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检测: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33768.pdf
《必修1检测: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3376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检测: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33768.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4 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1)历史: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内乱屡生。(2)现实:明初丞相胡惟庸权倾朝野,挑战皇权。2经过(1)1380 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2)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3影响 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二、内阁的出现 1背景 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他深感力不从心。2过程(1)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2)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决策,“内阁”出现。(3)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
2、拥有票拟权。(4)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3评价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它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三、军机处的设立 1原因 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很大限制。2措施(1)康熙帝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扩大皇权。(2)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原因:为办理西北军务。职责:按皇帝意旨拟写诏令,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1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 图中从左至右,皇帝都坐着,但大臣则由坐到站再到跪,反映出皇帝
3、独尊、君权强化的趋势。2明朝内阁制度与丞相制度的区别(1)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而内阁不是法定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2)丞相被赋予行政或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而内阁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无决策权。(3)丞相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主题一 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史料探究 材料一(汉代)汉哀帝语:“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下逮以治天下也。”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 自秦始臵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 材料一
4、反映了丞相有何职权?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丞相制度持何态度?其理由是什么?提示:从材料一可看出丞相是皇帝治理天下的重要助手,位高权重。态度:明太祖主张废除丞相制度。理由:丞相制度是政治混乱的根源。拓展升华 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的历程及对其的认识(1)历程:秦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帮助皇帝处理繁杂的事务,由此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宰相制度。汉代因袭秦朝官制,汉武帝时起用布衣为相,同时形成“中朝”决策机构来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东汉光武帝进一步扩大“中朝”尚书台的权力,宰相也由集决策、行政、司法三权于一身演化为仅仅是执行机构。隋唐时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5、。北宋时期以中书省主政、枢密院掌军、三司使理财,进一步分割相权,抬高君权,宰相地位大大下降。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 年),裁撤中书省,废宰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被废除。(2)认识:纵观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相权和皇权一直处于矛盾共存中,君主怕相权危及皇权,千方百计地削弱相权,从而导致宰相制度的不断演变。对点训练 1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下面有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根据你的理解,存在明显错误的是()A秦朝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参与决策 C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 D宋代废除丞
6、相,为减轻帝王工作压力,设参知政事 解析:选 D 宋代设立参知政事为副宰相,目的是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并未废除丞相;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主题二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史料探究 材料一(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而六部、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迄于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清)梁章钜枢垣记略 据材料一概述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分析军机处的特点。提示:明朝内阁制度只是皇帝的
7、顾问机构,只对皇帝负责。军机处的特点是军机大臣直接对皇帝负责,传达皇帝旨意。归纳总结 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特点及影响(1)措施: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设内阁,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清朝:康熙帝设南书房;雍正帝设军机处。(2)特点:以强化君主权力为核心。明清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加强皇帝对国家的控制。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实行了新举措。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逐渐达到顶峰。反映了当时我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时代特征。(3)影响: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技开始全面落后于西方。对点训练 2“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8、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理奏章 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 解析:选 A 从“洪武皇帝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可以判断材料讲的是明初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特别的政府部门”指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殿阁大学士,他们不参与决策,也不负责执行政令和监察百官,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没有实际权力,故选 A。考点一 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命题角度 1.考查废除丞相的影响 2考查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典题例析 例 1(重庆文综)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
9、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解答关键是对知识的迁移运用。选项 史论分析 判断 A 从材料“又仿宋制臵殿阁大学士”,可知在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内阁在明成祖时才正式设立 错误 B 由“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可知在明成祖时期大学士开始参与国是 正确 C 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或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咨询的内侍机构,大学
10、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错误 D 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或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咨询的内侍机构,内阁大学士也不是丞相 错误 答案 B 题组冲关 1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真正的领袖”是因为()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清朝设军机处 解析:选 C 从材料中的“内阁”可判断这是在论述明朝,再根据“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可知皇帝直接领导政府,这与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直接管理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检测 明清 君主专制 加强 3376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