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名词”新现象概述(1)23424.pdf
《很+名词”新现象概述(1)2342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很+名词”新现象概述(1)23424.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衡阳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 题 目:所在学院:专 业:学 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 月 日 “很名词”新现象概述 摘要:在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中,程度副词很修饰名词是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但是近些年来,程度修饰名词这一结构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的交谈、电视作品、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中都出现了这样的形式。这种形式虽然不符合语法规范,但是并不阻碍人们的交流,说明这种结构有合理性。为此,本文以“很名词”这一结构为例,简要叙述该结构的特点,从而论证该结构本身的合理性及其体现的汉语发展结构的特征。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很名词”这一结构产生历史背景以及国内外关于我国语法结构的研究现状。其次,本文重
2、点讲明了“很名词”这一新型结构的具体运用方式,并浅谈“很专有名词”同“很普通名词”在语义以及语用方面存在的差异,以此反映近些年的语言现实。最后,本文总结了“很名词”这一机构存在必然性,并以此结构为基础探究我国汉语语法发展特点,以期进一步讨论该类型结构的特点,进而引起其他学者的关注,也为其他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语法结构;“很名词”;语法特点 在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中,副词常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一般来讲,副词是不能用来修饰名词的。许多现代汉语教材中,把能否受副词修饰作为判定名词的一个标准。但在近些年来,社会的发展引发了语言的不断演变,副词加名词的结构不
3、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人们的交谈、电视作品、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中副词加名词的结构越来越常见.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口语语法一书中提到了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1)一个名词可以跨类为别种词,如“光”与“很光”,“鼓”与“太鼓了”,“土”与“真土”。(2)名词作谓语,以谓语的身份受副词的修饰:“这个人太君子了”。(商务印书馆,1979 年)由此看来,副词修饰名词不能算是错误,而是一种特殊的情况。而随着这种不常见的现代汉语语法的言语被广泛使用之后,也引发语言学界针对这一现象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近年来基于传播媒介的进步,这“很名词”结构的语义出现了新的变化。下面我们以很+名词为例,探讨一下很+名词结构中名词的几
4、种形式。“很+名词”是现代汉语中广泛流行的一种句法格式,例如,“很牛”“很淑女”“很绅士”等等。这些话在一个受到规范汉语教育的外国人看来是很难接受的。这也正显示了这一格式与传统语法相比,确有它的独特之处。“很”是典型的副词,并常作为检验一个词是否是形容词的标记词,按规范语法,它后面出现的词类应该是形容词,名词进入这样句法格式就会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这种感觉和传统的语言产生冲突,从而引起新鲜感。张海萍.“很名词”组合现象的修辞功效及发展趋势J.语文学刊(教育版),2010(4):114-115.引言 1.“很名词”发展概述 1.1“很名词”的历史背景 很明显,这一格式颇受年轻人尤其是 80、
5、90 后一代人的欢迎。80、90 后的年轻一代,生长在改革开放、科技高度发展、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大背景中,他们充满朝气、个性张扬、善于表达。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语言使用是他们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他们使用这种格式,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他们在向外界展示他们的与众不同,是一种求新求异心理。某一种语言现象的产生总是先从某个人、某一小部分人或者地区先出现,然后慢慢扩散开去,在这种扩散的过程中,人口流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大众传媒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最先使用这种格式的群体,被看做具有较高的语言威望的群体,这种语言威望体现在他们着装、经济地位或者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其他社会群体成员模仿和追求的“榜样”。语言
6、威望低的群体向语言威望高的群体学习、效仿,于是,这种格式传播开来。另外,网络、电视、杂志等大众传媒也助长了这种语言现象的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许多的学者针对“很名词”这一较为特殊的机构提出了不同的思考角度与研究思路。张伯江、方梅(1996)从词类基础功能以及有游移功能的角度将“很名词”视为名词基础用法的功能游移,但有同时提出名其次本身的性质并未发生变化。储泽祥、刘衔生(1997)以名词“细节现象”讨论了“很”作为副词同名词组合是否合理,其认为词义本身便具备概括性,因此,当一个名词产生本质义之时,大部分细节也被概括掉。在具体使用该名词过程汇总,受到概括的细节再次返回,而谭景春(199
7、8)将“很名词”结构视为语言运用期间“源于规则的而有突破规则的策略行为”。邢福义(1997)则代表社会语言学角度突出该类说法产生的文化背景,即“具有特定的文化修养的人对于物体属性的异质感受,”也正是由于这一特定的文化背景促进了该类说法的发展。胡学文(2005)提出该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被语言社团认可与应用,是由于在认知理据方面存在这样的语用需求。陈颖彦(2009)以“很名词”结构为切入点,并以特殊代一般,以期令另一角度认识“副词+名词”该语法现象。刘丽涛(2012)也证明刘丽涛这一语言表达方式在年青一代人中颇为流行,也认为虽然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但最终的影响因素还是在其语言内部。
8、陈颖彦.浅谈“很+名词”结构J.安徽文学月刊,2009(10):329-330.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1.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外并没有关于“很名词”这一结构的具体论述。本文简要及诶少了部分学者对构式语法以及语法化的研究:第一,关于构式语法的研究。构式语法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它并不是像语用学、句法学一样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它相对来说更像是一个流派,是一种语法理论模式,用来解释语言现象。构式语法主要是由 Goldberg在 1995 年出版的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里开始被人们所注意和接受的。除了 Goldberg 的构式语法理论,还有 Key&Fillmore(1993
9、)以及 Croft(2001)的激进构式语法。Bergen&Chang(2003)的体验构式语法、Lakoff(1987)的格式塔语法(Gestalt Grammar)等。不过,Goldberg 在他的专著里,主要介绍了五种句法构式,都是属于句法层面。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并不含有主谓结构,但是Goldberg 在书中提到:“构式”,即“形式和意义的匹配体”,可以小至语素,大至句子,至于词、短语、介乎词与短语之间的短语词(如固定词组,熟语)、小句等,理所当然也包括在内,因而本文所谈的问题,也在构式语法的研究范围之内。近年来,Croft 提出了关于构式语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即激进构式语法(Radica
10、l Construction Grammar),激进构式语法是真正意义上的最简句法表征方式。Croft(2004)的激进构式语法,强调句法范畴和语言类型的普遍性。激进构式语法持非分解论,主张语言中有些复杂构式本来就是不可分解的句法表征单位,它并不否认构式由句法成分组成,同时认为构式作为一个整体要大于其组成成分之和,同一构式中各成分间不存在句法关系,只存在部分与整体间的语义关系和象征关系,它的激进之处在于:用“部整关系”取代“句法关系”;用“整体观”取代“分解观”;用“多样性”和“独特性”取代“普遍性”。另外,构式语法强调“形义一体化”,这是构式语法的一个明显的优点,它不同于生成语法的复杂生成机
11、制和过程,只要达到能被听话人理解的效果就可以,这也是构式语法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部分和生成语法不一样的地方。第二,关于语法化的研究。语法化的说法由法国语言学家 Meillet 于 19121.1.2 国外研究现状 年在其论文语法形式的演化中首先提出,指的是“自主词向语法成分转化”的语言现象。Kurylowics 从历时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语法化是从词汇形素向语法形素或从低级语法形素向高级语法形素的转化。Hyman 从语用的角度,把语法化定义为语用结构经过约定俗成变成语法的过程。普通名词一般包括如下三种:抽象名词、指人名词以及指物名词三种,具体搭配情况如下:第一,抽象名词。抽象名词,顾名思义,所指
12、的主要是一些抽象事物,不像具体名词那样具体可感,所以抽象名词本身的意义比较空灵。我们在理解一个抽象名词的时候,往往借助于它的性状义。其实,抽象名词的本质义和性状义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二者的界限似乎显得很模糊,所以抽象名词的性状义最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张伯江、方梅在汉语功能语法研究中指出,“抽象名词不是典型的名词,它们带有明显的性质意义,言语中易于活用”。这一类中的能够进入“很+名词”的组合变异的抽象名词比较常见的有“很风采”“很文化”“很哲理”“很技巧”“很罪恶”“很热门”“很青春”“很诗意”“很生活”“很情绪”“很悲剧”等。第二,指人名词。指人名词,主要是指那些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了的有着特
13、刘丽涛.浅析现代汉语流行语“很名词”格式成因J.学周刊,2012(9):5-5.杨秋兰.汉语中很+名词结构的认知语言学浅析J.考试周刊,2009(35):39-40.2.“很名词”的专有用法 2.1“很名词”的常见用法 2.1.1“很普通名词”结构 殊身份地位和独特性格特点的一类人的那些名词。与程度副词组合后,这类名词的性状义得到了显现,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这种类型的人的一系列性格特征。这一类中的能够进入“很+名词”组合变异的抽象名词,比较常见的如“很淑女”“很学者”“很绅士“很市侩”“很英雄”“很女人”“很流氓”“很小市民”“很官僚”“很学究”“很艺术家”等。如“学者”这类人所具有的典型特征
14、是“专门研究学问”,所以可以说“很学者”,“英雄”这类人则表现的是“英勇无畏”的典型特性,因此也可以说“很英雄”。第三,指物名词。指物名词,指那些用来表示具有某种典型特性的事物。在进入“很+名词”的组合变异时,这种语法形式打破人们常规的思维定式,引发了人们对该事物本身属性的一系列联想,再将所联想到的一些属性与描写对象融合到一起,形成这种特殊表达。如“很面”形容“软弱无能”,“很阳光”形容“活泼、有朝气”等。“很专有名词”是近些年较为新颖的一种结构方式,专有名词的本质义与性状细节的界线是最清晰的。专有名词能进入“很+名词”的组合变异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人们的联想,所以专有名词的知名度就显得至关
15、重要。能进入该结构的专有名词,必须要具有比较大的知名度,其性质特征要为人们所熟知与了解,否则就不容易让人理解,更无法产生相应的联想,甚至影响交际。诸如诸葛亮的聪明、曹操的狡猾、雷锋的助人为乐,这些都是人们脑子里共同的背景知识,因此,“很诸葛亮”“很曹操”“很雷锋”都容易被人理解,而“很张三”“很李四”却不太容易让人理解。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人们对于某个词的认可度与这个词所存储的具有描写性的信息有关。大体来说,一个词所存储的具有描写性的信息越多,人们对于这个词的认可度也就越高。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我们常说“很男人”“很阳光”,却不说“很房子”“很猫”“很大树”,就是因为“房子”、“猫”、“大树
16、”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不及“男人”“阳光”等多,它们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是不足量 雷蕾,李春艳.“很+名词”在文学作品中的语法功能考察J.语文学刊,2018(3).吴剑.“很+名词”结构中的名词语义特征分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8(3).2.1.2“很专有名词”结构 的,不具有什么能引起人们联想的其他性质,所以人们不认可“很房子”“很猫”“很大树”的说法。也许有一天这种说法随着它自身信息量的增加也会出现在人们的口常交际之中,但是目前还没有看到这样的用法出现。抽象名词、指人名词、指物名词和专有名词都可以进入程度副词“很+名词”的组合变异结构之中,但是这几类名词所出现的频率却存在着差别。出现频率最高
17、的为抽象名词,指人名词和指物名词出现的频率要低于抽象名词,专有名词出现的频率是最少的。“很普通名词”这一结构的性状义一般分为如下两种:第一,从直接性状义角度而言。如前文所述,上文我们提到,名词的性状义取决于名词所指称的事物的典型性质特点,这类具有了性状义的名词在表达中能够起到类似于形容词的描摹性作用。鉴于名词性状义的不同体现方式,我们把这种性状义进一步分为直接性状义和间接性状义。直接性状义是指在一个名词中,其性状义是组成这个名词义项中的一个义素,我们在词典的解释中能够直接看到这类性状义,也就是说,这类性状义具有区别性作用,而这些区别性特征大都表达出了人们对这类人或事物的主观评价和看法。见下面例
18、子:眨在念的时候作了一些删节,所以,英译本四世同堂是删节本,但“很权威”,因为是作者自己删节的。(舒乙作家文摘浦爱德与四世同堂)初看上去观在上网运用因特网进行电子商务似乎“很热门”,但几乎尽 李然.“很+名词”构式的语法化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1):51-55.段晓燕.基于语料库的“很+名词”结构的认知解析J.艺术科技,2014(10):86-87.康妮芝.以“小三角”理论为基点探察“很+名词”结构J.管理学家,2013(18).2.2“很普通名词”与“很专有名词”的差别 2.2.1“很普通名词”性状义 “热”在了设备、技术和“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提供者。(电子商
19、务纵横谈)上述例子中,“权威”代表使人信服的力量以及威望;“热门代表吸引众多人的事物”。其中“使人信服”以及“吸引许多人”分别是“权威”与“热门义”的直接性状义,其主要描述该名词所具备的特质与特点,性质与特征,起区别事物的作用。用语义学的分析,“权威”含有“使人信服”、“威望”两个义素。我们在语法研究上借鉴了这种词的义素分析,提出语义特征分析的方法。在“很权威”这一“很+名词”组合中,“使人信服”这个性状义是“权威”的一个语义特征,同时,也就是它为“很权威”这个组合之所以存在提供了合理性。其他的这类词也是同理,“热门”含有“吸引许多人”、“事物”这两个义素,在“很热门”这个组合中,“吸引许多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词 现象 概述 2342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