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知识点方程与方程组1822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知识点方程与方程组18221.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1 页 2019 中考数学知识点方程与方程组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小编准备了中考数学知识点方程与方程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元一次方程: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 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 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1 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
2、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 2 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 Y 的 0 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 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大
3、家知道,二次函数有顶点式(-b/2a,4ac-b2/4a),这大家要记住,很重要,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个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1)配方法 利用配方,使方程变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开平方法去求出解(2)分解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也一样,利用这点,把方程化为几个乘积的形式去解(3)公式法 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方法了,方程的根X1=-b+b2-4ac)/2a,X2=-b-b2-4ac)/2a 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配方法的步骤: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4、,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 1,再同时加上 1 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2)分解因式法的步骤:把方程右边化为 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3)公式法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这里二次项的系数为 a,一次项的系数为b,常数项的系数为 c 4)韦达定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2 页 利用韦达定理去了解,韦达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积=c/a 也可以表示为 x1+x2=-b/a,x1x2=c/a。利用韦达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数,在题目中很常用
5、5)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利用根的判别式去了解,根的判别式可在书面上可以写为“”,读作“diao ta”,而=b2-4ac,这里可以分为 3 种情况:I 当0 时,一元二次方程有 2 个不相等的实数根;II 当=0 时,一元二次方程有 2 个相同的实数根;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III当0 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在这里,学到高中就会知道,这里有 2 个虚数根)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中考数学知识点方程与方程组,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