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回收利用方案50854.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雨水回收利用方案5085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水回收利用方案50854.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雨水回收利用方案(总 17 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雨水处理利用工程 设 计 方 案 目 录 前言.1 一、设计依据及原则.2 设计依据.2 设计原则.2 二、雨水利用系统分析.2 项目概况.2 水量平衡分析.2 系统处理能力分析.3 系统工艺流程.3 三、雨水弃流系统.3 四、雨水处理站.4 雨水处理站设计.4 雨水蓄水池.4 清水池.4 五、雨水净化处理.4 雨水水质.4 回用水质.5 处理工艺.6 混凝.7 过滤.8 消毒.8六、主要构筑物及设备明细.9 构筑物列表.
2、9 主要设备表.9 运行成本分析.10 人员培训及售后服务.10 一、设计依据及原则 设计依据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DGJ32/TJ113-200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 年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 年版);主设计单位提供的参数和图纸等资料。设计原则 1.安全性: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弃流系统进行合理的高程设计,避免暴雨倒灌,保证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2.经济性:合理进行雨水弃流和处理的工艺设计,减少初投资和
3、运行费用;智能控制,提高雨水利用率,最大限度的体现雨水利用的经济性。3.可靠性:选择稳定可靠的工艺,保证处理后水质达标,实现用水的安全、可靠。4.简便性:雨水弃流、处理处理设施应能自动运行,操作、维护简便,以减少劳动强度。二、雨水利用系统分析 项目概况 雨 水 处 理 利 用 工 程 主 要 收 集 屋 面 雨 水 及 路 面 雨 水,前期雨水做弃流处理,后期雨水收集,雨水经处理后主要回用于绿化灌溉及道路清洗。雨水利用量计算 日用水量最大为 地块 Qd=16430310-3d;由于降雨的不确定性,雨水作为杂用水水源和补水水源具有不稳定性,则清水池上部应设置自来水补水设施。设计范围:根据现有资料
4、,本方案主要针对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进行设计,包括初期雨水的弃流处理、雨水蓄水、水质净化。不包含雨水收集管网、雨水回用管网和雨水入渗等系统的设计。系统处理能力分析 根据上述水量计算,本方案相关设计水量如下:1.雨水蓄水池容积:目前尚无规范对雨水蓄水池容积计算做具体规定,一般认为,该池容积设计需综合考虑可收集雨水量、雨水利用需水量和建设方的投资能力,本项目收集面积分别为 9000 平米,根据降雨一年重现期,收集水量远大于绿化日用水量 38 m3,雨水蓄水池容积应根据用水量进行设计,应保证至少 3d 的绿化日用水量,从经济合理性角度考虑,建议蓄水池容积按 100m3设计。2.由于降雨的不确定性,雨水作
5、为杂用水水源具有不稳定性,因此绿化用水应考虑设置自来水补水设施。3.雨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根据用水量计算结果,雨水处理设施的日处理能力应按日用水量 38 m3/d 设计,处理设施小时处理雨水量可按 10m3/h 设计,最长每天运行约 4h。系统工艺流程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流程如图 2 所示。图 2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流程图 3.工艺流程说明及设计 雨水利用系统由初期雨水弃流、调蓄存储和净化处理三部分组成,弃流部分主要由安全分流井、雨水弃流控制器和复合流过滤器组成;调蓄存储主要为蓄水池;净化处理部分根据雨水的用途和用量,选择混凝、反应、过滤、消毒的物化法处理工艺。初期雨水弃流部分溢流雨水 市政雨水
6、管网 雨水处理 蓄水池 雨水收集管清水池 径流雨水 回用绿化 雨水弃流器 安全分流井 复合流过滤器 方案设计范围 由于降雨过程中,初期的雨水冲刷屋面、道路,其中夹杂着大量的粉尘和泥砂,水质较差,应对其进行弃流处理,使其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线,对于后期较为清澈的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后经适当的处理回用,以减少处理工序和降低运行费用等。一般建议以初期 2-3mm 降雨径流为界,进行弃流和收集。雨水水质应以实测资料为准,无实测资料时可采用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中的经验值:雨水弃流前的雨水水质为 CODCr、SS 均达到两千多,污染较高,雨水初期径流弃流后的水质为 CODC
7、r 70-110mg/L、SS 20-40mg/L、色度 10-40度,连续降雨时径流水质较好。3.1.1 安全分流井 安全分流井井底标高低于雨水弃流管,雨水汇集管与弃流管标高相同。分流井通过雨水收集管连接至弃流控制器。井内设有水质传感器,水质信号传输至弃流控制器用以控制雨水收集管道的开闭。分流井内雨水收集管距井底有一定高度(但低于雨水汇集管),作为沉泥空间;井底可渗水(或预埋钢套管),便于降雨结束后清理。3.1.2 弃流控制器 弃流控制器前端具有格栅,用于拦截大颗粒悬浮物,栅条间距3mm,雨停后将提篮格栅取出倾倒即可。弃流控制器附带控制箱,控制箱内具有雨量传感器。弃流控制器无须人工控制,完全
8、由内置 PLC 控制程序进行多点信号串联监测控制,可对降雨的雨型、频次、雨量、pH 值、暴雨倒灌等进行记忆处理,根据测试数据调整弃流时间和流量,收集优质雨水。多点信号串联监测控制点位包括:根据汇流面积、汇流时间,确定弃流初期 2-3mm 降雨径流的时间(常规值);根据雨频确定收集时间(动态值);根据雨水水质在线监测结果,确定弃流时间(监测值);根据分流井内水位,确定是否收集(报警值)。设备性能参见下表。弃流控制器直接置于安全分流井之后,尽量缩小其间距离。3.1.3 复合流过滤器 复合流过滤器采用折流、逆向流的复合流原理,不间断对雨水进行分离过滤。其结构顺畅、工艺完善,从根本上克服了过滤器的前期
9、过滤堵塞问题及反洗结淤的弊病,保证在降雨过程中,无人操作状态下,雨水不堵塞、不结淤、过滤顺畅。设备过滤精度为1mm。设备性能参见下表。复合流过滤器置于收集管路末端,进入蓄水池之前。设备性能表 弃流控制器 复合流过滤器 材质 碳钢、玻璃钢 默认:钢制(内外防腐)钢制、不锈钢、玻璃钢 默认:钢制(内外防腐)功耗 220V、50Hz、300W 无 工作压力 小于 小于 联接方式 与雨水管插接 与雨水管插接 控制方式 现场控制与远程控制相结合 无 3.1.4 弃流过滤过程功能分析(1)安全方面 本系统必须保证建筑区域的排水安全,利用安全分流井,进行分流收集和初期雨水弃流、过大流量弃流,相当于未在雨水排
10、水支管或干管上加装阀门等阻断、截流设备。当降雨径流量超过设置的用来收集优质雨水分流管的最大流量,或系统发生故障时,多余的径流量可继续通过安全分流井中的弃流排水管排出,避免在暴雨时由于系统失灵或人为误操作造成溢水事故。同时,该系统具有自动报警功能,信号可传输直值班室。复合流过滤器采用折流、逆向流的复合流原理,不间断对雨水进行分离过滤。其结构顺畅,可保证在降雨过程中,无人操作状态下,不堵塞、不结淤。(2)水质保障方面系统设有弃流控制装置,该装置采用多点信号控制弃流水量,选取最佳弃流量,收集优质的雨水。弃流后雨水经过复合流过滤器,有效减少了雨水中夹带的杂质进入蓄水池,从而减少了对优质雨水的二次污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雨水 回收 利用 方案 50854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