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1课《伯牙鼓琴》评课稿7234.pdf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1课《伯牙鼓琴》评课稿723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1课《伯牙鼓琴》评课稿7234.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 21 课伯牙鼓琴评课稿 朋友易得,知音难求;伯牙子期,千古佳话。这个千古流传、情至肺腑的故事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这篇短短几十字的文言文在曹老师的倾心讲述下得到了极为精妙的阐述。一曲美妙的高山流水拉开了整堂课之序幕,扣人心弦的乐曲唤起了学生无尽联想:乐曲的背后有一个怎样的故事?第一,以读为本,感受文言文韵味 由于文言文距现代的时间比较久远,而且语言表达形式和白话文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因难。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将其运用到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多读,而且要做到读得有层次。以读为本,不仅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
2、过程,而且“读”得有层次,有梯度: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再读课文读懂大意;三读课文读准节奏;四读课文读出情谊。读出理解,一步一个脚印地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准确到位的朗读中,领悟到水到渠成的阅读乐趣,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老师在教学中通过自由读、指读、范读、师生合作读、创设情境读、诵读等多种形式的穿插进行,不仅让学生把握文言文朗读的技巧,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更为字词的理解内化打下了基础。第二,关注表达,感受语言魅力 2 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在于文意兼得。曹老师重点关注学生语言的训练,如:在指导学生理解“巍巍兮若泰山”、“汤汤兮若江河”时,先想象画面,感受泰山的巍峨,江河的广阔;再出示“巍巍泰山”、“汤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伯牙鼓琴 部编版 小学 六年级 上册 21 评课稿 723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