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并存7485.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并存748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并存7485.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并存 在环抚仙湖区,并存的“保护”和“开发”,是一组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环湖公路内侧的指示牌是“抚仙湖 I 类水资源保护区”告示,路外侧就是“施工重地、闲人免进”。“保护抚仙湖,永保 I 类水质”的蓝底白字标语漆在村民墙上,房地产的标语牌树在民房顶上。当“开发”逐步前进,一系列生态问题随之而来。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规定,禁止在抚仙湖沿湖面山开山采石、挖沙取土、毁林毁草。但记者在实地看到,不少沿湖面山被开挖,树木被砍倒,甚至山体都被挖断了。抚仙湖东北岸澄江县境内的“湖畔圣水”项目,拥有湖畔楼层最高的五星级酒店,高楼后就是裸露红土的断崖。二期工程“伴山伴海”别墅和公寓区正在
2、开挖山体、进行建设。项目总占地 450 亩。而在太阳山项目所在的澄江县大湾村,来往车辆被夹在两边高耸的红土山崖之间。村民们说,这里难得下雨,多数时候,风扬起大量尘土,让路人、周边居民、餐馆无法忍受,很多尘土都落到湖里。云南大学环境科学与生态修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昌群对滇池、抚仙湖作过多年研究,他表示,抚仙湖生态脆弱,环境敏感,资源承载力低,环境容量小,很容易导致过度开发、过度建设的问题,“目前在流域内部分区域的建设发展规模和速度,可能超过了该地段的资源和环境能够支撑的能力和极限”。段教授强调,一旦出现问题,抚仙湖的治理将比滇池、星云湖等浅水性湖泊更加困难。“因为抚仙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中湖
3、水量最大的,也是国内第二大深水湖泊。它的水体主要是靠流域内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汇集而成,水源近,河流短,对人类的影响及其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特别敏感,水体对流域内建设发展的反应更加直接。“因此,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在源头上控制污染的必要性、紧迫性,在抚仙湖显得特别突出。如果不能从源头上系统地、通盘地考虑保护,一旦出现问题,几乎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抚仙湖周边山体的水土流失已经相当明显。当下起暴雨,江川、澄江两县的沿湖公路积水,至少有数十滩积水被染成鲜艳的红土颜色。而公路旁的山路上,更是红土滚滚而下,完全成了浑浊的“红河”。段教授认为,水土保持是抚仙湖治理最关键的环节。因为抚仙湖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抚仙湖 保护 开发 并存 748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