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诗歌鉴赏5篇_苏轼出名的诗歌赏析.docx
《苏轼的诗歌鉴赏5篇_苏轼出名的诗歌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的诗歌鉴赏5篇_苏轼出名的诗歌赏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轼的诗歌鉴赏5篇_苏轼出名的诗歌赏析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吸取养分。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苏轼的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题西林壁 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之后的感想,它描写庐山改变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生活哲理,来告知读者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相识,就必需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首绝句的特长
2、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黠鼠赋 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苏半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全部,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行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
3、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本文是一篇理趣兼胜的寓言小赋,作者选取一桩生活小事,写了一只狡猾的老鼠乘人不避而逃脱的故事,说明白最有才智的人类,尽管可以“役万物而君之”,却难免被狡猾的老鼠所欺瞒,缘由全在人们不将自身与自然万物合一,而游於外物。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这首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
4、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 南乡子送述古 词牌名:南乡子|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公元1074年夏(史料记载为北宋熙宁七年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移守南都(今河南商丘),苏轼追送其至临平(今余杭),写下了这首情真意切的送别词。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词牌名:浣溪沙|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 第一首 公元1078年(元
5、丰元年)徐州发生严峻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这组浣溪沙词即纪途中观感,共五首。这是第一首,写傍晚之景和老幼聚观太守的情形。 首句写到潭鱼。西沉的太阳,特别红而大,也染红了潭水。由于刚下过雨,潭水增多,大约也涌进了不少河鱼,它们好像贪恋着夕照的暖和,纷纷游到水面。鱼之婉然若现,也写出了潭水的澄澈。与大旱时水浊无鱼应成一番比照。从石潭四望,村复一村,佳木茏葱,只听得栖鸦的啼噪,而不见其影。不易见的潭鱼见了,易见的昏鸦反不见了,写出了农村得雨后风光为之一新,也流露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三句转笔写人。儿童黄发,老人白首,故称“黄童白叟”,这是聚观谢雨的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鉴赏 出名 赏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