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结题申请书15531.pdf
《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结题申请书1553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结题申请书15531.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附件二 项目编号 3.2.2.1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项目结题申请书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 11 月 项目名称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所属分院 工程技术分院 负责人 隋秀梅 项目研究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完成人 成果类型 采用单位或发表刊物名称、期号 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 于向和 玄兆丰 资料汇编 本校 2 课程网络平台及 配套教材 王晓东 各课程组 课程案例 及教材 本校 出版教材及校本教材 3 立足地方经济需求,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于向和 玄兆丰 论文 教育与职业 4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
2、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于向和 玄兆丰 论文 教育与职业 5 结题报告 隋秀梅 于向和 玄兆丰 研究报告 本校 项目组主要成员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和职称 承担任务 隋秀梅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副教授 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架构 李国会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副教授/专业带头人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王晓东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副教授 课程建设总负责 于向和 长春职业技术专业带头人/实训中心主任/副教授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学院 培养方案设计 玄兆丰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教研室主任/讲师 模具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一、研究工作的时间、人员、进度
3、安排 本项目研究自2007 年 9 月示范校建设立项之日起,项目组成员分工负责,与示范专业其它立项同步进行建设与研究。2008 年 3 月开始,结合立项人才培养方案,在2007 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 个教学班开始试运行“校企联姻、三级共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与实施,经过2 年、4 学期的教学运行,取得很好的收益。现已形成一种模式,正在总结凝练提升及进一步推广。二、研究的基本观点与主要结论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主要面向模具及产品设计员、模具加工工艺员、冲压及塑料成型设备操作员、模具普通机械加工员、模具数控加工设备操作员、模具装配、调试员等岗位,能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
4、从事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调试,冲压及成型设备操作,模具加工设备的操作与调整,产品设计与制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人才培养模式阐述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在广泛的市场调研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吉林省汽车、客车、农机等行走机械产业链,对模具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机械制造业,能从事能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从事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调试,冲压及成型设备操作,模具加工设备的操作与调整,产品设计与制造岗位。为实现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长春轨
5、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集团零部件生产企业为代表的校外企业群实习基地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建立校企融合的“校企联姻、三级共育”人才培养模式。(1)三引进,实现“三级共育”引项目进实训基地,创设生产情境与长春力众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一汽四环冲压件有限公司合作,把汽车零部件模具的部分设计、制造、装配与维修任务引进实训基地,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将引入项目创设的生产情境融入实训教学,实现教学与生产无缝对接,并将产品标准作为学生成绩和技能水平考核的标准之一,培养学生的产品意识和职业规范,促进了师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并将消费型实训转化为效益型实训,实现教学和生产双赢。引企业进学校
6、,实现师生顶岗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将吉林省亨达集团公司、长春佳诺工艺装备有限公司、长春市协众模具装备有限公司、长春市通富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引入学校;聘请多名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参与项目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受到企业文化、环境、管理、行业标准等方面的熏陶,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员工意识、效率意识和职业素养。引产品进教学,改进课程架构在引进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的同时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逐步将合作企业的产品纳入教学设计,现已有9 门课程通过选择15 载体,纳入教学情境,实现项目教学、实境训练。(2)三维度,实现“校企联姻”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
7、地及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教学实施,实现工作与学习的任务交替,学校与工厂的环境交替,学生与员工、教师与师傅角色交替,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实践训练与企业认知、岗位体验和顶岗锻炼的全线融通,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落到实处。3人才培养方案及体系建设 专业开展了“十百千”工程:即访谈十位企业名人(大型、中型、小型),咨询百位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车间主任、技术骨干、能工巧匠;问卷千名高职本专业毕业生,以此获得信息作为专业改革、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归纳汇总、序化重组,确定了以培养学生现代制造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兼顾学生模具设计与模具修配能力的思路。在“校企联姻、三级
8、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下,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群)和人才培养目标,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分别针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模具及产品设计员、模具加工工艺员、冲压及塑料成型设备操作员、模具普通机械加工员、模具数控加工设备操作员、模具装配、调试员等)进行广泛调研,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分析与序化,开发了基于基础岗位能力培养、核心岗位能力培养和拓展岗位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强化实践教学,构建了“岗位能力渐进式”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学生能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从事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调试,冲压及成型设备操作,模具加工设备的操作与调整,产品设计与制造。4主干核心课程建设 在“岗位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才培养 方案 课程体系 申请书 1553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