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6681.pdf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668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6681.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9 古诗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中的三首古诗分别是边塞诗从军行、爱国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依据课标理念,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悟理”来进行。教学设计中,注重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联系背景资料,想象画面理解古诗,抓住关键词语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通过对三首古诗的学习,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自学古诗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收集、整理诗人及古诗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1.收集诗人及古诗的相关资料。2.收集自己喜欢的边塞诗、爱国诗。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方法,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学习古诗,你有哪些好方法呢?谁愿意和大家介绍一下。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归纳:把古诗读得正确、流利,借助书中注释、工具书理解诗意,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等。3.小结: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今天我们走进本课,选择合
3、适的方法来学习古诗。看看你是不是会有新的收获。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学习古诗,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在了解学情的同时,也是在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同时,鼓励学生去发现更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二、逐层引领,点拨方法(一)初读古诗。1.过渡: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从军行。怎样理解“从军行”呢?(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将士的生活。)2.小结:借助书中注释,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3.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4.指名朗读古诗。其他同学听听读得是否既正确又通顺。5.教师示范读,学生注意倾听老师读时的停顿及感情基调。(二)想象画面。1.同桌互相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4、2.引导学生找到诗中描绘的景物。一边读诗的前两句,一边动手圈一圈,借助书中注释理解,看看这些景物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3.学生汇报,教师梳理诗中出现的景物。(青海、长云、雪山、玉门关)4.介绍出现的地名(课件出示):唐朝的首都是长安(西安),当时西、北方的强敌,一个是吐蕃,另一个是突厥。“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孤城”具有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雪山。5.小结: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收集相关的地理资料,会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古诗。6.课件出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指导学生再读一读这两句诗,
5、结合课文插图来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语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将想象画面与理解古诗联系起来。7.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预设:一个“暗”字,一个“孤”字,说明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将士们豪壮的精神面貌做了有力铺垫。这两句诗,点出了凄凉艰苦的边塞环境,渲染了战争气氛,表现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与艰苦。8.课件出示图片,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三)感悟诗情 1.环境这样恶劣,将士们的生活如此凄凉,他们又是怎样想的呢?从哪里看出来的?2.依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3.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黄沙早已磨穿了身经百战的将士的坚硬铠甲,他们下定决心,不打败进攻的敌人
6、誓不回家。)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黄沙“百战”“穿”等重点词语去体会环境的艰苦,战争的残酷,时间的漫长。抓住“终不还”去体会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教师要通过语言的渲染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般体会战士的豪情。5.引读:将士们面对困难,非但没有消磨报国壮志,反而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强。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是 生:不破楼兰终不还;师:为了让百姓不再遭受战争的伤痛,我们发誓 生:不破楼兰终不还;师:为了祖国的威严,我们发誓 生:不破楼兰终不还。(四)揣摩写法。1.从军行中第一、二句的写景对表现边关将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的高度统一是王昌龄边塞诗的一个突出特点。
7、在理解古诗时,我们注意环境描写中包含的情感。)2.配乐朗读,背诵。(五)小结方法。1.这节课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学习从军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2.学生汇报,教师梳理。3.小结:在学习古诗时,我们可以联系历史背景来理解,关注环境描写,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古诗包含的情感。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在反复诵读中走进诗的意境,从而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碰撞,去理解、感悟文字背后的意思。借助多媒体课件,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入情入境中用诵读去展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与诗境融为一体,并自然而然地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为下一环节的迁移运用做准备。三、迁移运用,自
8、主品悟 1.过渡:在从军行中,我们体会到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掌握了理解古诗的方法。那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我们就可以运用刚才的方法自主学习了。2.课件出示学习提示:(1)读把古诗读正确、流利,注意停顿。(2)译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3)想象边读边想象诗人当时的“狂态”。(4)悟情仔细品读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3.小组合作,依照学习提示展开学习。4.展示古诗朗读、理解情况。(1)小组派代表读,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代表读得更正确、更流利。(2)读后评议,生生评议,教师评价。(3)教师依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指导,强调“蓟、涕、裳、襄”这几个字在本诗中的读音,学写生字“涕、
9、巫”。(4)小组合作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依据学生的理解,相机点拨以下词语的意思。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青春:指春天。指名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互相补充。5.想象画面,感悟诗人的情感。过渡:孩子们,我们初步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其实读诗啊,我们还得从文字当中读出画面,读出声音,读到诗人的情感深处去,读着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诗中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诗人此刻非常高兴,这个字是?(板书:狂)(2)默读古诗,找出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到诗人的“喜欲狂”?“涕”出的泪,让狂喜倾泻而下。品析“初闻涕泪满衣裳”。“忽传”说明喜讯来得太突然,并且出乎意料,才有了“初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古诗 人教部编版 668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