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6389.pdf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638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6389.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 4 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A B C D 解析:铁犁、牛耕都是春秋战国时兴起推广,排除 B、D 两项;A 项不涉及农耕生产;C项为井田制的表现,正确。答案:C 2话说明朝有个叫陆二的商人,他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但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这个故事的主题表明当时实行()A重商政策 B抑商政策 C海禁政策 D锁国政策 解析:题干材料中商人陆二贩运灯草,最后因为税关而把灯草烧掉了,这说明明朝实行抑商政策,向工商业者
2、加重征税,故 B 项正确。答案:B 3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解析:题干材料信息“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表明明-2-朝政府实行海禁政策,故 C 项正确;A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 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D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C 4中国历史上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其根源在于()A土地私有制 B中央集权制度 C重农抑商政策
3、D政治统治腐败 解析:题干中提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说明与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有关,故 A 项正确。答案:A 5“它是中国历史上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先有郑和下西洋主动与海外诸邦交流,后有西方传来叩启闭关自守的大门;同时,它又是一个极度集权的朝代,废除了秦以来一直实行制度。”该朝代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解析:“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一个极度集权的朝代,废除了秦以来一直实行制度”指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故选 D 项。答案:D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中国,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以剥削农民剩余劳动。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富豪之家,不
4、断兼并土地。虽然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但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公有制土地所占的比例有时相当高,因为历次农民战争造成的土地重新分配,使得土地兼并过程不断反复,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比例在周而复始地变化,并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末期。材料二 明中叶生产力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土地收益明显上升,刺激了贵族、缙绅地主对土地、财富的贪婪追求。政治腐败在客观上又难以遏制其不法行为的发生,这就使他们以政治权势为后盾,推动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造成公私庄田逾乡跨邑、富强兼并,至有田连阡陌者,贫民无地可耕的局面。再者,明代政体是高度集权的,皇帝不仅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而且也享有全国土地的处置权,他本身就是个大地
5、主,与皇帝关系密切的天潢贵胄、勋戚百官自然最有条件从皇帝手中获取更多的利益,从而推动明中叶贵族、缙绅地主经济蓬勃发展。摘编自明朝经济史之明中叶的土地兼并 与赋役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以来“土地流动”的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后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原因。-3-答案:(1)影响:战国时期,“土地流动”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建立。土地流向直接生产者,则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封建政权的巩固;土地流向富贾官绅,往往会激化阶级矛盾。封建土地所有制也在“土地流动”中不断自我调整、完善,封建生产关系也得以延续。(2)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6、;生产力与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政治腐败助推;君主专制的强化;特权阶层的推动。(任意 4 点即可)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基础巩固 1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 解析:材料中“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表明井田制下的农民的地位,秦汉时期到宋元时期的“佃”体现的是小农经济下土地私自制,因此这种变化主要源于土地制度的变化,故选 C 项;小农经济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中“秦汉”“魏晋”“宋元”
7、不符,A 项错误;赋税制度的变革在材料中没有涉及,B 项错误;“重农抑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 项错误。答案:C 2钱穆国史大纲:“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A均田制 B井田制 C地主土地所有制 D小农土地所有制 -4-解析:由材料中“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可知,这一土地制度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结合所学知识,答案为 A 项。答案:A 3明代姚公子传中写道:“千年田土八百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社会贫富差距过大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C官府制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D封建土地私
8、有制的发展 解析:题干“千年田土八百翁”说明古代土地买卖频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故 D 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封建社会的贫富差距,故 A项错误;农产品商品化指的是农作物流入市场,材料涉及的是土地,故 B 项错误;C 项和“千年田土八百翁”无关,故错误。答案:D 4明初建立了鱼鳞册和黄册的登记制度。鱼鳞册主要登记每块田地所有权的归属及其四至疆界,黄册登记每户人口的具体情况。该制度旨在()A保障政府赋役征调 B促进小农经济成长 C巩固大土地所有制 D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明朝土地登记制度的目的是确定土地所有权,以保障政府赋役征调,故 A 项正确;“促进小农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一 单元 古代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特点 经济政策 练习 新人 必修 26389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501219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