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9460.pdf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946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9460.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 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教学目标 1.会认 13 个生字,会写 15 个生字,重点理解“演化、开辟、崭新”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
2、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 1.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2.树立学生探究的意识,培养他们钻研科学的精神。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课时安排 2 课时 1.会认“钝、仅、描”等 13 个生字,会写“笨、谈、鸽”等 15 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笨重、毫不相干”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1.正确读写字词,积累重点词语和句子。2.划分层次段落,抓住课文的中心内容。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有关恐龙的课件,板书课题,提问式导入。(1)看到“飞向蓝天”
3、四个字,同学们想到什么?(2)读了课文题目,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生 1:飞向蓝天的风筝,飞向蓝天的雄鹰,飞向蓝天的飞机 生 2:恐龙飞向蓝天,这是真的吗?那么笨重的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2.教师过渡,导入本课时学习。过渡:笨重的恐龙能飞向蓝天,这是真真切切的!那么,笨重的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呢?快快打开课本,去看看考古学家的最新发现吧!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有关资料。恐龙 古爬行动物。蜥龙类和鸟龙类的通称。1842 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创建了“恐龙”这一名称。它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活在陆地或沼泽附近。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中生代恐龙极繁盛,称霸一时,至中生代末期灭绝。2.大声
4、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字词,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会写的字:笨bn重 迟 钝dn 谈tn起 鸽子 毫ho不相干 末m期 描mio绘 隧su道 形 态ti 十 吨dn 公 斤jn 膨pn大 前 肢zh 鸟翼y 开辟p 会认的字:不 仅jn 繁 衍yn 脑颅l 敏 捷ji 树栖q 崭zhn新 读准字音:“笨”和“斤”都是前鼻音;“吨”读“dn”,不要读成“dn”和“dn”;“崭”是翘舌音,读作“zhn”。多音字:zhn 重量 bn 奔跑 chn 重复 bn 投奔 形近字示例:重 奔 钝(迟钝)描(描写)辟(开辟)吨(吨位)猫(猫腰
5、)僻(荒僻)顿(顿悟)瞄(瞄准)避(躲避)盹(打盹)锚(抛锚)癖(癖好)书写指导:“鸽”的第二笔是点,不是捺;“钝”第五笔是竖提;“末”的两横上长下短。(2)重点词语释义。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五彩斑斓 灿烂多彩。凌空翱翔 在空中回旋地飞。欣喜若狂 非常欢喜、快乐。隧道 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开凿或挖掘成的通路。繁衍 逐渐增多或增广。茹毛饮血 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毋庸置疑 指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4.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握每段意思,然后划分段落层次。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大量的
6、化石显示,鸟类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第二部分(第 3、4 自然段):科学家们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类的。第三部分(第 5 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进程。2.指名朗读第 1 自然段,感知文章的中心。预设:(1)几亿年前的地球霸主却和今天的鸟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能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吗?(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2)句中的“似乎”“一支”“漫长”能否去掉?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不能去掉,“似乎”一词告诉我们表面上二者不相干,其实是相干的。“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指
7、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这样表述更准确)(3)这一段是怎样引出观点的?(把恐龙与鸟类对比)小结:第 1 自然段揭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此段最后一句是本文的中心句,同学们在朗读中要重点感知、体会。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我们不仅积累了一些优美的词语,如_、_、_、_;还获知了在科学界一个大胆的假设:_。这是多么神奇呀!同学们在观看老师的资料和课件图片的同时,自己动手搜集了一些有关恐龙的资料,如_、_、_等。同学们搜集到的这些资料也很有说服力,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要多动手和脑。2.引导学生交流收
8、获。(1)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树立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他们钻研科学的精神。1.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2.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恐龙 笨重 迟钝 谈起 鸽子 毫不相干 根据 末期 描绘 隧道 形态 公斤 膨大 前肢 鸟翼 具备 开辟 脱离 2.教师激情导入新课。过渡: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化作了鸟儿。那 么,恐龙是如何飞上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
9、中生代的地球,看一看恐龙的演化过程吧!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 2 自然段,讨论探究。(1)画出文中表示假说的句子,并朗读。(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这种假说成立吗?教师出示句子引读“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点睛之笔”。预设:同桌读句子。不就是一块小小的石头吗?为什么要苦苦寻找?(只有找到证据,才能证明这种假说是成立的)一百多年后,终于找到了这块化石,你能想象出科学家们此时的心情吗?(非常高兴)“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研究者们为什么会欣喜若狂?(因为这一发现可以证明鸟类
10、是由古代的恐龙演变而来的)“点睛之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点睛之笔”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在这句话中,运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学家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科学家们根据恐龙与鸟类骨骼上呈现的许多相似之处,提出了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但始终缺少强有力的证据。直至 20 世纪末,在经历了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之后,终于有了辽西的重大发现,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这无疑为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2.指导读第 3 自然段,说说这段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明确:过渡段。以设问的形式激起了
11、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下文,再现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3.过渡:文章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这个漫长的过程?(第4 自然段)预设:(1)边读边想: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类的?一边读一边用“/”划分恐龙飞向蓝天经历的阶段。学生汇报交流,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第一种恐龙庞大的家族一些猎食性恐龙。(2)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来介绍“第一种恐龙”“庞大的家族”以及“一些猎食性恐龙”的。4.汇报展示,全班交流,在读中体会写法。预设:(1)师出示句子: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你能想象到第一种恐龙的样子吗?给大家说说它可能什么样?两亿四千万年
12、前的恐龙,我们没见过,你怎么能这样清晰地想象出来?(是啊,狗我们都见过,用我们熟悉的事物来描写我们从未见过的恐龙,就能使我们很容易地想象它长什么样子。这种说明方法叫“类比说明”)在这一句中,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第一种恐龙的什么?(形态或样子)同学们,在我们的印象中,恐龙都是一些庞然大物,可是大家看,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却和狗一般大小,多有趣呀!请你再来读读这句话吧!(2)师出示句子: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有些恐龙则。有些恐龙有些恐龙则。有些有些“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讲了哪几种形态的恐龙?(课件展示恐龙图片)课文为什么将每两类之间用分号隔开?(分号变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飞向蓝天的恐龙 部编人教版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蓝天 恐龙 教案 教材 分析 教学 反思 946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