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2.2.2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后课时精练湘教版必修16268.pdf
《高中地理第二章2.2.2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后课时精练湘教版必修1626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2.2.2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后课时精练湘教版必修16268.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2.2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时间:40 分钟 满分:100 分(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56 分;综合题共 44 分。)固本训练 读图,完成 12 题。1图中数字表示的外力作用中,表示搬运作用的是()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根据五种外力作用的关系和“侵蚀产物”的标注,不难判断为侵蚀作用,为风化作用,为搬运作用,为沉积作用。2“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图中哪种外力作用?()A B C D 答案 A 解析“水滴石穿”是由于流水对岩石的长期侵蚀形成的,是侵蚀作用的结果。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 34 题。3以上四种地貌景观的形成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有()A B C
2、D 答案 A -2-解析 图为岩浆活动,属于内力作用。4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环境中常见的地貌景观是()A B C D 答案 B 解析 图为风蚀蘑菇,受到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在我国西北地区较常见。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 56 题。5甲处的地形名称是()A喀斯特溶洞 B冲积扇 C新月形沙丘 D火山锥 答案 B 解析 甲处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坡度小,河流从山谷携带泥沙到此,流速减小,泥沙沉积形成扇形地貌,为河流冲积扇。6形成甲处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泥沙的沉积作用 B地质年代风积作用 C地质年代岩浆喷发 D第四纪冰川沉积作用 答案 A 解析 冲积扇的成因是河流泥沙的沉积作用。西部
3、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 100 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谷飞禽。据此回答 78 题。-3-7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答案 C 解析 我国西北内陆主要是风力作用,而花岗岩体表面千疮百孔显然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8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A沙丘 B火山锥 C冲积扇 D风蚀洼地 答案 D 解析 风蚀洼地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火山锥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9阅读材料,回
4、答问题。(16 分)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四远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来聚骸以记之。(大唐西域记)(1)下图为唐玄奘西游路线某种地貌的等高线示意图,该地貌类型是_,并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盛行风向;用 P 标出治理该地貌时植树种草的适宜位置。(8 分)(2)下图描述了唐玄奘西游路线中某处的一种外力作用形式,这种外力作用形式是_,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_。(8 分)答案(1)沙丘 图略(风从缓坡吹来,即缓坡为迎风坡,P 地标在上风向缓坡处)。(2)风化 解析 第(1)题,图示为沙丘地貌,坡度缓的一侧是盛行风的来向;且治理沙丘最适宜的植树种草方位是上风向。第(2)题,图示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第二 2.2 外力作用 地表 形态 人类 活动 课后 课时 精练 湘教版 必修 16268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494651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