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练含答案(17页)9285.pdf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练含答案(17页)928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练含答案(17页)9285.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5 自相矛盾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给加的字注音。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二、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楚人 卖。鬻 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誉 楚国人。陷 锋利。利 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以 回答。弗 用。应 不。【答案】一、y dn mo w xin f 二、楚人:楚国人。鬻:卖。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利:锋利。以:用。弗:不。应:
2、回答。第二课时 一、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1)誉之曰 之:(2)又誉其矛曰 其:(3)吾盾之坚 之:(4)其人弗能应也 其:(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之:二、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这则寓言名叫 ,选自 作者是 时期 家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2)物莫能陷也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4)其人弗能应也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誉之曰。译文:(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译文:4.这则寓言告诉
3、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2)不要自己夸要自己。(3)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4)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答案】一、(1)代指他的盾。(2)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3)的。(4)卖盾又卖矛的人(5)的。二、1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一 战国 思想 韩非子 2.(1)的人。(2)穿透。(3)用。(4)不。3.(1)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2)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4.(1)16 田忌赛马 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xing yu chng zh m qun c zhng yu yu y
4、sh ()()()xng zh b b yo yo lng xin b dng shng s ()()()二、查字典填空。1用音序查字法查“忌”,应先查(),再查音节(),它是个()结构的字。2用数笔画查字法查“丧”气,应查()画,读音(),组词()。3“羸”的读音是(),“赢”的读音是(),它们可以分别组词为()、()。三、把下面的词语和对应的意思用线连一连。赏识 对人的推荐、荐举的意思。信任 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对阵 相信并加以任用。好奇 指两军摆开作战阵势,现也比喻摆开比赛阵势。引荐 流露或显示出好奇的(尤指对他人之事);对还不了解的新鲜事物有兴趣的。四、判断
5、下面说法是否正确。1.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孙膑,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2.这篇课文主要是批评齐威王没有谋略,结果导致失败。()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找出最佳办法。()【答案】一、胸有成竹 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兴致勃勃 遥遥领先 不动声色 二、1.J j 上下 2.八 sng 沮丧 3.li yng 更羸 输赢 三、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信任:相信并加以任用。对阵:指两军摆开作战阵势,现也比喻摆开比赛阵势。好奇:流露或显示出好奇的(尤指对他人之事);对还不了解的新鲜事物有兴趣的。引荐:对人的推荐、荐举的意思。四、1.()2.()3.()第二课
6、时 一、请你分别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一下孙膑、田忌和齐威王。1.孙膑是一个 的人。2.田忌是一个 的人。3.齐威王是一个 的人。二、你想对孙膑、田忌和齐威王分别说些什么话?1.孙膑我想对你说:2.田忌我想对你:3.齐威王我想对你说:三、读一读,完成练习。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五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课时 答案 17 928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