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三_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加连减教学建议青岛版六三制5812.pdf
《一年级数学上册三_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加连减教学建议青岛版六三制581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三_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加连减教学建议青岛版六三制5812.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连加连减教学建议 信息窗 7小猴跳水 这幅图呈现的是小兔子玩耍和小猴跳水嬉戏的情境。教材用 3 幅图形象地表示出开始草地上有 4 只小白兔,后来又来了 3 只小黑兔,再后来又来了 2 只小灰兔,以及原来树上有 5 只小猴,先跳下 1 只,又跳下 2 只的变化情况,借助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和“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引入连加、连减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学习。通过该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明确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根据现实情境解释计算顺序的合理性,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时,教师可以承接花果山的话题,通过多媒体或者挂图出示该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以“小兔子在草地上玩耍,调
2、皮的小猴子在跳水嬉戏,仔细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启动教学。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选择与本节教学有关的问题板书出来。2 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树上还有几只小猴”等。用这种富有童趣的情节引入,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观察、思考的积极性。“你说我讲”中有两个红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是学习 10 以内的连加的意义和算法。第二个红点问题是学习连减的意义和算法。第一个红点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兔子?”教材提供表达解题思路的两种形式:一种是口述先算“437”,再算“729”;另一种是导图的形式,使学生更明确地认识到第二步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7”加“2”,
3、从而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教学计算方法时,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知识迁移独立探索。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找到信息后,独立列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由于学生既要理解连加的意义,又要学习两步计算,会感到很困难,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的情境,借助学具操作,感受把几个部分合起来的运算就是连加,把计算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突出对连加意义的理解。在教学连加计算时,也可以把连环画式的情景图制作成课件,先出现在草地上玩耍的 4 只小白兔,然后出现跑来的 3 只小
4、黑兔,最后再出现最后跑来的两只小灰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画面上的动态过程理解“432”的意义和计算顺序。这时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第三幅图中的兔子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要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432”,并配合学生的计算在屏幕上闪动第一步计算“43”的得数“7”。算出第一步的得数后可提问: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以此提醒学生第二步应用第一步计算的得数“7”和第三个数“2”相加,从而排除学生计算第二步时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使计算无法进行的障碍。第二个红点问题是:“树上还剩几只猴子?”课本呈现的第一种方法只提供了第一步先算“51”,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_10 以内 加减法 连加连减 加减 混合 教学 建议 青岛 版六三制 58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