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反思-9.古诗三首(3课时)人教部编版6498.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反思-9.古诗三首(3课时)人教部编版649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反思-9.古诗三首(3课时)人教部编版6498.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生字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能通过注释、相关资料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3.比较三首古诗在写法上的异同。【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2.背诵三首古诗,会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比较三首古诗在写法上的异同。【教学难点】背诵三首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课时】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从军行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出示古代战士戍边课件,请同学认真观察,并说说内容。2.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从军行。3.简介诗人。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三、深入探究
2、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满天都是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穿:磨破。金甲:金属制作的铠甲。楼兰:汉代的西域小国,在今新疆境内。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中你有什么感受?(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精神?4.从哪些诗句中,你可以体会出战士们誓死卫国的情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5.指名读,体会诗情:假如你是作者王昌龄,你该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学
3、生自由说。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五、布置作业 1.熟读古诗。2.书写生字词。第二课时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播放黄河、华山的图片,请同学们谈谈看了图片之后的感受。(雄伟、壮观)身为中国人,你感到了什么?(民族自豪感)2.介绍作者陆游及写作背景。3.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4.全班齐读古诗。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2.指名朗读,说说题目的意思。3.指名说说诗的大意,随机指导理解“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的虚指写法。4.逐句理解。第 1 句:“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
4、;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里。讲述:三万里长的黄河腾翻滚,向东流入大海。第 2 句:“五千仞岳”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讲述:五千仞高的华山直插云霄。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第 3 句:“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讲述: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干了。第 4 句:“南”“王师”是什么意思?讲述:他们盼望南边的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年又一年。这两句描述了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三、总结 1.说说整首诗的意思。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5、对百姓的同情。)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教学反思】古诗,重在“古”字,因为“古”所以有韵味、意境深远,也因为“古”所以离学生很遥远,诗情、诗境学生难以体会。针对这三首诗的教学,我反复思考,写了详案,经过实际上课后,感觉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记录下来,留作今后教学的参考:一、无尽的想象,真切的体验;二、“炼”字品味,体悟深情。第三课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揭题,知背景 1.揭题,杜甫的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因此,他的诗风格深沉,旋律悲壮。但有一首例外,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齐读课题。2.解题。谁能说说诗的题
6、目的意思?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不同于现在的“用鼻子嗅”,这是古今词义上的变化,例如:忽闻岸上踏歌声。“河南河北”指的是河南省与河北省吗?(指的是黄河的南北两岸,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3.了解背景,再次读题。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你知道那是什么事件吗?“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诗人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课题。二、初读,读通顺 1.大声读一读这首诗,做到字正腔圆。2.指名读诗,检查生字读音。3.再读古诗,注意压韵。(裳、
7、狂、乡、阳)4.齐读,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三、细读,悟诗情 1.一首好诗,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也总是蕴新着一种心情。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板书:喜欲狂)2.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地品味一下。3.集体交流。A.对比感悟“悲喜交集”。(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出示杜甫春望)请生朗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师:叛军攻破国都长安,大肆劫掠,纵火焚城,繁华兴盛的都城一时成为一片废墟,人民流离失所。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教学 反思 古诗 课时 人教部编版 649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