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12春-11-文言散文·内容概括-杨贺琰.13164.pdf
《语-12春-11-文言散文·内容概括-杨贺琰.1316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12春-11-文言散文·内容概括-杨贺琰.13164.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1页/共13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文言散文内容概括 高三语文春季班课程 高三语文春季班教案 教师 日期 学生 课程编号 课型 专题 课题 文言散文内容概括 教学目标 1熟悉文言散文中常见的内容概括题目。2掌握文言散文内容概括的答题方法。教学重难点 文言散文内容概括的答题方法。教学安排 版块 建议时长 1 知识梳理 10 分钟 2 例题精讲 30 分钟 3 巩固练习 30 分钟 4 拓展练习 20 分钟 5 自我测试 20 分钟 6 师生总结 10 分钟 7 课后作业 第2页/共13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文言散文内容概括 高三语文春季班课程 一、高考要求 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考试内容”部分有关“
2、古代诗文阅读”的考试范围包括“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对于文言散文而言,主要包括:(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简要解读 1“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重要信息。这些重要信息包括:一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认识,二是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释,三是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还有一些语句能有力地表现作者的观点,集中反映文章的主旨,它们也是重要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要点
3、,概括中心,考查学生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理解。这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是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的综合能力,其难度比正确把握文意又高了一层。如果单纯理解语言方面的内容,则只能讲通字句,无法对阅读材料的主旨有进一步的深入领会,更无法对之进行鉴赏评价。因而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对文意的归纳概括就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这种归纳概括往往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进行的。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也是对阅读材料内容理解方面的分析综合,它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作者写文章,在材料的选择、叙述的角度、句子语气上
4、及直接抒情议论中,都可能表现出自己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往往会相应增大。三、题型梳理 上海高考语文第二篇文言文一般为文言散文,文言散文的内容概括包括段落、主题、写作意图、主旨的概括及写作思路的梳理。四、答题技巧 1确定需要概括内容的范围;2梳理思路,划分层次;3关键词概括。文言散文内容概括 知识梳理 第3页/共13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文言散文内容概括 高三语文春季班课程 宝界山居记 归有光 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喂,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不足以尽
5、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子卑稚,不足以极水之趣。太湖漭淼澒洞,沉浸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意唯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故凡奔涌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自锡山过五里湖,得宝界山。在洞庭之北,夫椒、批水之间。仲山王先生居之。先生早岁弃官,而其子鉴始登第,亦告归。父子并中年失偶,而皆不娶。日以诗画自娱。因长洲陆君,来请予为山居之记。余未至宝界也,尝读书万峰山,尽得湖滨诸山之景,虽地势不同,无不挟湖以为胜,而马迹、长兴,往往在残霞落照之间,则所谓宝界者,庶几望见之。昔王右丞辋川别墅,其诗画之妙,至今可以想见其处。仲山之居,其减华子同、欹湖诸奇胜;而千里湖山,岂蓝田之所有哉。摩洁清
6、思逸韵,出尘壒外,而不能自引决于开元、天宝之际以濡羯胡之膻。以此知士大夫出处有道,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诘,令人有遗恨也。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则其于一切世分若太空浮云,曾不足入其胸次矣。何可及哉!何可及哉!(选自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作品选)【注】卑稚:矮小。漭淼澒洞(hngtng):水势广阔浩荡,相连不断。壒:灰尘。羯胡:匈奴人的别称,此处代指安禄山。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1归有光,是明代“_”(文学流派名)代表人物,我们在高一学过他的作品是_。(2分)知识卡片:例题精讲 归有光(1507 年 1 月 6 日1571 年 2 月 7 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
7、。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嘉靖十九年(1540 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四十四年(1565 年),归有光六十岁时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1571 年)病逝。归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又与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归有光的散文博采唐宋诸家之长,继承了唐宋古文运动的传统,同时又在唐
8、宋古文运动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进一步扩大了散文的题材,把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引进了严肃的“载道”之古文中来,使之更密切地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就容易使文章写得情真意切,平易近人,给人以清新之感。尤其是一些叙述家庭琐事或亲旧的生死聚散的短文,写得朴素简洁、悱恻动人。第4页/共13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文言散文内容概括 高三语文春季班课程 2作者在第段描写太湖的用意是_。(2分)3第段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_。(3 分)4第段中的王右丞指的是诗人_,作者写他的故事是为了说明“_”。(3分)5作者写王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感叹“何可及哉!何可及哉!”的意图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4 分)【难度】【答案】1
9、唐宋派 项脊轩志(2 分)2写出太湖独特之美在山水相衬、相得益彰(1 分),衬托宝界山的美(或为下文介绍宝界山作铺垫,或间接交代下文王氏父子隐居宝界山的原因)(1 分)。(2 分)3交代宝界山的地理位置、王仲山父子的概况及作者写记缘由。(三点各 1 分)4王维士大夫出处有道,一失足遂不可院(用自己的话不得分)(2 分)5作者肯定(赞叹)王仲山父子在政治清明时退隐是有道(原则)的,用反复的手法写出一般人难以做到;其实也在含蓄地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清高孤傲的情趣以及归隐山水的志向。(写出褒扬的态度和作者的情怀,各 2 分,意思接近即可)(4 分)阅读下文,完成 1-5 题。松风阁记(明)刘基 雨、风
10、、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悉随其物之形而生焉。土石屃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皆不得其中和,使人骇胆而惊心。故独于草木为宜。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叶之槁者,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是故宜于风者莫如松。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潇洒而扶疏,鬖髿而玲珑。故风之过之,不壅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宜乎适意山
11、林之士乐之而不能巩固练习 第5页/共13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文言散文内容概括 高三语文春季班课程 违也。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潄;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注】訇(hn)磕:大声。屃赑(x b):蠵龟的别名,此指石碑下的石雕。相羊:同“徜徉”,徘徊。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
12、文集(选自 2014 年嘉定区一模语文试卷)1分析文章开头写雨、露、雷的作用。(2 分)2对第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原来它的声音都已附着在其它的物体上了 B所以它的发声完全依据所吹到的物体而定 C原来它的声音是一直附着于其它物体上的 D所以它的声音是一定要追随着其它事物的 3第段的层次结构非常清晰,试作简要分析。(3 分)4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 分)5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 分)【难度】【答案】1(3 分)对老庄有深刻的理解,年少时甚至崇尚隐遁,但批判以放达为时尚的社会风气。22(2 分)为了衬托(1 分)风无形有声、附物为声的特点(1 分)。2(2 分)B
13、3(3 分)第段先写风吹它物之声令人“骇胆而惊心”,次写草木之声令人不快,最后写松风之声令人“旷神怡情”,(2 分)全段自远而近,层层推进,井然有序(1 分)。第6页/共13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文言散文内容概括 高三语文春季班课程 4(2 分)全句连用四个比喻,(1 分)形象地表现金鸡峰三松随风势由弱而强,其声亦随之变化万端的特征,令人如临其境。(1 分)5(3 分)本文描绘了松风阁的独特风声,抒发了对山间美景的钟爱之情,表达作者隐逸林泉、高洁脱俗的思想追求。(一)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是以圣人著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
14、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祗庸之德;躬南面,则援俊逸辅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任使者哉!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不信,以明为似之难保。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刘劭人物志序)【注】庶绩:各种事功。爻象:周易中的
15、爻辞和象辞。祗庸:恭敬恒常。南面:指帝王之位。二八:指八恺、八元,高阳氏和高辛氏时期德才兼备的人。不试:不被任用。为:同“伪”。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 分)A莫美乎聪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则众材得其序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C而庶绩之业兴矣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尧以克明俊德为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2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2 分)3概括第段的两层意思。(4 分)(1)_(2)_ 4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拓展练习 第7页/共13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文言散文内容概括 高三语文春季班课程 A通过分析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做事
16、目的可以判定其德性品行。B了解他人内心可观察其与人的交往、行事态度等外在行为。C通过分析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做事动机可以推测其日常行为。D了解他人品行可观察其选择的生活环境、交往对象等方面。5本文是刘劭人物志的自序,请分析其写作意图。(3 分)【答案】1(2 分)B 2(2 分)第一段开宗明义,指出鉴别人才与百业兴旺息息相关,总领下文关于辨识人才、使用人才的议论。(内容 1 分,结构 1 分)3(4 分)明君圣人的用人之道是成就大业的关键;明君圣人选拔和任用杰出人才获得了美誉。4(2 分)A 5(3 分)【示例 1】作为全书的序言,本文明示了人物志一书的主要内容:记述辨识人才使用人才的各种理论和
17、方法,弥补前人在品鉴人物方面的缺失和遗漏,帮助圣人明君做到“知人善任”。【示例 2】作为全书的序言,本文对自己写作人物志一书的动机进行了合理化说明:既然有了孔子等先贤品评人物在先,那么刘劭本人对各类人物加以分类品鉴,以帮助国君识别人才,也是非常适宜的。评分说明:“序”的特点 1 分,具体内容 2 分。【译文】圣贤的美德,首先表现在耳聪目明;而耳聪目明之最可贵者,首先在于对人的了解。能了解人之是否诚实、是否有智慧,则能使各种人才都能做到人尽其才,从而使得各项事业都能得到发展。因此,圣人通过设立卦爻、卦象,就能知道如何辨别君子与小人的言辞;通过阐发诗经的情志,就可以鉴别出风俗是否雅正;通过制订表达
18、秩序与和谐的礼、乐制度,来考量人的六艺和品德;身为君王,则必须选用杰出而清逸之辅佐人才,以上这些都是为了让所有的贤德之才得以畅达而且完成上天之功业。上天之功业完成之后,便能同受应得之名与恰当之荣誉。因此,帝尧凭借能够明晓俊杰之德而著称,帝舜凭借选用十六贤才而建功立业,商汤凭借选拔出类拔萃的贤人而闻名后世,周文王凭借任用垂钓渭水之边的姜尚而受到人们尊重。由此论之,圣人振兴道德,哪一个不是在寻求贤人方面用尽了他们的耳目心思?哪一个又不是通过任用贤人从而获得安宁闲逸!因此,孔圣人仲尼无应试机会而无门路可以攀援升用,尚且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排定门人弟子,广泛议论各种人才而区别为三等。又赞叹中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 11 文言 散文 内容 概括 杨贺琰 1316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