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的研究1836.pdf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的研究183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的研究1836.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程改革与校本教研的需要。从 2006 年开始,我校学生已使用新课标指导下的苏教版新教材,但教师新理念转变较慢,广大教师需要经过大面积的理论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的变革。通过课题研究指导校本教研,有效指导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新观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成为必然。因此,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来提高教学质量既是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减负”提质增效的最需要的途径。那么如何将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转化成为实施者自己的信念或行动哲学,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是迫在眉睫的。2、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对学校来讲
2、“教学质量就是生命”,我校办学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如何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并在更高平台展现我校的风貌,已经成为必须重视的现实。而从实际来看,高质量有特色的教学,永远是学校所追求的目标,更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我校把教学质量和教学特色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那么,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完全符合我校持续发展的需要。3、教师本身发展的需要 最近几年,在新课程背景下,同时也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大量年轻教师的引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也使课堂教学行为的规范和提高的优化问题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在目前形势下下,大多教师屈从于高考的压力,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摇摆,开展
3、这样的课题研究有利于我校教师领悟新课程的理念,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的实践,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为此,我们必须将学校在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加以梳理、继承,同时正视现实问题,寻求科学的、系统的解决方案,使我校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能够成为常态。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研究的主要概念有三个: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行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行为优化。三者的关系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课堂教学行为是手段,课堂教学行为优化是目的。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狭义上来看,它与课外活动相对,是指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班级,根据国家规定
4、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由教师以集体上课的形式对全班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适应新课程发展理念的教学活动。广义上讲,包括预习、课后作业、自主研讨等狭义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的行为比较广泛,究其本质可以把教学行为规定为“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在本研究中,把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理解为教师这一特定角色围绕“课堂”这一特定场景所采取的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可观察的外显活动方式。课题组长:曹玉江 副 组 长:杨禄永 课题组主要成员:陈风荣 郑学礼 王俊玲 潘景花 赵晖 课堂教学行为优化:指教师为了使教学效果更明显,将为达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的行为和指导学生的学的行为“去其糟粕,
5、取其精华”,使其更适应新课程的发展。包括各种因素、各个环节以及它们的相互组合,发展,变化;包括课堂教学过程的目标、导入、提问、练习、调控、结构、媒体以及师生的心理、情感因素等。根据教学的总体目标,选择最佳的组合方式,构建最佳的方案,达到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取得最有效的教学效果。三、理论依据 2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者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地建构的知识的过程。因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指挥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6、,而学生则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以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等实现自主建构。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情境创设”,“合作学习”等环节中,教师若能将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优化设计,必将较圆满地完成最终的意义建构。2、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他提出:“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考虑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的实际,按照教学的规律和教学原则要求,来制订一个最佳的工作方案,然后灵活机动地实施这个方案,以期以规定限度的时间,精力取得对该具体条件来说是最大可能的最佳效果。”3、教育教学行政法规和文件精神。如 1998 年 12 月教育部颁发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7、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这些都需要优化教师课堂行为,提高教学效益。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深化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弄清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探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有的教学行为模式,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2)分析我校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发展的现状,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我校教师教学行为优化的内容和策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行之高效的我校教师教学行为模式,提高学校教学质量。(3)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提高我校教师新课程实施的水
8、平,促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提高教学实绩,形成我校教师教学的行为文化。(二)研究的内容:1、现状调查研究 (1)有关教师教学行为的文献研究。通过学习有关研究专著和编印的研究材料,了解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观点;了解现阶段新课程背景下普遍提倡的教师教学行为。(2)我校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发展的现状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我校教师教学主要有哪些行为;哪些行为受到学生欢迎,哪些行为不受学生欢迎;这些行为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2、内容方法研究 (1)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下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理性思考。针对我校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发展的现状,以及新课程的要求,各学科在必选、自选、研究性学习
9、等课程的实践中,哪些教师教学行为应该优化,为什么要优化,怎样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如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2)增强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优化课程资源开发行为的实践研究。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如何既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情,又能满足少数学生的爱好和特长。(3)教师教学设计行为改进的研究。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的要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的模式。(4)教师教学实施行为变革的研究,包括各学科在学生必选、自选、研究性学习等课程 3 的实践中教师教学行为优化的研究。(5)师生共同反思探索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教师写反思性教后叙事日记,学生写教学反馈,反思教师教学行为
10、的得失;总结符合本校实情的教师教学行为,加以提倡推广。3、保障机制研究 (1)促进教师教学行为优化的校本研训的实践研究。探索我校校本师资培训和校本研究的新途经。(2)促进教师教学行为优化的教学管理研究。如何评估课堂教学;如何评估教学质量等等。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指导,并根据各部分的研究目的和内容分别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具体方法。1、访谈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师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其评价的实际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书刊、文献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
11、资料,丰富理论素养,为研究者教育思想、理念及方法提供保障。3、行动研究法本研究采用随堂观察的方法,在自然情景下对课堂教学现象进行观察,记录被观察对象行为出现的频率,研究被观察对象的行为。4、经验总结法通过课堂教学优化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可以在全校乃至更广范围内推广的经验。六、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拟需要以下五个研究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2011 年 12 月2012 年 3 月。学习有关理论,提出课题,建立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第二阶段: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阶段。时间:2012 年 3 月2012 年 7 月。收集有关教师教学行为的文献书刊,文摘
12、资料,学习新课程理论、素质教育理论、有关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以及教师教学行为方面的有关研究;以向师生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我校教师教学行为的现状,哪些值得肯定,哪些须要改进,写出调查报告。第三阶段:理论研究阶段。时间:2012 年 7 月2013 年 1 月。在对我校教师教学行为的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教师的教学实践,组织全校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讨论、研究本课题的子课题,写出研究论文,提出适合本校的教师教学行为优化的原则与策略。第四阶段:实践研究阶段。时间 2013 年 7 月2014 年 1 月。理论和实践不能脱节,因此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应该同时开展。本阶段通过三中途经研究,
13、教师撰写教学设计,组织课堂展示,以案例和教学叙事等形式撰写教学反思;在掌握第一手实践素材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提出我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提倡什么,避免什么;在此基础上,把这些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进行展示。第五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14 年 2 月2014 年 6 月。写出研究报告并将成功经验加以推广。七、课题实施过程 自本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研究工作按规划有序推进,进展顺利,两年中,学校多层面,全方位推导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一)现状调查研究 1、理清认识,全面学习夯实理论基础 教师教学行为优化的载体是新课程。只有深化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弄清新课程对教师 4 教学行为的要求,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摸
14、索和探讨出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师应有的教学行为模式,才能将新课程落实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每年寒暑假,学校教科室联合教评室推荐有关本课题实施的书籍并举行读书征文活动,有效推进课题实施。学校利用每周的教师例会,采用专家讲座、名师讲座、骨干教师讲座等多种形式,全面系统地学习新课程理论。又分学科,以教研组为阵地,组织新课程的深入讨论。使教师在思想上对新课程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在各自领域内,如何进行教学行为的优化也有了雏形。2、广泛学习,吸纳国际国内相关研究经验 20 世纪 60 年代,有关教师教学行为研究主要通过探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因素分析,来寻
15、找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到 80 年代中期以后,教师教学行为研究逐渐向着教师专业行为的方向转变。比如,瑞恩斯通过关于教师特性研究,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可见行为,为当时学者对教学过程的研究起到了拓展思路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形成了以后的“过程结果法”。此外还有诸如教师角色行为的研究,等等。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其目的是如何提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为此,研究者们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他们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视点出发,尝试着寻找提高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途径、方法。综观国内外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外关于教师教学行为研究的成果是比较丰富的。这些理论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
16、了借鉴的依据,并且在方法上为我们的研究做出了学习的范例。但我们也不能回避其中的问题:比如,教师行为标准研究忽略了教学情境的影响,缺乏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辨识;教师角色行为研究中建设性意见的缺失;教师教学行为优化研究缺乏必要的理性思维和实践验证,等等。3、深入调研,理清我校教师教学行为现状 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我校许多学科形成了一些成功的教学模式,比如英语学科的“情景教学”,语文的“对话教学”、“多媒体阅读”,数理化学科的“分层教学”等,尤其是形成了“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教与学的思想;同时有效的管理与科学的评价促进教师教学行为不断优化;再有,优化教师教学行为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在此也积累了许多成
17、功的经验。我校长期以来的努力,使我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处在不断优化的进程中。但是,我们也不能回避在教师教学行为优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使课题研究有的放矢,实现提优补缺,课题组两次主持了全面调研。调研面向全体学生,以问卷的形式,对所有学科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调查。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问卷调查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学校教师当前的教学行为,为课题组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也了解到:我校教师教学主要有哪些行为;哪些行为受到学生欢迎,哪些行为不受学生欢迎;这些行为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也概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缺乏系统性,教学行为的优化尚处于自发状态或是个体行为。其二是知行脱节,有新的理念
18、,而缺少行动的勇气和底气。其三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徘徊,不能正视二者之间的关系,导致教学行为保守滞后。这种状况促使我们思考,我们必须将学校在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加以梳理、继承,同时正视现实问题,寻求科学的、系统的解决方案,使我校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能够成为常态。(二)方法内容研究 1、以课堂为中心,全方位推进教学行为优化 优化教学行为,必须通过教师来实施,而实施的载体就是课堂。在课堂的实践中转变认识,在课堂实践中创新方法,才能使课堂更加生态,更为有效。开展多层次的课堂研讨。自课题立项以来,我校围绕“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5 行为”这一主题,开展了多层次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1)组织了四次名
19、师示范课活动(每学期一次)。我校十几名骨干教师,敞开教室,面向全校开课,在课堂上展示名师风采,使成长中的教师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在观摩中学习领悟。2)每学期开展一次青年教师汇报课。工作未满 5 年的青年教师将他们的教学行为公开透明化,有导师指导,有名师诊断,青年教师的成长有目共睹。3)每学期,在不同学科,举行“三课一评”活动。同备课组老师同题上课,全组老师参与听课与评议,在对不同教学风格的观摩中更深入地探讨最佳的教学方式。4)在我校传统的对外大开课活动中,2、自主互动探究,为课堂奏响和谐之声 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其对应面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行为,只有两者实现良性互动,才能使教学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背景 课堂教学 行为 优化 研究 183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