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优化高考化学一轮(全国通用版)精致讲义: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22687.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新优化高考化学一轮(全国通用版)精致讲义: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2268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新优化高考化学一轮(全国通用版)精致讲义: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22687.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0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知识梳理 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组成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
2、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5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6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2/20 二、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
3、关系。自我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3)同一种元素可能含有不同的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4)Na、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5)胆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都属于混合物。()(6)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7)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答案:(1)(2)(3)(4)(5)(6)(7)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A混合物:空气、福尔马林、
4、水玻璃、熟石灰 B化合物:烧碱、氯化氢、干冰、胆矾 C电解质:二氧化硫、胆矾、铁、生石灰、盐酸 3/20 D单质:液态氧、白磷、氮气、碘酒 解析:选 B。A 项,熟石灰是纯净物;B 项,全是化合物;C 项,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盐酸是混合物,铁是单质,盐酸和铁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 项,碘酒是混合物。3有下列物质:氧气 二氧化碳 臭氧(O3)盐酸 铁 碳酸钠 空气 氢氧化钠 冰水共存物 其中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是_;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是_;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是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属于单质的是_;属于化合物的是_;属于混合物的是_。答案:和 (1)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依据进
5、行分类,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如 Na2CO3属于钠盐、碳酸盐、含氧酸盐、正盐等。因此,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前者如 O2,后者如 O2和O3的混合物。(3)电离生成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 NaHSO4。(4)酸(或碱)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或碱)性,但呈酸(或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或碱)溶液。(5)1 mol 一元强酸在水溶液中一定能电离出 1 mol H,1 mol 某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1 mol H,其不一定是一元酸(如 NaHSO4)。下列各组物质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又分别属于氧化物、非电解质、酸和单质的是
6、()ANO、C2H5OH、HNO3、I2 BCaO、H2O、HCl、N2 4/20 CCO、NH3、H2S、Si DSiO2、CH3COOH、H2SO4、Cu 解析 离子化合物、金属单质以及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故 CaO、Cu、Si 和 SiO2都不表示分子组成,H2O、CH3COOH 均属于弱电解质。答案 A (1)纯净天然水主要是H2O,但又含有极少量的D2O,严格地说纯净天然水是混合物吗?说明理由。(2)下列含有“水”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水玻璃 氨水 汽水 氯水 重水 紫水晶 水银 溴水 硬水 软水 王水 卤水 生理盐水 水煤气 石灰水 油水 矿泉水 蒸馏水 水泥 钢水 答案:(1
7、)不是。由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D2O和H2O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都是水分子,它们是同种物质。(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固定的熔、沸点 无固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常见混合物: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有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水玻璃等。注意:分子式为 C5H10的物质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题组一 物质组成的判断
8、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具有固定熔、沸点的物质 由相同种类和相同数目的原子组成的分子 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和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 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 只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 5/20 AB CD 解析:选 D。中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是多种同素异形体形成的混合物;如C6H12O6可以是葡萄糖或果糖,故不一定是纯净物;中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可以有多种,如 Fe2、Fe3。2按要求回答问题。冰水共存物 水煤气 铝热剂 普通玻璃 水玻璃 有机玻璃 漂白粉 TNT H2SO4 10 含氧40%的氧化镁 花生油 福尔马林 密封保存的NO2气体 CuSO45
9、H2O液氯 王水 KAl(SO4)212H2O分子式为C5H10的烃 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 以上物质中一定为纯净物的是_,一定为混合物的是_,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的是_。答案:10 题组二 正确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 3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戊是包含关系。序号 甲 乙、丙、丁、戊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石灰石、碱石灰、五氧化二磷 常见合金 不锈钢、青铜、硬铝、生铁 基本营养物质 油脂、蛋白质、纤维素、无机盐 腐蚀品 盐酸、浓硫酸、烧碱、硝酸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铁 弱电解质 次氯酸、一
10、水合氨、水、醋酸 正确的组合是()AB CD 解析:选 C。中,石灰石不具备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中,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不属于基本营养物质;中,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C 项正确。4下列关于氧化物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组合为()金属氧化物也可以形成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SiO2是酸性氧化物,硅酸是它与水反应形成的水化物 6/20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AB CD 解析:选 A。错误,如
11、NO、CO 是不成盐氧化物。错误,SiO2是酸性氧化物,但不能与水反应。错误,Na2O2与 H2O 反应除生成 NaOH 外,还生成 O2,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错误,如 Al2O3是两性氧化物。(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 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 CO、NO)。(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 SiO2、Fe2O3)。(4)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
12、物,如乙酸酐(CH3CO)2O。(5)溶于水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 NO2;溶于水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Na2O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二、物质的转化关系 7/20 1理解物质转化关系图 2形成转化关系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三、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四、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
13、”“五解”和“十八化”归类 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蒸馏、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电解、水解、裂解 十八化 熔化、汽化、液化、酸化 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 升华、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吸附、盐析、金属导电、颜色反应、电离、渗析均为物理变化。脱水、蛋白质变性、水解、同素异形体互变、电解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等均为化学变化。8/20 自我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2)煤的气化、
14、液化和干馏都是物理变化。()(3)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4)加热NH4Cl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5)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6)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7)Na2CO310H2O的风化属于化学变化,NaOH的潮解属于物理变化。()(8)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9)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答案:(1)(2)(3)(4)(5)(6)(7)(8)(9)2通过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回答下列问题:石油的分馏 煤
15、的干馏 钠的焰色反应 碘的升华 氯化铵分解 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电解食盐水 CaCl2的潮解 冰的熔化 FeCl3的水解 石油的裂化、裂解 蛋白质的盐析 食物的缓慢氧化 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答案: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 物质之间是否反应,不仅与物质结构、性质有关,而且与物质所在环境有关,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要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每条通性之外都存在个性。备考时,注意掌握化学中 Na、Mg、Al、Fe、Cu、C、Si、N、S、Cl 等常见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每一步关系中各种可能的变化方式和方法,归纳总结物质之
16、间不能转化的情形。(2018郑州一9/20 模)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但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 以下是稳定的。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的盐析 胶体聚沉 盐类水解 焰色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AB CD 解析 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蛋白质变性,、正确;高铁酸根被还原得到的 Fe3能够水解,产生胶状的 Fe(OH)3,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发生聚沉形成沉淀,、正确。答案 B (2016高考四川卷)化学
17、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解析:选 B。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是利用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发生了化学变化;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是因为硅胶疏松多孔,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是因为二氧化硫可与某些有色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肥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钠,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是利用高级脂肪酸钠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呈碱性的性质,发生了化学变化。题组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类型的判断 1下列各组变化中
18、,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碘的升华、石油的分馏 BNH4Cl溶液除铁锈、食盐水导电 C蛋白质溶液中加饱和(NH4)2SO4溶液、蓝色的胆矾常温下变白 D热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 解析:选 C。选项 A、D 都是物理变化。选项 B,前者是化学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的过程,电解必然会产生新物质,故食盐水导电是化学变化。蛋白质的盐析是物理变化;胆矾变白,说明胆矾失去结晶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选项 C 符合题意。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其应用不相对应的是()10/20 AAl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抗腐蚀性,可制成铝箔包装物品 BNaHCO3能与
19、碱反应,食品工业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CNH3能与Cl2生成NH4Cl,可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有泄漏 DK2FeO4具有强氧化性且能与水作用生成Fe(OH)3胶体,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和净化 解析:选 B。B 项,NaHCO3作为膨松剂的原因是其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不是与碱反应,故不对应。常考易错的几个物质的转化 1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2浓硫酸的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脱水性属于化学性质。3煤的干馏、煤的气化以及煤的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和裂解都属于化学变化。4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5常见物质间转化的几个误区(1)
20、S 燃烧不能直接生成 SO3而是生成 SO2。(2)Al2O3、SiO2、Fe2O3与 H2O 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 Al(OH)3、H2SiO3、Fe(OH)3。(3)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 NO2。(4)Fe 与 Cl2反应不能生成 FeCl2。(5)Fe 与 H、Cu2、S、I2反应不能生成 Fe3。分散系与胶体 知识梳理 一、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2分类(1)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2)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二、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丁达尔效应 11/20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一条
21、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2介稳性 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互相排斥,是胶体较稳定的主要原因。3电泳 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此性质可用于工业上的静电除尘。4聚沉(1)概念:使胶体凝聚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2)(3)应用:制作豆腐、明矾净水等。三、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自我检测 1判断正误
22、(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2)(2015高考安徽卷)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3)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4)“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5)向污水中投入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33H2OAl(OH)3(胶体)3H。()(6)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答案:(1)(2)(3)(4)(5)(6)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_(填序号)。是溶液 是胶体 能产生
23、丁达尔效应 能透过滤纸 不能透过滤纸 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答案:12/20 (1)胶体中的胶粒带电,但胶体不带电,整个分散系仍呈电中性。(2)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而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100 nm 之间。(3)Fe(OH)3胶体粒子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 Fe3的数目。(4)并不是所有的胶体都有电泳现象,如淀粉溶液没有电泳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空的晚霞光柱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B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C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优化 高考 化学 一轮 全国 通用版 精致 讲义 物质 组成 性质 分类 22687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