达等知名人士参加学社工作,培养了一批古建筑人才和团结了一批国 内一流的古建筑专家。朱启钤亲自了我国宋代
13、李诫所著古建筑名著营造法式。(选编于贵阳网人物春秋栏目)材料六 朱启钤九十大寿,刘敦桢给朱老的贺信中写道:“今日建筑学术界在党的领导下,蓬蓬勃勃,一日 千里。然先生筚路蓝缕之功固亦垂诸不朽。敦桢亲聆教益三十余年,于兹受惠之深,楮墨难 罄”(选编于传记文学2016 年第 05 期)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古代土木工程中的专门术语无人以文字和图绘认真记载;偶有记载也是“文字所传,未必尽 与工师之相符”。B梁思成认为:匠人赖口授实习,传其衣钵;又因匠人困于文字,术语日久失用。故此营造 法式乃世之迷。C 建筑名著营造法式为宋代李诫所著;陶湘、朱启钤都对此书进行过校订研
14、究。后世有“陶 本”“朱之分。D刘敦桢给朱启钤的生日贺信,用“楮墨难罄”表达尊敬与感谢之意;赞朱老的筚路蓝缕之功,抒发亲惠之情。5六则材料之间有些内容是相互印证的。请你选取其中的三处加以说明。(5 分)。6结合文本,请你谈谈朱启钤先生在古建筑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常青的草叶(孙震)花儿已经开得相当尽兴,相当热烈的时候,我的梦境里却常常只是一片纯情无涯我知道,38 年前那个盛夏的热风,掠过惠特曼那些极具个性的葳蕤草叶们,无可阻挡地又追上来了。那个炎热的暑假,我在图书馆、书店里浸泡得实在惬意。当年的书店,实
15、行开架售书。置身书架 前,可意取阅。读不完的书,第二天可以继续,只要记住中止过的页码。当然,书店说不上欢迎 站成一颗树“揩油书的我,但我确实没有遭受过拒读的驱逐。我尽可安心地站读,一天又一天,而我心里时时涌动着一个念头钱了的时候,一定把自己喜爱的书都抱回家去。有钱的日子总也不来,买书只是隐伏于心底的一个又甜又酸的奢望,那时候,我尤为钟情于诗,凡是搜的诗集,我几乎概莫例外地全都生吞活剥了。在吸吮过了为数不算少的诗集之后,隐隐总 有点不过瘾的缺憾时我说不清什么道理,只是感觉诗人本应一泻千里的激情,是被通用的豆腐块 形式过多地拘禁着了。诗人,正被一种什么流行病感染着吗?然而,这位大洋彼岸的惠特曼与众
16、不同。他的诗与他的相貌竟是如此的恣肆、率真,如同来来去 去无须呼的田野上的风。我端详着扉页上惠特曼的画像,他那满脸满腮不守秩序的如同野草一 样芜蔓的胡子,和宽下那对自信得可以穿透所有雾障的眼睛,就满有理由地想:只有这样的汉 子,才能写出这样的诗。自己之我歌唱带电的肉体、斧头之歌等犹如排山倒海的波涛,滚滚而来。我捧着这本题名为草叶集选的当时是真正体验到“爱不释手”这个成语所传达的 滋味了。但是不忍“释”也得“释”,当一眼看清此书封元 l 角的定价,就乖乖把它放回书架上 了,我身上 1 分钱也没有。从没读过一天书的母亲,倒是很能体谅儿子爱书的痴心。当我委婉地向她诉说了自己的喜爱之 后,她沉刻,还是
17、把钱 1 分不多地给了我。母亲没说一句为难的话,但我知道这 l 元 1 角钱,在 她并不是一个微不的小数。当年,人均月生活费不足 8 元才能吃救济啊。我记不清那天是怎么高兴地跑过海沿那条路的,反正一进书店就去书架上取草叶集选。可是,交书款傻了眼:掏遍了身上的所有口袋,还是少了 1 角钱。收书款的其实也还是那售书的女子。整个暑期,我几乎听她说话,总是穿一件绿地白圆点的短衫,静静地或站或坐在书架前。看她这 件绿地白圆点的短衫,总让我校院里那开满莲花的小湖,便觉得她很亲切。只是弄不懂,她大大 的眼睛里,为什么总是贮满了厚重的忧郁有我应该呼之为大姐姐的年龄,见我浑身上下搜索也 找不到那 l 角钱,便轻
18、轻地说:“书你拿去吧那 l我垫上。”惠特曼以他那些生机蓬勃的、散发着浓郁的野味儿的草叶,包容了我此后的若干晨昏。当我偶然 对母亲买书少钱,书店那位女子代为垫付的事时,母亲便以为我犯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过失。她立 即掏出 1 角钱,要书店还帐。“她一天才能挣几个 1 毛呀。1 毛就是一顿饭钱呢。”母亲说。我赶到书店时,却没有见到那位女再去,还是没有。那绿地圆白点的短衫不见了,书架前仿 佛黯然了好多。那年月风云突变的事,实在太多太一个人的命运也常常如一片草叶,飘忽难定 的。好长一段时间,我还到书店去寻找,忧郁的眼睛倒是见过不少,但那都不是她的眼睛。我那时懂 事不多知道是不可随便向不相识者打听人的,何况
19、打听的又不知姓什名谁。38 年过去,人海茫茫,我再也没见过那位女子。欠她的那 1 角钱,以及远远不是钱所能涵盖的 珍贵看来是永远难以偿还了。惠特曼那些个性独具的草叶们,常年摇曳在我生命的四季里。白居易的著名的原上草会“一岁一 枯荣”特曼的草叶们不会。它们永远鲜活,蓬勃着不枯的绿意。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中划线“买书只是隐伏于心底的一个又甜又酸的奢望”句,使用通感手法,形象写出自己 少年时书的喜爱。B母亲在得知售书员为“我”垫付书款后,催“我”去还钱。此时售书员已不知去向,这一情节 暗写会的动荡不安。C本文通过回忆引出自己少年时代对书的喜爱及渴求,
20、详写了买草叶诗集时母亲、女店员 对自己的与帮助。D书店是“我”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这里“我”“认识”了惠特曼及其诗歌,获得了远远不是钱 能涵盖珍贵的东西。8文中有两处写到售书员的服饰和眼神,请分析其作用。(6 分)9本文题为“常青的草叶”,结合文本谈谈其所包含的意蕴。(5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徐)光启幼矫挚,饶英分。尝雪中蹑城雉,疾驰,纵远跳。读书龙华寺,飞陟塔顶,呋顶 盘中,争处。其为文层折于理、于情,进凡思五六指,乃祝笔。故读之者不辞凡思五六指,猝未易识,而实可 试诸行往顾盼物表,神运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月中 学生 标准 学术 能力 诊断 测试 语文试卷 答案 Word 335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