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12秋-16-走进高考:诗词鉴赏·内容分析13594.pdf
《语-12秋-16-走进高考:诗词鉴赏·内容分析1359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12秋-16-走进高考:诗词鉴赏·内容分析13594.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1页/共12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考:诗词鉴赏内容分析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 高三语文秋季班教案 教师 日期 学生 课程编号 课型 专题 课题 走进高考:诗词鉴赏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掌握诗词内容、主旨、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分析技巧。教学重难点 准确把握诗词的情感内容。教学安排 版块 建议时长 1 经典考题 40 分钟 2 知识梳理 10 分钟 3 能力提升 35 分钟 4 实战演练 35 分钟 5 作业 30 分钟 第2页/共12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考:诗词鉴赏内容分析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 (一)真题解析:2016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
2、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1 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1 分)()A 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 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 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D 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知识卡片:走进高考:诗词鉴赏内容分析 经典考题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
3、仗两个方面。对仗多用于骈文。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
4、目。第3页/共12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考:诗词鉴赏内容分析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 2 从“切合题目”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2 分)()A 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B 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C 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D 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3 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 分)()(二)真题解析:2014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 镜湖女(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
5、神。1 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1 分)()A 古体诗 B 近体诗 C 歌行 D 诗余 2 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3 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4 分)()第4页/共12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考:诗词鉴赏内容分析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三)真题解析:2010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
6、日夕佳。【注】霹雳:琴名。知识卡片:1 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2 分)()2 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B “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C “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D 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3 “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分)()秋社日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古代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祀神报谢。宋时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后世,秋社渐微,其内容多与中元节(
7、七月半)合并。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秋社:“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你房、肚肺、鸭、饼瓜姜之属,切作棋子、片样,滋味调和,铺于板上,谓之“社饭”。第5页/共12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考:诗词鉴赏内容分析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 一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今
8、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 58 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9-90字)、长调(91 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曲:即散曲,分为
9、“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二诗歌分类 1 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嘱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恋。2 咏史怀古诗:一般是凭吊古人的人或事。对人,或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3 边塞征战诗:一般来说,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的比较少,而表现对战争的厌恶,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的比较多。4 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10、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代表诗人:陶渊明、大小谢、王维、孟浩然 5 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6 咏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往往是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7 闲适隐逸诗: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知识梳理 第6页/共12页 专业引领共成
11、长 走进高考:诗词鉴赏内容分析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 8 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9 思妇闺情诗:即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多写妇女对在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10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11悼亡诗:悼亡诗多是通过作者追忆往昔,回忆妻殁之前彼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或其他具体生活情境,或以“记梦”的形式,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三阅读的总体要求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 16 走进 高考 诗词 鉴赏 内容 分析 1359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