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12秋-12-走进高考:记13749.pdf
《语-12秋-12-走进高考:记1374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12秋-12-走进高考:记13749.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1页/共16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考:文言散文记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 高三语文秋季班教案 教师 日期 学生 课程编号 课型 专题 课题 走进高考:文言散文记 教学目标 掌握“记”的文体特点及重点题型的答题技巧。教学重难点 掌握文章的深层含义及机构特点。教学安排 版块 建议时长 1 经典考题 40 分钟 2 知识梳理 10 分钟 3 能力提升 35 分钟 4 实战演练 35 分钟 5 作业 30 分钟 第2页/共16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考:文言散文记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 真题解析:2016 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 勿斋记(明)朱舜水 世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
2、道去之不知其几万里已。古今之称至圣者莫盛于孔子,而聪明睿知莫过于颜渊。及其问仁也,夫子宜告之以精微之妙理,方为圣贤传心之秘,何独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视听言动者,耳目口体之常事,礼与非礼者,中智之衡量,而“勿”者下学之持守。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骛高骛远哉?夫以振古聪明睿知之颜渊,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于日用之能事、下学之工夫。其少有不及于颜渊者,从可知矣。故知道之至极者,在此而不在彼也。藤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因号“勿斋”,初见于太史所。士大夫之初遇,自有礼矣,不得轻有所请谒也,奈何以“勿斋”请余为之记
3、也?余未知其人,亦何得轻为搦管,如贾人之炫其玉而求售也?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勿斋有之矣!“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余亦有之矣!【注】传心:传授道统。刍荛:指割草砍柴的人。知识卡片:1概括第段的意思。(2 分)()2第段举孔子、颜渊为例,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走进高考:文言散文记 经典考题 朱之瑜(1600 年 11 月 17 日1682 年 5 月 23 日),明清之际的学者和教育家。字楚屿,又作鲁屿,号舜水,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末贡生。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三次被皇帝特征,未就,人称征
4、君。清兵入关后,流亡在外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南明亡后,东渡定居日本,在长崎、江户(今东京)授徒讲学,传播儒家思想,很受日本朝野人士推重。著有朱舜水集。其学特点是提倡“实理实学、学以致用”,认为“学问之道,贵在实行,圣贤之学,俱在践履”,他的思想在日本有一定的影响(水户学)。朱之瑜和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一起被称为“明末清初中国五大学者”。并与王阳明、黄宗羲、严子陵称为余姚四先贤。第3页/共16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考:文言散文记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 A以圣贤为例,具体典型,很有说服力。B交代“四勿”是圣贤道统传授的秘诀。C借助圣贤之人的做法,引出文章观点。D通过对比,揭示圣人之道的玄妙
5、高远。3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2 分)()4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 分)()A“狂夫”借指作者,表达谦逊之意。B“圣人”借指藤君,表达感激之情。C作者认为自己境界与圣人相距甚远。D作者为藤君向自己求文而感到庆幸。5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用自己的话作答。)(4 分)()【答案】1答案示例:世人学习圣人不得要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意的能力。第一段的意思是“世上学习圣人之道的人,把圣人看得太高,而且对圣人的要求也太精细,最终距离圣人之道不知有几万里”,依据意思概括即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2D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
6、“第段举孔子、颜渊为例,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D 项,“揭示圣人之道的玄妙高远”有误,文章第二段说“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鹜高鹜远哉”,可见圣人之道并非玄妙高远。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答案示例:藤君勿斋的名称来源于“四勿”,这与作者的修身理念十分契合,所以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答题的区域在第三段。考生可以找到“腾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这些内容,然后进行概
7、括即可。学.科网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4A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A 项,“狂夫借指藤君”错,“狂夫”应 第4页/共16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考:文言散文记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 指自己;B 项“表达感激之情”有误;D 项,“感到庆幸”有误。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5答案示例:修身应注重日常的人情事理,在视听言动之间下功夫,从而臻于圣人之道 试题分析:第二段借用孔子和颜渊的例子来说明圣人之道并非玄妙高远,由此说明自己的修身之道,即要务实,要脚踏实地;第三段借对腾君的分析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
8、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译文】:世上学习圣人之道的人,把圣人看得太高,而且对圣人的要求也太精细,最终距离圣人之道不知有几万里。古今能称得上圣人的没有比孔子伟大的,聪明睿智没有超过颜渊的。等到颜渊向孔子询问仁的时候,孔夫子用精微妙理给他解答,这正是圣贤之人传授道统的秘诀,为什么独独说“非礼勿视,赤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些看、听、说、动的事,是耳目口体的功能,是否符合礼教,需要内心的智慧去衡量,“勿”是学习人情事理基本常识的最基本要求,难道夫子不能说玄妙高远的话?还是颜渊的才能不能追求玄妙高远的志向?他们用来传授的东西,只不过是日常之所擅长之事,人情事理最基本的常识,他
9、们很少有比不上颜渊的,由此可以知道了。所以那些懂得道义精妙的人,是在这些方面而不是在那些方面。腾君向来喜好学习,有志于追求“四勿”之境界,用它给自己的书斋命名。因此称为“勿斋”。初次在太史所见面。士大夫初遇的时候,都自有礼节,不会轻易有所请求之事,为什么拿“勿斋”来请我给它做记呢?我不了解这个人,又为什么轻易为他执笔为文,就好比商人炫耀他的玉想求得出售呢?或者是他内心久已厌恶那些高远玄虚的旧习,茫茫然就好比捉风一样,一旦醒悟,想要得到我的话来证实他的生平之志,中庸的品德吗?“古代圣贤有句名言,要虚心向割草打柴的人请教”,勿斋有啊!“(即使是)狂妄之人的言语,圣人也会选择性的听取”,我也被听取了
10、啊!一、记的基本含义和分类 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在这种含义基础上,“记”逐步获得了它的文体意义,成为经史中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作为一种文体,“记”在六朝获得文体生命,唐代进入文苑,宋代其内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稳固。明清时主体性色彩更加浓厚,逐渐成熟稳固。根据史志中以记名篇的书目数量和文学总集中记体文内容的变化和类目的增减,可以更客观地了解“记”作为一种文体其内涵发生的变迁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分类:知识梳理 第5页/共16页 专业
11、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考:文言散文记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 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包括:山川景物 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记,等泰山记 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说明,描写,情绪 另描写事物的书、文章或文体志 也是古代文体一种 有“志”的意思:载。述。笔。杂。旅游。大事。二、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第一步:速读全文,整体感知,分清题材。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对全篇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然后想一想这篇文言文是属于“碑记”或“游记”或
12、“杂记”或“记事”。第二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一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即找出文章中描写部分,通过仔细品读,弄明白作者所记录的内容,根据内容然后去理解文中的议论部分。(一)真题解析:2015 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 静者居记(明)高启 浔阳张君来仪,以“静者居”名其所寓之室,尝属子记之,久辞而未获。一日,与客往候之,入其室,竹树翳深,庭户虚寂,落然无嚣声。客顾而叹曰:“美哉居乎!使张君不勤动于外、有以自乐而成夫静者,非是居乎?”予谓客曰:“子何言之戾耶?今有人焉,处空谷之中,栖长林之下,干戈之声不闻,车马之迹不至,其居静
13、矣。而利禄之念不忘于心,穷约之忧每拂乎虑,虽夷然而行,块然而坐,颠倒攫攘,无异奔骛于埃壒者,子谓其果静乎?又有人焉,游于邑都,宅于市里,邻有歌呼之喧,门有造请之杂,心倦乎应答,身劳于将迎,其居非静失。而抱廉退之节,慎出处之谊,虽逐逐焉群于众人,而进不躁忽,视世之挥霍变态倏往而倏来者,若云烟之过目,漠然不足以动之,子谓其果非静者乎?盖静也系于人,不系于居。人能静则无适而不静,是居之静无与于人,人之静亦无待于居也。虽然,亦有待其居而静者矣,然非此之谓也。传曰:居天下之广居。广居,仁也。自克己以复之,主敬以守之,至于安重而不迁,渊靓而莫测,则其体静矣,故曰仁者静。张君之志,盖在于是,而假以名其室,子
14、岂未之思乎?”能力提升 第6页/共16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考:文言散文记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 客未有以应。张君起而谢曰:“_若居仁而静者,虽非愚所及,则愿学之焉。子之言备矣,岂不足记吾居哉?请书之。”顾予欲静而未能者,姑书以识之,俟他日从君而从事焉。知识卡片: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 分)()A矣 B乎 C耶 D也 2第段画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_ _。(2 分)()3对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欲静而未能”点明作者久未写记的原因。B作者通过写这篇记加深了对“静”的认识。C作者通过写这篇记同时勉励张君和自己。D作者觉得要随张君学习才能成为“静者”。4把下列语句组
15、织起来填入第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 分)()吾知其所勉 居不静而静者 居静而非静者 吾知其所警 A,;,。B,;,。C,;,。D,;,。5本文说理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4 分)()【答案】1(1 分)D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
16、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第7页/共16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考:文言散文记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解析】这类试题解答时可结合对上下文的分析,通过筛选确定答案。第一段内容讲的是张来仪嘱咐作者给他的“静者居”写一篇记,因作者长时间推辞而没有得到,应为陈述语气,而“耶”“乎”用在句末一般表示疑问语气,所以排除 B 和 C。“矣”用于句末,多表时态,与“了”相同,不符合语境。2(2 分)对居室“静”的特点进行具体描绘(1 分),引出后文“客”的感叹(1 分)【解析】在文言文阅
17、读中考查句段作用。解答这类试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方面分析就是确定所给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结构上分析,就是思考一下,画线句子处于文章什么位置,一般如果在开头则有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作用,如在文章中间,一般为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在文章结尾部分,一般有总结上文,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等作用。本题所考查句子所写内容明显,位置在第 2 段,属于文章开头部分,考生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可很容易得出答案。从内容上看,“竹树翳深”,“虚寂”“无嚣声”写出了“静者居”的环境特点,青青翠竹深深掩映,庭院无人非常清静;从结构上看,本文第 2 段还属于文章开头部分,主要作用是启
18、下,正因为画线句子把“静者居”写得如此清幽安静,才有了后文“客”的赞叹和作者的议论,所以画线句子起到了弓 I 起下文内容的作用。3(2 分)C【解析】考查对段落大意的分析。这类试题解答时一般要思考文段共有几层,每层含义是什么,然后归纳总结得出整段的内容要点。本题考查的段落是文章最后一段,而文章最后一段,往往具有点明主题,总结上文,点明作者写作意图的作用。所以,考生就应该明白。此题同时涉及考查文章主题和作者写作意图,解答时也就要思考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然后对照所给选项逐一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A 从文本内容来分析,可知文章体现了一种“廉退”思想,“欲静而未能”说的是想要真正
19、的内心安静却没有能得到。B 无中生有,作者的认识早已有之,只是通过这篇记写出来。D“俟他日从君而从事焉”表达作者自己想要寻得真正安静的愿望。4(3 分)D【解析】考查理解语法、修辞现象在表达文章内容上的作用。这类试题解答时要注意将所给句子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思考前后话题是否一致,陈述角度是否一致,内容前后是否照应性,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是否合理,意境是否谐调,最后总结归纳。本题就可先在小范围内将四个句子分类,一类静而不静,一类不静而静,然后结合上文,考虑上下文的照应性即可得到正确答案。从上文来看,作者承接“客”的赞美,先列举了有的人居所安
20、静而实不静的现象,并批判这种行为,由此可判断出的顺序,接着,作者写了居所不安静而真正静的现象,并赞扬这类人的行为,由此可判断出的顺序。最后与上文内容相呼应,就可确定答案为 D。5(4 分)本文先以居静人不静的现象,反驳了“静系于居”的看法(1 分),再从居不静人静的现象,提出“静系于人不系于居”的观点(1 分)。在此基础上,又把对“居”的理解上升为心灵的居所(1 分),由此推进一层,提出“居仁而静”这一最为核心的观点(1 分)。全文紧扣“居”“静”关系,连贯而下,层层推进。第8页/共16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考:文言散文记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解析】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本文是论说文
21、,这类文章通常的写作思路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中,作者先列出了“客”的观点,“客”认为主人所追求的静,是主人的居所“静者居”所提供的,作者不同意“客”的观点,然后进行反驳。反驳是从两个角度分析的,先说为什么居所安静不一定就是,再谈居不静不一定是真不静,然后提出“居仁而静”,层层展开,逐层深入。【参考译文】浔阳的张来仪君用“静者居”给他的住处命名,曾经嘱咐我给他的静者居写一篇记,因我长时间推辞而没有得到。一天,我和朋友前去看望他。进入他的静者居,青青翠竹深深掩映,庭院无人非常清静,静悄悄地没有喧嚣的声音。朋友赞叹说:“这个居所真美啊!让张君不经常在外活动,用来让自己快乐而成就这种
22、安静的,不正是这个居所吗?”我对朋友说:“你怎么说的这么偏激呢?现在有的人,身在空旷的山谷之中,住在幽深的树林之内,听不到兵器的声音,没有车马的痕迹,他的居所非常安静了。但心中却不忘追求功名和利禄的念头。对于穷困贫贱的忧虑,每每违背心中的理想,即使平静而镇定地前行,孤独地坐在那里,上下争夺,无异于奔忙追求于尘世,你说他是真的安静吗?还有的人,游走于大都市,在集市上建筑住宅,旁边有唱歌呼喊的吵闹之声,家门有拜访邀请之类的杂事,内心疲倦于应和酬答,身体劳累于迎来送往,他居住的地方不安静。却抱有谦让的思想,谨慎地对待进出和独处的事,虽然奔忙于人群中,但前进不急躁,不疏忽大意,看世上任意浪费财物,万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 走进 高考 1374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