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班级管理复习资料(知识点+复习课)17146.pdf





《教师招聘考试班级管理复习资料(知识点+复习课)1714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班级管理复习资料(知识点+复习课)17146.pdf(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班级管理(知识点精编)1、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2、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3、班级管理的功能:第一,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第二,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第三,有助于锻炼学习能力,学会自治自理。4、班级常规管理:概念: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内容: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作用:第一,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第二,有利于建立一个健康、活泼、
2、积极、有效的班集体;第三,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5、班级平行管理:内涵: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要求:对班集体和个别学生双管齐下、相互渗透的管理,既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使起真正成为教育的力量,又要通过转化个别学生来促进班集体的管理和发展。6、班级民主管理:内涵: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要求:一是在班级管理的计划、实行、检查、总结的各个阶段,都让学生参与进来;二是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7、班级目标管理:内涵: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
3、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要求:围绕全体成员共同确立的班级奋斗目标,将学生的个体发展与班级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目标的引导下,实施学生自我管理。8、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问题:第一,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第二,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解决措施:第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第二,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第三,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9、课堂管理的概念及功能: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而采取的组织教学、
4、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等一系列活动与措施。其功能:第一,维持功能;第二,促进功能;第三,发展功能。10、课堂管理的目标:第一,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第二,增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第三,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11、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第一,教师的领导风格;第二,班级规模;第三,班级的性质;第四,对教师的期望。12、正式群体:在校行政部门、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规章组成的学生群体。班级、小组、少先队都属于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的发展要经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三个阶段。教师在管理正式群体时,第一,要选好班级正式群体中的领导;第二,注意引导和支持;第三,适当授权,鼓励学生自
5、主管理。13、非正式群体: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一些学生自由结合、自发形成的小群体,称为非正式群体。特点:第一,成员之间相互满足心理需要;第二,成员之间具有强烈的情感联系和较强的凝聚力,但有可能存在排他性;第三,受共同的行为规范和行动目标的支配,行为上具有一致性;第四,成员的角色和数量不固定。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和正式群体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教师在管理非正式群体时,第一,要摸清非正式群体的性质;第二,对积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鼓励和帮助;第三,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干预。14、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首先,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使班内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系,产生共
6、同遵守的群体规范,并以此协调大家的行动,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彼此之间的相互认同,从而使班级成为团结的集体;其次,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支持、保护积极型非正式群体,教育、引导和改造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15、群体动力: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其中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所有这些影响群体与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上占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为了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第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基础;第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第三,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第四,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课堂气氛有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三种。16、
7、课堂纪律:是指为保障或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设置的行为标准及施加的控制。一般分为四类:第一,教师促成的纪律,即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第二,集体促成的纪律,即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第三,自我促成的纪律,简单说就是自律;第四,任务促成的纪律,即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17、课堂结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课堂结构包括课堂情境结构(班级规模的控制;班级常规的建立;学生座位的分配)和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教学过程的规划)18、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第一,建立有效的课堂
8、规则;第二,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第三,做好课堂监控;第四,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19、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应对:指学生在课堂中作出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破坏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品行方面(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易被发现)和人格方面(学学生个性关联在一起的不良行为,不易觉察)。原因:第一,学生的人格特点、生理因素、挫折经历;第二,教师的教学技能、管理方式、威信;第三,校内外的环境。教师可采取的措施有:第一,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第二,合理运用惩罚;第三,进行心理辅导。教师招聘考试班级管理复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
9、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 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C.纪律松弛、涣散的群体算不了集体 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 2.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4.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是大教学论的作者()。A.夸美纽斯 B.埃拉斯莫斯 C.杜威 D.觊洛夫 5.“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6.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10、是()。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7.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交往 B.学习 C.课堂 D.课外活动 8.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A.班主任 B.班干部 C.男女学生 D.集体教育 9.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10.在学生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A.组织和团结集体 B.建设学生干部队伍 C.提出共同目标 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11.学生在班级中的活动主要是通过交往来展开的,活动的过程就是()。A.交往的过程 B.学习的过程 C
11、.德育的过程 D.认识的过程。12.班级成员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推动班级的发展,是指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应该具有()。A.共同统一的准则 B.共同的目标 C.共同的组织机构 D.平等、相容的氛围 13.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A.校长 B.教导主任 C.班主任 D.任课教师 14.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A.班主任 B.班委会 C.共青团 D.少先队 15.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A.集体舆论 B.共同目标 C.干部队伍 D.活动 16.班级建设的起始阶段重点在()。A.建制 B.培养班干部 C.思想教育 D
12、.班级文化 17.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A.发挥班干部领导作用的思想 B.班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C.师生合作的思想 D.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 18.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B.维持班级秩序 C.形成良好的班风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9.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A.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D.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师管理、目标管理 20.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
13、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的管理方式是()。A.平行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21.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立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属于()。A.平行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22.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A.民主管理 B.常规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23.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提出。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皮亚杰 D.布鲁纳 24.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是()。A.观察法 B.调查法 C.问卷
14、调查法 D.学生作品分析法 2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建立学生档案 C.了解学生 D.操行评定 26.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促进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 B.建立班集体 C.培养学生健康的精神和民主作风 D.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27.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叩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28.()方式不属于一般的班主任的领导方式。A.权威的 B.民主的 C.专断的 D.放任的 29.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
15、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是()。A.教学 B.德育 C.班级管理 D.常规管理 30.班主任接管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哪些工作?()。A.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B.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 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D.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31.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制定()。A.建设的目标 B.实现目标的途径 C.具体方法 D.工作程序 32.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过多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决定,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A.权威的 B.民主的 C.放任的 D.随意的 33.班
16、主任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领导方式。A.权威的 B.民主的 C.放任的 D.迁就的 34.“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供支持”的课堂氛围属于()类型 A.专制型 B.自由型 C.放任型 D.民主型 35.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A.阶段性班级活动 B.日常性班级活动 C.课外班级活动 D.校外班级活动 36.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是设计并开展()。A.小组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班级教育活动 D.课外活动 37.以下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A.自习课属于课外活动 B.课外活动包括选修课 C.课外活动即我们经常所说的“第
17、二课堂”D.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38.班级建设设计以()最为重要。A.实现目标的途径 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 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39.班会的特点主要有集体性、针对性和()。A.自主性 B.开放性 C.时效性 D.教育性 40.开好班会的基础是()。A.精心准备 B.确定主题 C.具体实施 D.效果深化 41.课外活动不包括()。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42.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43.课外活动的主体是()。A.教师 B
18、.学生 C.少先队组织 D.学校管理人员 44.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A.自愿性 B.强制性 C.规范性 D.随意性 45.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46.在教育管理的理论导向中,特别重视教育的作用,使教育成为改造人类灵魂的具体()。A.科学主义的 B.工具主义的 C.人文主义的 D.理想主义的 47.在学校经常出现的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和比赛以及公益活动,这些课外活动属于()。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科技活动 48.课外活动要防止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应要求()。A.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19、B.有明确目的 C.注重培养学生实践精神 D.活动内容精彩,形式多样 49.课外活动的项目、形式、方式、参加人数不受学校教育计划、教学大纲的限制,内容丰富多彩,活动项目广泛,形式灵活生动。这说明课外活动具有()。A.自主性 B.实践性 C.综合性 D.灵活性 50.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创造精神为主的课外活动是()。A.学科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 C.科技活动 D.社会活动 51.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 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 C.集体发展区域成熟发展阶段 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 52.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20、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53.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是()。A.指导学生成立自治组织 B.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C.班级小干部的岗位转换 D.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_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层组织。2.班级通常由老师、一群学生及_组成。3.班级具有满足学生要求、促进_、校正学生行为等功能。4.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_。5.班级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_。6.班级管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_的关系。7.平行管理理论是_的教育思想。8.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要让_都成为班级的主人。9.传统的班
21、级管理强调以教师为核心,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_为核心。10.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的、中期的、_三种,目标的提出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11.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_。12.班级目标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培养目标;二是班级群体的_。13.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_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并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14.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是纪律、秩序、控制和_。15.现代班级管理的实质是建立以_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6.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对班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_的作用。17.班级建设设计的内涵包括班级建设的
22、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其中以_的制定最为重要。18.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以增强管理效果的管理方式被称为_管理。19.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除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需要为目的外,还要训练学生_班级的能力。20.班级目标管理是一种以_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21.班主任的工作非常繁杂,其中_贯穿于班主任各项工作之中。22.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的_了解两部分。23.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通
23、常称之为_。24.班主任产生于_。25.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_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26.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_的了解两部分。27.班主任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权威的、_、民主的三种。28.对教育对象个体来说,班主任的职能可归结为“灵魂的工程师”,但对教育对象群体来说,班主任更多的是班级建设的_者。29.“班主任要了解和研究学生”指的是班主任不但要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还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并了解和研究学生的_。30.班主任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_、鉴定和保管。31.操行评定一般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和_等四个步骤。32.学校课外
24、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活动。33.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是_,它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34.小学课外活动的主体是_。35._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36.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班会和_。37._班会的形式包括:主题报告会、主题汇报会、主题讨论会、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主题竞赛、主题晚会等。38.主题班会的组织包括_、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等几个阶段。39.组织主题班会注意的问题包括:主题不能过杂;要有的放矢;班主任要做好“_”而不是“演员”。40.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必须遵
25、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管理、控制和 _作用。41.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课外活动是_。42.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不具有强制性,而具有_。43.课外活动计划实施的终结性环节是_。44.课外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的确定主要依据的是学生的_、爱好和身心发展特点。45.根据课外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将课外活动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_三类。46._是课外活动的基础,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特点。47.课外小组活动主要可分为_小组、技术小组、艺术小组和体育小组。48.现代社会,_制将成为学校任用教师的主要方式。49.班主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并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教育,使他们最大限度得到发展的工作形式被称为_,它是班主任的常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招聘 考试 班级 管理 复习资料 知识点 复习 1714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