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5119.pdf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511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5119.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7 单元 18 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课“尼、艄”等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哗”,会写“斯、艇”等生字,积累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体会威尼斯的静态美与动态美。2.过程与方法 了解小艇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精彩描述的方法。3.情感与价值 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确小艇和威尼斯的密切关系。【教学准备】教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
2、批注 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 1.出示威尼斯风光图片(PPT),学生朗读小资料(PPT)。2.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8 课威尼斯的小艇,(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指导“艇”的书写。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来读读这些词语?(PPT)小艇 船艄 翘起 雇定 祷告 操纵自如 哗笑 码头 停泊 师:“哗笑、停泊”这两个词的读音要特别注意,我们一起来读。学习生字。2.请四位同学接读课文。生 1:第 1 自然段。生 2:第 2、3 自然段。生 3:第 4 自然段。生 4:第 5、6 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围绕小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师随机板书:样子,驾驶技术,与
3、生活的联系。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我们刚刚从图片中看到了威尼斯的景色非常美,可作者为何要单单写小艇呢?(PPT)(因为小艇对于威尼斯来说非常重要。)2.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呢?(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3.作者又是怎样描写小艇的重要性的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于威尼斯而言,“大街”指的是什么?(生:河道。)“汽车”指的是什么?(生:小艇。)是啊,多么巧妙的比喻啊,作者用短短的一个句子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小艇的重要作用。四、指导写字 规范书写“尼、斯、艇、纵、艄、翘、垫、帘”等生字。五、课堂总结 威尼斯的小艇之所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作者平时注意仔细观察,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并把人的
4、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因而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具体。我们也要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六、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词。2.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生: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与人们的关系。(板书)2.复习本课生字词,学生齐读。二、深入学习,全面把握(一)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1.当我们置身于威尼斯的小艇中,会有一种“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的感受,那么就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造型别致、乘坐舒适的小船。2.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第2 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
5、样描写小船的样子和特点的。(学生读,播放课前准备的有关小艇的课件。)3.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分析句子。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4.谁来说说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使我们感到描写得更生动形象?5.大家看,作者用“独木舟”与小艇比较,说明小艇“又窄又深”的特点。(粘贴“独木舟”的图片)那么,用“新月”比喻小艇的什么特点?两头翘起。用“水蛇”比喻什么呢?小艇的行动轻快灵活。6.用了这样几个句子,我们眼前就出现了小艇的样子、造型,以及它行动起来的感觉,今后我们也要学习这些描写的方法,使我们的文章也同样生动、形象
6、。7.如果有这么一艘小艇就在我们面前,你想不想体会一下坐在里面的感觉呢?8.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模拟情景”的小表演,假设大家就在这样一艘小艇中,我们现在正顺流而下,两旁是小桥、流水、人家。我读课文,大家做动作,看谁想象得好。(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做相应的“摸摸柔软的垫子”“穿过小桥,仰望小桥”“推开船”“远眺”“打招呼”等动作。)9.下面我请乘坐小艇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体会课文第 3 自然段的描写。)(二)学习“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一段。1.那么,船夫的驾驶技术如何呢?下面,请男同学齐读第 4 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出众?(板书:驾驶技术特别好。)2.哪些词语说明船夫驾
7、驶技术好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操纵自如、挤过、穿过、急转弯。)3.课文描写得很精彩,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台给大家复述一下船夫的“操纵自如”,不过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以手作为小艇,边讲边演示,好不好?4.下面我和大家一起来朗读这一段内容,大家要及时接读并以手作为小艇来表演。5.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操纵自如”这个词,联系刚才的表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在课文中的意思。(三)学习“小艇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1.课文一开始就说威尼斯的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那么都有哪些人离不开“汽车”,他们乘坐小艇去做什么呢?2.下面请大家静息,我来测试一下大家的听记能力。请同学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3.谁乘
8、坐小艇去做些什么呢?4.学生讨论、回答。5.好!大家看,小艇和人们的生活联系是多么密切,商人、妇女、小孩、老人,他们都离不开小艇,他们有的去(),有的去(),有的去(),那么,青年妇女去哪里呢?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去看戏,走亲戚,购物)6.那么,在威尼斯,除了课文中写的一些人需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外,还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去工作、去学习呢?(邮递员、教师、学生、医生、市长、旅游者,坐着小艇做各种各样的事。)三、总结全文 1.从黎明到夜深人静,我们可以看到小艇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威尼斯的小艇一出动,城市就怎么样?(喧闹,充满生机和活力。)当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又会怎么样?(静寂、沉静,
9、入睡了。)正像课文结尾所说,“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2.一静一动,文章写得真好,下面让我们齐读课文,再来体味一下。3.学生谈一谈学课文的感受。四、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1.推荐阅读。师:描写威尼斯的文章还有很多,老师向大家推荐:冰心的再寄小读者通讯六、朱自清的威尼斯、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课下请同学们阅读。2.如果你生活在威尼斯,想象你一天的生活情景,和同学交流。五、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2.这节课,我们还向马克 吐温学到了根据事物产生联想,并能根据事物特点进行准确表达的写作方法。课下,我们进行一次小练笔:用一段话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要写出特点来。【板书设计
10、】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的样子 (又窄又深、两端翘起、轻快灵活)船夫的驾驶技术(操纵自如、平稳、快)与人们的关系 (密切)艇动城闹;艇停城静【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在教学环节中,一上课我首先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威尼斯整体风光,让学生对威尼斯有个大概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很快把学生引入要学习的课文中来。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时,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用读的方式表示对小艇的喜爱,发挥想象,体会情景。不足之处 这节课我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遗憾也有很多:在教案中也设计了朗读教学,可是在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机会还是不够多,我讲得偏多。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对于
11、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原来设想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悟出写作方法,因为这一点我预想容易理解,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只有感受,没有让学生完全掌握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导致难点不能深入突破。19 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课“毡、犊”等生字,会写“仪、眺”等生字,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宁静、悠闲的荷兰牧场风光。(3)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体会动物与人、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2.过程与方法 个性化阅读,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性,积累语言。体会作者拟人、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3.情感与价值 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
12、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教学准备】教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由图引入,把握主旨 1.猜图片,引出荷兰。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最能代表各个国家特色的图片,你们能猜出来这是哪个国家吗?2.播放课件。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荷兰。)大家这样有精神地回答,真好!3.课件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谁能自告奋勇地有感情地读一
13、读这句话?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抑扬顿挫。)孩子们,展开你们的想象,牧场之国会是怎样的景象呢?(板书课题:牧场之国)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要字字入目。出示生词:专注 仪态端庄 无比尊严 严肃沉默 骏马 膘肥体壮 飞驰 公爵 悠然自得 成千上万 赞许 成群结队 安闲 镶嵌 丝绒 寂静 天堂 辽阔无垠 每一组让一个学生读,说说每组词语分别描写了什么。师:积累好词,分类积累也是一种好办法。2.课件播放正确的标注。借助标注,想象课文内容。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出示第 1 自然段:荷兰,是
14、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师:这是一个总起句,紧扣课题,开门见山,以后同学们在写习作的开头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3.作者在文中向我们呈现了四幅画面,我先请四位同学把小标题读一读。全班一起读。4.出示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完后将四幅画面的小标题标注在相应的自然段旁边。明白自学要求了吗?5.生自学课文。6.汇报交流:同学们读书读得真认真,第一个练习完成了吗?7.指导朗读。结合文章内容,读出感情。四、课堂总结 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这草原上,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我们一起拿起书,把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表达出来吧!五、指导写字 规范书写“仪、眺、骏、驰、辽、绵”等生字。六、布置作
15、业 1.书写本课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回顾课文,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对牧场之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跟老师一起继续走 进课文,继续体会牧场之国的宁静、悠闲。2.复习生字词。二、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一)学习第 2 自然段。为什么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 2 自然段,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1)语段一: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说说你的感受。(景色迷人:草长得茂盛;草原辽阔:牛多。)(2)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花牛的?出示:一条条运河之间无比尊严。(颜色、神情、模样)当你读到“仪态
16、端庄”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贵夫人高贵、典雅。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可是在西方人的眼里,牛犊的娇贵模样更像一个贵夫人,仪态端庄,不可侵犯。)(3)想象牧场上的牛有时还会是什么样的?瞧,牛群这个大家庭多么温暖和睦,其乐融融。极目远眺多么壮观,色彩多么明丽,于是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总结学法:读课文画句子谈感受再美读)(二)自学第 3、4 自然段。1.汇报交流第 3 自然段:骏马:真正的荷兰又是什么样的?出示: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主人和公爵。(1)公爵:君主国家贵族最高的封号。镶嵌:运
17、河和低地交错排列着。(出示:荷兰的音译为“尼德兰”,是低洼之国之意。荷兰总面积 4.15 万平方千米,三分之一的领土海拔不到 1 米,近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真是名副其实的“尼德兰”。)(2)说说你的感受。(成群的骏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无拘无束地驰骋)(3)男同学齐读这段。2.汇报交流第 4 自然段: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1)抓词语体会。(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快乐。)(2)女同学齐读。(三)认识夜晚的牧场。相比之下,荷兰牧场的夜晚
18、就另有一番独特的韵味了。(1)快速默读第 5 自然段,思考:夜晚的牧场是怎么样的?(寂静的。)(2)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寂静?(生答。)严肃沉默的奶牛,默默无言的奶农,舒缓平稳的船只,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光芒微弱的灯塔,组成了真正的荷兰。(体会和谐,虽然寂静但不冷清。)(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四次,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多次说这句话呢?大家再次回顾课文。(其实这不仅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由衷的赞叹。)三、总结升华,感悟牧场之美 1.师:同学们,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许许多多花牛的家园就 是真正的荷兰!成群的骏马的王国就
19、是真正的荷兰!牧场的静谧、恬美就是真正的荷兰!好一幅优美的、动人的、动物与环境与人的和谐画卷啊!此时,我们和作者一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好一个牧场之国!(看板书,读课题)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宁静、悠闲的荷兰牧场风光。四、拓展探究 1.课文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搜集资料,和同学交流你的理解。2.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五、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词。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板书设计】牧场之国 牛群吃草 比喻 骏马飞驰 拟人 家畜安闲 夜晚寂静【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在教学时,我主要抓住文章中出现四次的赞美“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来作为文章的线索,通过有感
20、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的美。导入环节,我采用一组荷兰的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对牧场之国风景的向往,从而揭示课题;然后整体感知课文,说说荷兰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是什么。在细读课文这一环节,我环绕“牧场之国的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从哪些语言体现出来?”这些问题展开讨论,紧紧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体会牧场之国是黑白花牛、成群骏马、绵羊猪群的王国,体会荷兰夜晚的祥和寂静。在指导朗读方面,我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拟人句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内容注意语调的轻缓急促,例如第 4 自然段作者流露出对绵羊猪群这些家畜的喜爱之情,我让学生发挥想象,这时学生就更能把心融进课文描绘的意境中
21、去,从而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不足之处 但是学完这篇课文还是觉得有很多缺陷。虽然在备课时,准备了很多引导学生朗读的引导语言、评价语言,但都没用上。课堂指导学生的朗读还是很不到位,没有做到深入的朗读、体会。可能上课刚开始时我就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上课的前十几分钟,教室里学生都是冷冷的,好像全部都还没进入学习状态,而且很多环节的实施只能算是走了一个过场,谈不上深入的体会与感悟,违背了我自己设计这节课的初衷。20*金 字 塔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本课“译、愧”等生字。学习多音字“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金字塔宏大、精巧的特点,学习
22、作者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中体会、感悟,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3.情感与价值 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引导学生体会金字塔宏大、精巧的特点,学习作者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教学难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懂得珍惜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教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圈出生字、生词。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了解学情。2.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
23、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简单板书:金字塔建在哪里?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建造的?有哪些神秘的传说?4.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教案 第七 单元 511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