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五年高考真题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3751.pdf
《2011--2015年五年高考真题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375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5年五年高考真题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3751.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2015四川文综,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 这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 解析“克己复礼”“民贵君轻”是儒家思想,“选贤举能”是墨家思想,“礼”是儒家思想,“法”是法家思想,“礼法兼用”最能体现思想领域的融合倾向,故 B 项正确。答案 B 2(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解析 题干材料信息意思是:人不要把水作为镜子,而应当把百姓作为镜子,要求为政
2、者要倾听百姓的呼声,以百姓的反应,检查为政的得失,体现了民本思想,因此 C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墨家的兼爱尚贤和道家的道法自然,A、D 项错误;主权在民是近代启蒙思想主要观点,与材料不符,B 项错误。答案 C 3(2014山东文综,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解析 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使学术下移,故 A 项符合题意。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只是遭到了破坏,并没有瓦解;周王室统治的基础应该是井田制,故 B、C 两项与材料无关。D 项和材料中的
3、教育关联也不大。故答案为 A 项。答案 A 4(2014上海单科,1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A 孟子 B 庄子 C 韩非子 D 道德经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从题干的内容来看,应是儒家思想家的主张。孟子儒家的著作;庄子和道德经是道家的著作;韩非子是法家的著作。故应选 A。答案 A 5(2012山东文综,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 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
4、法家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材料“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说明此学派代表地主阶级,反对贵族特权、主张社会变革、倡导重农抑商。结合所学可知是法家思想。答案 D 6(2012海南单科,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 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故材料强调的是“好礼”“好义”“好信”,并没有反映“民本”和法治,故 A、C 两项错误。材料内容并未涉及“礼治”,故无法体现“礼治为先
5、”,D 项错误。礼、义、信都是仁政思想的体现,故 B 项正确。答案 B 7(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孟子的这句话,即实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田界开始,为“制禄”奠定基础,据此可得出 C 项正确;A、D 两项虽然是孟子的思想,但材料没体现,故不正确;B 项不符合以孟子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题干也未反映,故排除。答案 C 8(2015天津文综,14)(节选)阅读材料,回答
6、问题。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不仅,而且”提取信息做答;第二小问,立足于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修己”“复孔”的政治内涵分析。答案(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
7、正社会秩序。考点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理学 1(2015课标全国,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 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解析 材料反映了古代儒学者,借称颂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之完美,批评现实政治希望君主能接纳儒家学派的仁政、民本、教化的思想主张,做一个贤明的君主来统治人民,达到稳固统治之目的,这本质说明儒学者没有看到时代的变迁,一味追求实现自己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选 C 项。董仲舒的汉代儒学、宋明理学都是被统治者采纳,故 A 项错误;B、D 两项是
8、对题干的错误阐释,排除。答案 C 2(2015浙江文综,13)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 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解析 对武则天的评价,由“唐人史著”较为客观的记载,到宋明“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说明主观意识会影响对史实的客观评价,故选 A。对任何历史人物都会有定论的,排除 B;个人意见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不能真实地反映真相,排除 C;对历
9、史评价的客观性在于把握历史的本质。至于历史的发展阶段,时代越近,其客观性越差,排除 D。答案 A 3(2015北京文综,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 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 B C D 解析 依据朝鲜使者对王阳明学说的看法可知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故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而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倡导“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10、说明二者观点明显不同,故符合题意。王阳明的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并未超出理学范畴,也不是对儒学的叛逆,排除含选项,选 C 项。答案 C 4(2014课标全国,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 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解析 唐朝时期“三教并行”,材料显示唐朝三个阶段道教和佛教都因为最高统治者的好恶发生地位的升降,从而体现儒学政治地位的相对稳定,故 C项正确。A 项中“决定”表述过于绝对;根据“武则天时明
11、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可知 B 项错误;唐武宗大规模“灭佛”,从反面说明佛教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排除 D 项。答案 C 5(2014课标全国,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 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解析“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程颢、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二程继承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并进一步发挥,认为人性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私欲”不断膨胀,以致“习远”。只有克服私欲,“穷究天理”,才能恢复“本善”,成为圣贤。A、B 两项分别是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的认识,而非宋明理学家“对人性的新认识”,排除;C 项与
12、题意不符。故答案为 D 项。答案 D 6(2014课标全国,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 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解析 据材料秦代“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而西晋时“私拿养子的财物同样无罪”可知,父权的强化由有血缘的儿子延伸到无血缘的儿子,说明儒家伦理道德日益加强,D 项正确。A 项中“养子亲子权利”、B 项“血缘亲情淡化”、C 项“宗族利益”在题干中未体现,均排除。答案 D 7(2014广东文综,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
13、老师 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 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解析 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中“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可以看出,“四书”更受重视,故 A 项正确;明清时期,孔子的权威思想地位不可能动摇,B 项错误;C 项在题干材料中未反映。红楼梦是清代小说,不可能反映宋代生活,排除D 项。答案 A 8(2014江苏单科,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
14、 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解析 材料中“民贵君轻”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董仲舒“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的思想显然是主张牺牲民来满足君,这违背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B 项正确。A 项错在“全部”;C 项中的“仁爱”与 D 项中的“德治”与材料无关。故答案为 B 项。答案 B 9(2014大纲全国,1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 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
15、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解析 材料只是反映了对族谱的重视,没有提及其影响和破坏,A 项错误。B 项表述绝对,排除。宗法制自其出现一直存在,“重建”之说错误,排除 D项。根据题干材料信息,重视“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重视族谱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但尊崇人伦是宋代理学的观点,故答案为 C 项。答案 C 10(2014海南单科,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礼、刑,相为
16、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 B 项正确;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A 项错误;依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 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意思相反。答案 B 11(2013课标全国,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 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解析 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对周公所创周礼文明的继承与发展,所以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创立的理学推崇气节、修养,将继承和发展周礼之道、强调“重义轻利”“养浩然之气”的孟子学说奉为儒家经典
17、之一,凸显出孟子学说在成为统治哲学的程朱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孟子一书也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之一,所以儒学在宋代以后多被称为“孔孟之道”,故 C 项符合题意。宗法血缘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A 项错误;仁政理念作为儒学的主要主张一直具有广泛影响,不是促成儒学称谓变化的因素,B 项错误;陆王心学不占正统地位,影响没有程朱理学广泛,D 项错误。答案 C 12(2013福建文综,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 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5 年高 考真题 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3375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