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1021.pdf
《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102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1021.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柘皋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18.0分)在中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居“家”之“训”的全面而系统的家训是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才出现的。而对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家训是在汉代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以后,并且后世所有有影响的家训著作中无不贯穿着占“独尊”地位的儒家思想观念。因此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家训文化实际上是儒家的家训文化。家训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儒家伦理纲常注入了家庭这一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在家训的约束规范和长期熏陶之下,形成了符合社会需要的良好的家风、门风,这种家风再经过统治者的倡导,又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比如曾被明建文帝赐以
2、御书“孝义家”的浦江郑氏家族,自宋建炎初开始累世同居,同灶而食,维持了十五世,历经宋元明三代。该家族的家训郑氏规范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像这些举家和睦相处、恪守封建伦理的大家族,不能说不依赖于长期形成的良好家风。封建统治者正是通过树立这些典型样板,来达到正风敦俗的目的。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是在农业宗法社会的沃土中生长出来的伦理型的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些方面又是交织、渗透在一起的。积极的一面主要在于:它以自己别具特色的教化功能和教化方式促进了家国整合机制的形成和巩固,保证了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农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卓有成效地在家庭
3、、宗族乃至全社会倡导和推行了进德修身、睦亲齐家、治家兴业、待人处世等各个方面的伦理道德准则;熏陶和养育出了品德高尚、为国为民、清正廉洁、坚持操守、宽厚谦恭的一代代名臣贤士、谦谦君子。消极的一面主要在于:它以封建地主阶级的纲常礼教轨物范世,稳固了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秩序,某种程度上延缓、滞阻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塑造出了一批批唯封建伦常是从,甚至“愚忠”“愚孝”之辈和“贞女”“烈妇”等牺牲品;它宣扬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和守分安命的宿命论思想禁锢了人们的进取精神,麻醉了人民的革命意识;它的长期濡染所积淀下来的重农轻商、家族认同、盲目顺从、固守忍让等民族心理至今仍在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生着消极的作用
4、。儒家家训文化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而衰落了,然而我们并不因此而否认它的文化价值和在历史上所起过的重大作用。今天的家庭依然是社会的细胞,治家教子、立身处世仍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传统家训的内容现在看来不再是“篇篇药石、言言龟鉴”,但传统家训文化总体上仍不失先人们留下的一笔丰厚宝贵的文化遗产,尤其是伦理文化遗产。扬弃这笔遗产,研究、借鉴它曾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对于创立具有时代精神的新的家训文化,并发挥其教家立范、家国整合等功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选自陈延斌论传统家训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家训文化
5、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其生长于具有宗法色彩的中国农耕社会,在古代社会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B.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以自己的教化方式,发挥教化功能,促进了家国的形成和稳定,有利于中国农耕社会的发展、进步。C.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以封建伦理纲常规范世人;古代一些女性受其影响,甘做“贞女”、“烈女”,成为时代的牺牲品。D.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具有文化价值,在古代社会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封建制度瓦解,中国传统家训文化走向衰落。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才出现全面而系统的家训;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家训才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B.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时代,中国社
6、会产生了一些有影响力的家训著作,这些著作都贯穿着儒家的思想观念。C.明建文帝赐给浦江郑氏家族“孝义家”的荣誉,意在以家风良好的浦江郑氏家族为典范,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D.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宣扬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和守分安命的宿命论思想,使古代社会产生一些“愚忠”“愚孝”之辈。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训通过约束规范、长期熏陶家庭成员,使家庭形成优良家风,这种家风符合社会需要,一旦形成即能影响整个社会风气。B.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倡导、推行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准则,培养出一代代德行高尚的名臣贤士、谦谦君子,促进了社会的稳定。C.中华民族在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作用下形成的重农
7、轻商、家族认同、固守忍让等心理特点不利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发展。D.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是先人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现在,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立具有时代精神的新的家训文化。文言文阅读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
8、以死直兮,固前圣之 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A 长太息以掩涕兮 又申之以揽茝 B 怨灵修之浩荡兮 鸷鸟之不群兮 C 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诟 D 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5、下列各句中
9、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3 分)偭规矩而改错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何方圜之能周兮 忽反顾以游目兮 佩缤纷其繁饰兮 自前世而固然 宁溘死以流亡兮 伏清白以死直兮 A B C D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诗人善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如“冠之岌岌”“佩之陆离”,有力地突出了诗人高洁的品质。B 该诗不仅有揭露,有谴责,有决不向恶势力屈服和不变志从俗的决心,还有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感。C“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D 诗人忧国忧民,但其政治理想遭受打击后,下定决心自己隐退独善,远离世事,不再有所作为。7、把下面
10、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 分)译文:_ _(2)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3 分)译文:_ _(3)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4 分)译文:_ _ 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0.0分)登新平楼 李白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注:本诗为李白年轻时离开长安登新平楼回望京城所作。8、本诗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试加以分析。(4 分)9、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令人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 分)四、其他(每空 1 分,共 6.0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1、。(6 分)(1)在蜀道难一诗中,“诗仙”李白借助神话传说,为诗歌增添了浪漫气息,如 ,两句用“五丁开山”的故事叙述了蜀道的来由。(2)琵琶行一诗中,白居易用 ,两句来描绘音乐间歇时余意无穷、引人愁思的境界和自己独特的感受。(3)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高瞻远瞩地指出施行王道必须认真办好学校教育,做好教民的措施:“,。”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114题。玫瑰泪 美国 威廉姆斯科贝尔 我急匆匆地赶往街角的那间百货商店,心中暗自祈祷商店里的人能少一点,好让我快完成为孙儿们购买圣诞礼物。到达商店一看,不禁暗暗叫起苦来,店里的人比货架上的东西还多。好
12、不容易挤到了玩具部的货架前。一看价钱,我有点失望,这些玩具太廉价,我相信我的孙儿们肯定连看都不会看它们一眼。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娃娃通道,扫了眼,我打算离开了。这时,我看到了一个大约 5 岁的小男孩,正抱着一个可爱的洋 娃娃,不住地抚摩她的头发。我看着他转向售货小姐,仰着小脑袋问:“你能肯定我的钱不够吗?”那小姐有些不耐烦:“孩子,去找你妈妈吧,她知道你的钱够不够。”说完她又忙着应酬别的顾客去了。那小可怜儿仍然站在那儿,抱着洋娃娃不放。我有点好奇,弯下腰,问他:“亲爱的,你要把她送给谁呢?”“给我妹妹,这洋娃娃是她一直特别想得到的圣诞礼物。她只知道圣诞老人能带给她。”小男孩儿说。“噢,也许今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巢湖市 中学 一下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1021
限制150内