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设计50426.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雨霖铃教学设计5042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霖铃教学设计50426.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参考模板)课题名称 雨霖铃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高一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设计(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明晰、具体、可操作性。)(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2、二、教学重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领会这首词的情景交融的写法和表现出来的意境美。【教学难点】1.理解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铺叙点染的写法 2.对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鉴赏 三、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起点、技能起点和态度起点)1.学生在之前学习了李清照的很多作品,对婉约派词作的初步感受已经具备,对柳永的生平事迹和本词的写作背景也有所了解。2.经过初中阶段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方法,对诗词的意境美也有了一定的感受;3.根据学生课前导学案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学,适时点拨引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每位同学都学有收获有所提高。四、教学
3、内容分析(简要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雨霖铃是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首饱含了千种风情的别离词,这首词写离情,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分离别之前、离别之时、离别之后三个层次,层层深入,写尽离情别绪,令人叹为观止这首词,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通过学习这首词的音韵之美,意境美,情感美,通过探究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五、教学方法设计(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教与学的方法)本案例力图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赏析古诗词之美的能力。教学方法的突破:1.以“感知美、探究美”为宗旨来设计诗词教学。课例分
4、为五个环节:“美的启发、美的感知、美的探究、美句赏析、美的朗读、美的迁移”。每一个环节始终围绕诗词之美而展开,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都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构成五个教学环节的逐步推进。最终完成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2、教学方法以诵读法、点拨法、启发式教学为主。充分发挥教师课堂的主导作用。其中的诵读教学以静水流深的方式贯穿教学始终,朗读指导既有单独环节由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探究美点、美句赏析”环节中教师都会启发学生通过美读来感受诗词。学习方式的突破: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其中的自主学习主要在课前预习中完成,比如对诗词作者作品、写作背景的
5、学习,对诗词词句含义的学习都是通过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完成;合作探究学习也是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有组织有目标有成效地开展。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1多媒体系统播放歌曲雨霖铃,创设氛围。2导语:同学们,离别是人生难免的伤痛,古道长亭,芳草斜阳,曾演绎过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古今诗人词者吟咏离别之情的诗句更是屡见不鲜。让我们共同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抒写离别之情的诗句?3、恋念人生而又不得不飘然远行,难舍的情怀,匆匆的脚步,都化作一句句缠绵悱恻、凄婉感人的诗行,千古传诵。“多情自古伤别离”,柳永的一曲雨霖铃波澜迭起、层层深入,将离别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堪称词中
6、绝唱。今天,我们1、聆听音乐,感受词境。2、回忆所学的关于离别诗句,积极发言。1、用音乐创设氛围,将学生带入情境。2 结合学生情况,唤醒学生对所学的古诗词句子的记忆。3、教师用生动富有感情的语言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课堂诗词教学就来学习这首词。创设情境。(二)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以二胡演奏的音乐江河水作为范读配乐,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景画面,让学生沉浸在离愁别绪的伤感氛围中。2、朗读指导:朗读好诗词,首先要读好它的节奏,其次要把握好诗词所蕴含的情感。3、师生一起探究词作朗读的语气停顿和节奏快慢,读出词作的音乐美、情感美。4通过自主阅读,感知词的内容:这首词写什么内容?1、聆听老
7、师的朗读,初步感受词作内容。2、点评老师的朗读,共同探究朗读的语气、停顿、节奏。3、根据朗读指导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4、学生配乐朗读。5、明确本词的内容。明确:这首词抒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外地漂泊时和心爱的人依依惜别的痛苦心情。上阕主要写临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下阕主要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1、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美读给学生做以示范,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词作的美。2.师生一起初步探究诗词的朗读技巧,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3、学生在听读、试读的过程中,对词的内容和情感有一个初步感知。(三)探究美 1、美是需要感知的,一首古诗词的美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感知?点拨:音韵、语言、意境、形象、情感、写
8、法等方面去思考。2、这首词是婉约词的代表之作,历来为人称道,它的美体现在哪里?不妨自己找一找。3、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意愿组建小组,确定探究内容,并选好组长,组织小组探究学习。4、各小组选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其它组同学补充。备注:对学生没有选到的内容教师带领全体同学进行探究;对重复的内容按照展示补充的形式进行;对学生探究不到位的教师补充引导;朗读指导同步进行。点拨预设:(1)意境美。找出写景句子,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明确:凄凉、冷落、落寞、苍茫。(2)情感美:无奈、孤独、惆怅、伤感。(4)写法美: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融情入景”;写景有实景有虚景,“虚实相生”1、探寻词之美。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雨霖铃 教学 设计 50426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