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地教学设计41574.pdf
《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地教学设计4157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地教学设计41574.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 4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 10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夏日绝句。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夏日绝句。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的生字,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在自主朗读古诗时 就要 求 学生读 准 字 音,教 师 在 指 名朗读 时要随 机正 音,重 点指 导“塞”“秦”“征”“还”“将”“教”“词”“催”“醉”的读
2、音。强调“秦”读前鼻音;“征”读后鼻音;多音字“还”在诗句中读 hun,意思是“归来,回来”;“将”也是多音字,在诗句中读 jing,指将领;“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教”,在这里是“令,使”的意思,读 jio。“塞、词、催、醉”四个字都是平舌音。本课要求会写的 10 个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有 6 个,其中左窄右宽的是“征、词、催、项”,左右相等的是“醉、雄”。“塞、秦、催、雄”横画较多,提示学生写紧凑,不要漏写,注意横画间的距离要匀称。还有一些生字笔画易错,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如,“亦”下面部分是撇和竖钩,不要写成两竖。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秦”上半部分的三横在横中线上面,中间一横最短,第三横最长
3、,三横距离匀称。撇和捺要舒展,下面“禾”的最后一笔捺写成点。“催”右上的“山”稍扁。右下的“隹”,“亻”中的竖笔在竖中线上。右半部分四个横画长短不一,第四横最长。“醉”笔画比较多,要写得紧凑。左边的“酉”要写得瘦长,“卒”的下 2 半部分,竖要出头。“项”左边的“工”字横变提,提写在横中线上。朗读指导 在朗读课文时可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内化对古诗的理解,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好节奏,在这基础上再进行有感情朗读。出塞整首诗气势磅礴,朗读前两句时声音稍低,语调平缓,表达从古至今边战不断给
4、人们带来的苦难和悲伤。后两句歌颂古代名将,语调可稍高亢,适当强调“飞将在”“不教胡马”,表达对边关巩固的期望。凉州词可以让学生想象着画面来朗读。前两句语调明快,突出宴会欢快的气氛;后两句感情有几分沉重,语言却十分豪迈,朗读时语调可高亢,语速稍慢。夏日绝句全诗沉郁悲壮。朗读的时候,语调铿锵有力,要融入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注意词句的轻重长短,抑扬顿挫。“作人杰”“为鬼雄”读得重一些,表达诗人的理想。“至今思项羽”整句可读得高昂,表达诗人对项羽的赞赏,“过江东”读得重而悠长,表达诗人对当朝统治者的愤恨与谴责。阅读理解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结合书上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
5、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字词用“”标出。然后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解决疑难,说说整首诗的大意。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可适当添加一些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如添加注释“人杰:人中的豪杰。亦:也。鬼雄:鬼中的英雄”。这样学生就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了:活着应当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三首诗所描写的内容都离学生的认知世界较远,适当补充资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所以在教学中应适当介绍古诗的写作背景以及诗中有关人物的事迹。积累运用 熟读成诵,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三首诗都背诵下来,其中出塞和夏日绝句要达到会默写的程度。还可以拓展积累一些别的边
6、塞诗,3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2.搜集诗人生平资料及写作背景资料。学生准备:查找相关人物和历史事件资料。教学课时 2 课时。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会写“塞、秦、征”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出塞,背诵并默写出塞。3.能借助注释说出出塞的大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对守边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和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好,古诗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首诗词仿佛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
7、一段绵长不绝的情。我们生活在诗歌的国度,读诗,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出塞,共同穿越到唐朝的大漠边关,感知诗人王昌龄的赤子情怀。(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精妙的导语给学生以文学语言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内容。板块二 讲解诗题,简介作者 1.讲解诗题。出塞是乐府诗歌的旧体,唐代诗人常用这个题目来描写边塞生活。塞,读 si,指的是一种用于防御的军事要地。另外“塞”字还有两个读音。教师出示课件进行讲解。4 塞si塞外 边塞si塞车 酒塞s闭塞 阻塞 茅塞顿开 秦汉时期开始修筑长城,防御匈奴。玉门关、山海关等就是唐代
8、边疆地区的军事要塞。长城外就是塞外。“出塞”就是到关外去阻击来犯的敌人。在唐代,自唐太宗以来,边塞战事不断。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关征战诗歌,形成了“边塞诗派”。边塞即指边疆,边塞诗题材广泛,内容包括描写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等。这一类诗我们称为边塞诗。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 年),年轻的诗人王昌龄来到西域游历,看到边塞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后人视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的出塞。2.简介作者。(1)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对王昌龄的了解。(2)教师 介绍:王昌龄(约 698约 757)
9、,字少伯,京兆长安人,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擅长七绝,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其代表作有从军行 出塞闺怨 芙蓉楼送辛渐等。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诗题,使学生知道“出塞”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对边塞诗有一个简单的了解;通过简介作者,激发学生学习王昌龄诗歌的热情。板块三 初读诗文,读通诗句 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3)指名读诗,随机正音。重点指导“秦”“征”“还”“将”“教”的读音。强调“秦”读前鼻音;“征”读后鼻音;多音字“还”在诗句中读 hun,意思是“归来,回来”;“将”也是多音字
10、,在诗句中读 jing,指将领;“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教”,在 5 这里作“令,使”的意思,读 jio。人未还hun 回、归hi 仍旧,依然 飞将jin 军衔名jin 带,领,扶助 不教jio 令、使jio 传授 2.朗读古诗,读好节奏。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这首诗我们要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按照“二二三”停顿的节奏来读。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教师范读,读准古诗的节奏。(2)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3)全班齐读。设计意图 多种形式朗读,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通诗句,体
11、会诗歌的韵律美。板块四 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活动 1 借助注释,粗通诗意 过渡: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是读诗的第一步,我们要想读出诗的感觉,读出诗的韵味,还要理解诗的意思,请同学们轻声再读一遍古诗,参照书上注释,自己试着练习说说诗的意思。1.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和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字词用“”标出。6 (1)关:边关,关塞。(2)万里:形容路途遥远。(3)还:回家。(4)但使:只要。(5)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6)胡马:指袭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7)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2.小组合作,互相解决疑难,说说整首诗的大意。活动 2
12、精读诗文,深入理解 1.教师讲述古诗的创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龄赴西域时写的,当时正处盛唐时期,唐朝在战争中屡屡取胜,百姓的自信心极强。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无数生命葬身黄沙大漠,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不得团圆。一个无眠的夜晚,诗人登上城楼,看到边塞战士的辛苦,想到国家没有像李广将军那样厉害的将领,不禁发出感慨,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2.赏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1)朗读这两句古诗,引导学生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明月照着边关,战士们在月下思念家乡。将士的年龄、容貌 当时战斗的马蹄声、弓箭声、喊杀声(2)“秦时明月汉时关”,是否可以理解为秦朝的明月照耀
13、着汉朝的边关?(学生讨论)点拨:“秦时明月汉时关”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这里的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做互文,应该理解为:秦汉时候的明月,照耀着从秦汉时就矗立在此的边关。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的修辞方法。7(3)这是什么样的边关?预设:寂寞、荒凉、冷清、孤独 这边关是城门紧闭的边关,这边关是随时面临敌人袭扰的边关,这边关是保卫
14、家乡妻儿免遭战火的边关(4)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描写明月的诗句,请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你发现了吗?诗人笔下的明月常常与什么联系在一起?预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5)当这一轮亘古不变的明月照在古老的边塞,照在边疆的将士身上,照在将士的家人身上时,他们望着月亮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古关上,寂静无声,征人们望着明月()。长亭外,寒风呼啸,白发苍苍的父母望着明月()。楼台上,风吹鸦叫,孤苦无助的妻子望着明月()。古树旁,风吹叶落,无依无靠的孩子望着明月()。教师
15、小结,答案。古关上,寂静无声,征人们望着明月(思念家乡、亲人)。长亭外,寒风呼啸,白发苍苍的父母望着明月(挂念儿子)。楼台上,风吹鸦叫,孤苦无助的妻子望着明月(担心丈夫)。古树旁,风吹叶落,无依无靠的孩子望着明月(想念父亲)。(6)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与亲人团聚吗?预设:不能。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万里长征人未还。(7)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将士们,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回家是千百万将士萦绕心头的梦啊!而边关的将士们在万里之外喋血
16、沙场,家中的父母、妻子、儿女也在时时挂牵他们,在同一轮明月下,我们可以想象到:白发苍苍 8 的父母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期盼着:“我们的儿子,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和我们团聚呢?”是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在这里,我想问一下:“老人家,为何如此伤感呢?”同学们,你们能用诗中的语句来回答吗?预设: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我们可以改一改,万里长征谁未还呢?预设:万里长征儿未还。守关将士家中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呼唤着:“我的丈夫,你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和我们团聚呢?”我再追问一句:“你为什么如此伤感呢?”同学们能用诗中的语句来回答吗?预设: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
17、长征人未还。好,谁再来改一改,万里长征谁未还呢?预设:万里长征夫未还。守关将士家中那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着:“爸爸,快回家吧!我们想你啦!”可是,对于他们而言,是万里长征谁未还呢?预设:万里长征父未还。(8)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一年、两年呢?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不是。“秦时明月汉时关”说明从秦汉时期就有人镇守边关了,而诗人王昌龄是唐朝人,说明唐朝时期仍然有士兵镇守边关,经历了好几个朝代,所以应该是很多年了。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翻开历史的长卷,朝代变迁: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代中间隔着汉、三国、晋、南北朝、隋。这是将近千年的历史啊!几百年来,不计其数的守关将
18、士啊!他们苦守着边关,守望着明月,一遍遍嗟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引读)几百年来,不计其数的守关将士的亲人,他们遥望边关,守望明月,一遍遍呼唤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引读)(9)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天伦之乐不能享,儿子孝道不能尽,明明有家不能回,都是因为这战争啊!同学们,读到这儿,你们的心情如何?预设:悲哀、愤怒、痛恨 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再来读这两句诗。9(10)征人们为什么不回家?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11)齐读古诗前两句,读出悲壮
19、与无奈之感。3.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过渡:边关的战争从秦汉时期以来,一直没有停歇过,几百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将士被迫告别亲人,远离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边关守卫边疆,一直不能回到家乡,有的老死边关,有的战死沙场,活着的还要继续镇守边关,此时此刻,诗人和将士们最渴望的是什么?预设: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后两句)(1)介绍李广。资料链接:李广(?前 119),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西汉名将。射得一手好箭,以打硬仗而闻名。他一生皆在边关御敌,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他曾经与匈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机,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武帝在位时派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
20、他来了,都畏惧得争相逃避,多年不敢进犯。(2)怎样理解这两句诗?预设:只要有像汉朝李广那样的将军镇守边关,就可以抵挡进犯的敌人,不叫他们越过阴山半步。(3)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预设:渴求良将,渴望和平。国难思良将,正是因为李广英勇善战,让匈奴闻风丧胆,不敢南下阴山进犯汉朝的边疆,所以,诗人王昌龄在盼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引读)这也是守关将士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引读)这也是守关将士的亲人们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引读)(4)守卫边关的将士们虽然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虽然生活艰苦,九死一生,虽然也有着
21、对战争的憎恨,对朝廷的埋怨,但是他们仍然希望像李广那样的将军能够到来,带领他们英勇奋战,守卫边关,也让敌人不敢度过阴山进犯唐朝边境。读到这里,你又想到了什么?1 0 预设: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设计意图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先结合注释和课文插图让学生独立尝试理解诗意,并在小组内互相解决疑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然后介绍古诗的创作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意。在讲解中用语言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有意识地想象补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并适时的引读、朗读,对学生理解诗意起到了推动作用。板块五 感悟诗情,朗读背诵 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体会到这首诗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2、吗?预设:表达了作者对守边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2.朗读全诗,读出情感。(1)指名朗读。(2)你觉得怎样才能读出将士和诗人王昌龄的情感和愿望呢?预设:前两句声音稍低,语调平缓,表达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悲伤;后两句歌颂古代名将,语调稍高亢,表达对优秀将领的渴望。(3)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3.相关图片,帮助学生进入画面,熟读成诵。4.根据诗句意思背诵诗句。5.全班齐背这首诗。设计意图 在前面深入探究诗意的基础上总结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带着感情朗读全诗,进而熟读成诵。板块六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21 古诗 教学 设计 4157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